长安十二时辰:大结局播出后口碑渐下滑,对大反派的改编漏洞太多

2019-08-13   小马曲艺

注意:

本文有大量剧情讨论,还没看完剧的慎点

本文有大量剧情讨论,还没看完剧的慎点

国产古装悬疑剧《长安十二时辰》自打上线以来,就成为今年暑期档的又一部爆款剧集。截至大结局开播前,约23.5万豆瓣用户共同给出了8.5分的平均分;而播放平台优酷网的评分,更是达到了9.1分。然而,大概由于结局有“烂尾”之嫌,较之大结局播出前的分数,豆瓣和优酷的评分都有尚不十分明显的下降趋势。

《长安十二时辰》开播初期,以节奏紧凑的剧情、高度还原极具美感的服装化妆道具、电影质感的精致画面,以及众多实力派演员的倾情演绎,使得它获得了非常高的口碑。

但随着重要角色李必的突然崩坏,以及将近尾声时逐渐显出的拖泥带水的迹象,这部剧的口碑略有下降。

原著

《长安十二时辰》的同名原著,是著名青年作家马伯庸,被喜欢他作品的读者们戏称为“亲王”,以常常“脑洞大开”闻名,而与此同时,偶尔也会由于一时的“脑洞”过大,后期艰难自圆其说,因而又落下一个“当代坑王”的称号。

其中最著名的,恐怕莫过于他早年作品《我在江湖》中的“陨石坑”了:

众人忽听得头上霹雳作响,纷纷抬头看去,只见晴空之上,赫然一个火球凛然而下。有胆小的大叫一声哎哟妈哟,抱头就跑,胆大的也只是呆立原地盯着那火球看。只见火球越飞越近,只听轰然一声,如万岳齐崩千浪巨啸。无论是萧紫庭还是何中棠尽被这巨大力量震倒,其余众人包括不曾露面的白面尊者尽皆肝胆俱裂,七孔流血而死。方圆数千里竟没留下一个活下来的人,没一栋挺立着的房屋。古灾多变,至烈于是!

关于《长安十二时辰》小说的缘起,马伯庸在书中的《后记》里提到,是源于知乎的一个问题:如果你给《刺客信条》写剧情,会被背景放在哪里?

而小说中跌宕起伏的情节,也确实让不少读者感叹,简直就是唐朝版的《刺客信条》;而十二个时辰,也就是24小时的时间线设定,也让读者读出了“中国版《24小时》”的味道。

BOSS

大结局中,幕后大boss的身份终于揭晓,不是小说中贺知章的养子贺东(电视剧中何执正的养子何孚),原来正是“大唐长安大数据发明者”徐宾,而何孚和龙波(萧规),都是在徐宾庞大的数据下被妥妥安排的棋子。

关于这个改动,《彭湃新闻》引用导演曹盾的说法,解释道:

“出于尊重历史真实人物,剧本放弃了原著里的反派设定,那‘黑锅’谁背?导演和编剧环视一周,‘徐宾’这个人物在原著中纯属虚构,原著作者马伯庸甚至说过,‘徐宾’带着他自己的影子。‘那就徐宾来吧。’”

如果说历史正剧需要对剧情涉及的时代背景、社会风貌、服饰道具进行一定程度的还原,剧中人物也需要尽可能符合史书记载,这倒可以理解。但不知从何时起,历史正剧之外的古装背景的影视作品,甚至小说等艺术创作,但凡涉及到历史人物的时候,逐渐需要战战兢兢。

综艺节目《欢乐喜剧人》中,贾玲因“涉嫌恶搞花木兰”,而遭到某相关但不知名且非官方“研究会”的指责,并要求贾玲道歉。一个连在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的民间传说人物,其“能量”尚且如此之大,简直令人咋舌。

好在,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历练,观众们已经逐渐习惯了改编。《长安十二时辰》口碑的逐渐转向,也很少来自于“原著党”的“乱改设定”之类的控诉。

剧情漏洞

观众们不反对编剧对原著进行合理的适当改编,然而,问题在于,如果改得不严谨,漏洞太多,观众还是不会买账。

剧中,李必曾经评价徐宾“痴迷以大案椟术推演真相,为接近卷宗案牍,宁终身只做八品主事”,“宁肯不升迁,也要留在可以用心应用大案牍术的书办吏岗位上”,是一个难得的实干型人才。

但大结局的时候,徐宾却突然黑化,成为一个一心要成为宰辅的“腹黑”形象,充满怨念地说道:“不能做宰相,活着也没意思”。

圣人说道:“你要做宰辅,疯了!”

徐宾接着说道:“我没疯。我有才,且心怀天下,我更有胆识、谋略,我不该跟随太子,成为宰相吗?”

而为了修改原著设定而做的徐宾复活的处理,更是漏洞百出。

在第16集,徐宾发现通传陆三行踪诡异之后,当场质问,却反被引诱到隐秘处灭口。但到了第17集,徐宾却突然复活,并赶紧回靖安司报告伏火雷的真实数量。

角色复活反转,这样的剧情处理,在美剧中很常见。但在大多数美剧中,随着剧情的推进,一定会对这个角色的复活过程进行披露,并把这个角色的复活对剧情走向的影响表现出来。

但《长安十二时辰》似乎忘了对徐宾复活这一个重要细节进行一个合理的解释。

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知道了陆三是龙波(也就是萧规)安排在靖安司的“暗桩”。而这个细节,反倒令“徐宾发现陆三形迹可疑,惨遭毒手”这段细节更加立不住脚了。因为直到结局,徐宾自信地仍然认为龙波和其他人一样,被自己精密的“大案椟术”牢牢掌握,那么徐宾为何偏偏没有计算到陆三是龙波的暗桩的事实,也没有计算出自己可能会惨遭属下的属下的毒手的可能性?

小说《长安十二时辰》作者马伯庸,和很多年轻人一样非常喜爱美剧,原因在于大部分美剧以跌宕起伏、紧张刺激的情节发展,很容易使观众在眼花缭乱中难以发现剧中存在的细节漏洞。而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后期剧情的逐渐乏力,让观众们有几乎琢磨前期剧情中的不合理之处。

截至小马曲艺发稿前,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的豆瓣评分艰难维持在8.5分;而在播出平台的评分,已经跌落到8.9分。

虽说瑕不掩瑜,但我们无需对剧中的瑕疵视而不见。而合理的质疑和讨论,只为引导国产剧编剧、导演们在剧情的走向方面下足功夫,推动国产剧走出“流量之上”、“粗制滥造”的怪圈。

声明:本文由 小马曲艺 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