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贺子珍在长征途中,为掩护战友,被敌人的战机炸成重伤,身体里残留20多片弹片,为了治病养伤,1937年冬,她离开延安,飞往莫斯科,在异国他乡,一边提高文化知识素养,一边保养自己受伤的身体。
图|贺子珍
但是,她在苏联的日子并不是一帆风顺,幼子廖瓦出生仅仅10个月便夭折了,给了贺子珍极大的打击,后来女儿娇娇患了肺炎,儿童院曾准备将她推往太平间,经过贺子珍的一番争夺,才将娇娇带走,经过悉心照料,最终转危为安。
可是突然有一天,院方派人要把娇娇带走,贺子珍不同意,于是双发发生了争执,那人甚至诬陷贺子珍是“疯子”“精神病”,贺子珍绝不允许别人侮辱自己的人格,便毫不畏惧地与那人大吵一架。不几天,真的来了几个凶蛮大汉,他们将贺子珍强行拖进了“疯人院”。
贺子珍在“疯人院”待了两年,直到1947年,她才有机会逃离这噩梦般的地方,踏上回往祖国的路途。贺子珍能够成功逃脱,与两人的帮助是密不可分的,这两人便是王稼祥和朱仲丽。
王稼祥和朱仲丽,当初为何前往苏联?在营救贺子珍的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困难?
毛主席为王稼祥、朱仲丽牵线搭桥
朱仲丽的父亲朱剑凡,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爱国主义者、革命家,早年和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一起留学日本,回国后,他用尽全部积蓄,创立了一所近代女子学校——周南女校,向警予、杨开慧、蔡畅等人,都曾是这所学校的学生。
图|朱仲丽
在大革命期间,朱剑凡与毛主席、蔡和森、徐特立等人一起从事革命工作,1920年,毛主席曾应朱剑凡之邀,寄宿于周南女校,二人成为忘年之交。朱剑凡共有八个子女,均先后投身革命,朱仲丽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活泼可爱,聪明伶俐。
朱仲丽从小就和毛主席相识,那时候,朱仲丽亲切地称呼毛主席为“毛叔叔”,而毛主席亲切地称她“八妹子”。
医科大学毕业后,朱仲丽亲眼目睹了日本侵略军在中华大地上的暴行,而国民党采用不抵抗政策,使敌人长驱直入,国家存亡危在旦夕。朱仲丽在八路军驻长沙办事处的安排下,告别了母亲,来到革命圣地——延安。
不久,朱仲丽就接到通知,毛主席要见她,听到这个消息,朱仲丽又高兴又紧张,心里想:
见到毛主席我应该怎么称呼呢?叫毛主席还是叫毛叔叔?是应该鞠躬还是握手?
图|1937年 毛泽东在延安
怀着激动的心情,朱仲丽来到毛主席的屋前,那是一间极为普通的窑洞,刚一见面,她流利的长沙话脱口而出:“毛叔叔,你健忘!”话音刚落,觉得不妥,立即抬起右臂,双腿不熟练地并在一起,敬了个军礼,说道:“毛主席,敬礼!”
看到朱仲丽笨拙的举动,毛主席不禁笑了起来,握着她的手说:“来,坐到这里!”他那一口浓重的乡音,让朱仲丽倍感亲切。毛主席向朱仲丽寒暄几句,便回忆起往事:
“我在长沙见到你时,你刚刚学会讲几句话,今天成了大姑娘了,还学会了向我敬礼!”
毛主席顺手点了一支烟,看着亭亭玉立的朱仲丽陷入回忆,那一刻,他想起了朱剑凡校长、想起了杨昌济先生,还有自己的妻子杨开慧......朱仲丽目不转睛地看着毛主席,曾经那位灰色长衫、身材魁梧的“毛叔叔”,现在已经是领导抗日民族大业的共产党领袖。
图|王稼祥和朱仲丽
朱仲丽被安排到边区的医院工作,虽然工作环境比较差,但是工作效率非常高,彼时,每一个医生每天都要安排两三场手术,看50多个门诊,朱仲丽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虽然疲惫,但乐在其中,心情愉悦。而边区医院来了这么一个医术精湛且年轻漂亮的医生,着实引人注目。
在延安召开第六届六中全会时,朱仲丽被调去做代表们的保健服务工作。一日,毛主席和王稼祥在外散步,偶遇从城中回来的朱仲丽,便招手向她打招呼,朱仲丽看到毛主席,当即驻足敬礼。毛主席看到朱仲丽一副认真的模样,不自觉地哈哈大笑起来,随后转向王稼祥说:“你们也认识一下,这是我的小老乡朱仲丽医生。”
话音刚落,朱仲丽已向王稼祥伸手问好:“你好,王主任!”王稼祥热情地握着朱仲丽的手,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喜悦的目光,说道:“小朱同志,很高兴认识你!”
图|王稼祥和朱仲丽
寒暄几句后,朱仲丽便离开了,王稼祥看着她远去的背影,问毛主席:“你是怎么认识她的?”毛主席回答:“我和她的父亲是老朋友了。”王稼祥是很少主动打听异性的,此刻,他对朱仲丽的关心,似乎已经说明了什么。
这一年,王稼祥32岁,仍然独善其身,当时,许多爱国青年男女奔赴延安,献身革命事业,一定程度上,给一些同志恋爱、婚姻,提供了条件,也有几个战友给王稼祥物色过对象,但都被王稼祥以“工作繁忙”的理由拒绝了。毛主席还曾半开玩笑地对他说:“你是不是要下决心当一辈子的和尚?”
毛主席告诉王稼祥,如果想联系朱仲丽,就去找肖劲光,肖劲光是朱仲丽的姐夫。果然,没过几天,王稼祥就真的来到八路军留守兵团,找到了司令员肖劲光,肖劲光曾因没能执行“左”倾错误路线而被李德判处死刑,正是毛主席、王稼祥的坚决抵制,才保护了肖劲光。
肖劲光与王稼祥结下深厚的革命友谊,在得知其来意后,心领神会,与朱仲丽的姐姐一唱一和,从中撮合。
图|肖劲光
朱仲丽常常去为中央领导看病,做医疗保健工作,因此和王稼祥接触的机会也渐渐多了起来,到后来,每次出诊,朱仲丽都会和王稼祥聊上几句,谈谈生活或者工作,久而久之,他们之间的情感越来越明晰,确定了恋爱关系。
王稼祥前往莫斯科治病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毛主席亲身赴重庆,与蒋介石会谈,达成和议,全国人民都洋溢在和平建国的憧憬之中。但是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仅仅在《双十协定》公布后的第一天,蒋介石便向国民党各战区司令发出一份杀气腾腾的密令:
此次剿共为人民幸福所系,务本以往抗战精神,遵照中正所订《剿匪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完成任务。其功于国家者必得膺赐,其迟滞贻误当必执法以罪。希转饬所属剿共部队官兵一体悉尊为要!
图|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
为避免国共双方发生冲突,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对华政策声明,并派遣马歇尔来中国调停。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订停止内战的协定,根据协定要求,中共代表、国民党代表、美国政府代表组成“北平军调处执行部”,鉴于王稼祥长期主持军委工作、对国民党军事历史情况非常熟悉,因此毛主席决定任命他为“三人小组”的中共顾问。
毛主席对王稼祥说:“你是一个军事家,党内的军事状况你很熟悉,你以顾问的身份到北平作‘三人小组’我方顾问正适合,你的身体也可趁此在北平的大医院作检查和治疗。”
王稼祥的身体出了什么问题?为何需要去北平的大医院检查和治疗?
1933年,红一方面军取得反围剿的胜利后,红军总政治部进入一个叫谷冈村的地方,这里四面环山,极为隐秘,但是偶尔也会遭到国民党飞机的轰炸。为庆祝此次胜利,总政治部决定召开一场会议,以鼓舞战士们的斗志和情绪,朱德、周恩来、王稼祥等人均参加了本次会议。
图|毛泽东与王稼祥
开会期间,空中飞来数架敌机,空袭的警报响了,王稼祥高声呐喊:“你们跟着我,我后面有个防空洞!”他组织同志们疏散、撤离、隐蔽,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周恩来十分牵挂,叫道:“稼祥,快卧倒!”王稼祥送走了最后一批战士,一颗炸弹却在他身边爆炸了。
战士们将王稼祥抬进医务室,医生看到他的腹部、胯部骨盆里都被打进了弹片,肠子也炸伤了,情况不容乐观,但是当时医疗条件异常严峻,医生只能用电磁铁将弹片吸出,潜在表面的倒还好,可是残留在肌肤深处的实在无法取出。
无奈之下,周恩来决定将王稼祥送到瑞金红军总医院治疗,可是到了医院后,才知道弹片不仅打穿肠子,还镶嵌进腹部深处,当时连X光都没有,无法判断弹片的准确位置,经过医生一番研究谈论,决定采用保守治疗,可是一段时间后,弹片穿肠造成感染,伤口开始化脓,王稼祥更是高烧40度,情况十分危险。
图|王稼祥与丹麦共产党主席阿克赛·拉森交谈
面对这种情况,不手术是不行了,但医疗条件太差了,甚至没有麻药,患者需要强忍剧痛。王稼祥却说
:
“都这个时候了,我的健康就交给你们了,你们要怎么样,我服从就是,没有麻药需要开也开,你们不要害怕,不要害怕我疼。”
果然,手术进行了8个小时,王稼祥全程没有喊一句疼字。
在离开延安前,朱仲丽找到毛主席说:“主席,我很快就要和稼祥动身去蒋管区北平军调处去工作了,不知何时才能再见面!”离别时,看到毛主席桌子上烟灰缸里堆满的烟头,不忘劝阻他今后要少抽烟,多睡觉,保重好身体。
1946年春,朱仲丽随王稼祥来到北平,期间,王稼祥到中和医院检查身体,岂料医院的医生极不负责任,在给王稼祥做X光透视时,由于射线用量过多,导致王稼祥后肠胃脊的皮肤烧伤了,不久便发生溃烂,如同铜钱大小。
图|王稼祥与朱仲丽
毛主席知道后,当即秘电送王稼祥到张家口陆军医院治疗,但是许久不见好转,王稼祥也在伤病的折磨中意志日渐消沉,他对朱仲丽说:
“我是一个病躯,不能为党工作,反而给党增加负担......”
朱仲丽着急得泪如雨下,思前想后,只好请求毛主席和中央,让王稼祥去苏联治病疗伤。
没过多久,聂荣臻收到毛主席的复电,他高兴地拿给王稼祥和朱仲丽,只见上面写道:
聂并转稼祥同志:
关于派机接稼祥赴苏治病,自我方交涉后,彼方考虑已久,初则顾虑国际环境,要稼祥夫妇去外蒙登机,但现在已无此种顾虑,决定派机直飞张家口。因此现在只有一个稼祥身体能否坐飞机的问题,请稼祥自己决定告诉我,即可告远方派机来接。我意只要身体勉强可以乘机,以去苏医治为上策。
毛泽东
五月十九日
图|王稼祥和朱仲丽
王稼祥看完电文,连声说:“感谢毛主席的关心,我愿意去莫斯科治病。”
朱仲丽得知贺子珍被关进疯人院,动情地说:一定要把她接回去
1946年8月,王稼祥和朱仲丽抵达莫斯科,在苏联医务人员的治疗下,王稼祥的伤很快便痊愈了。
苏联期间,王稼祥会见了许多中国的留学生,其中便有毛主席的儿子毛岸青、刘少奇的儿子刘允彬和女儿刘爱琴、朱德的女儿朱敏,等等,他们来到苏联学习,异国他乡,对国内的状况不甚了解,甚至连中国话也说不利索。此刻见到王稼祥夫妇,就像见到自己的亲人一般,格外亲切。
图|毛岸青
在谈话中,王稼祥和朱仲丽得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贺子珍和女儿娇娇也在苏联,而且贺子珍被关进了疯人院,精神上、身体上正在遭受着非人的折磨。
王稼祥和朱仲丽一致认为,贺子珍是一名老革命同志了,长期孤身海外,因语言不通,与苏方人员发生了一些误会,被关进了疯人院,是很不合适的。于是王稼祥通过苏方人员向有关方面提出请求,让贺子珍到莫斯科接受治疗,如果检查没有异样,就应该送她回国。
但是一周之后,苏方给了王稼祥一个否定的答复:
经过上级考虑,贺子珍同志患的是精神分裂症,不便来莫斯科。
王稼祥随即让朱仲丽以医生的身份去检查贺子珍的病情,为了方便,依旧请苏方相关人员将贺子珍母女送到莫斯科,苏方的联络员却始终没有给出一个肯定的答复。
图|贺子珍 李敏
王稼祥收起了往日的笑容,义正词严地对苏方联络员说:
“请你们以我们的名义,再次向有关领导提出,我们有权利代表我们的党,看望自己的老同志贺子珍,如果她确实病情严重,我们将请示国内,是否将她继续留在苏联治疗,或者将她接回祖国,我们已经解放了哈尔滨等大中城市,那里有较好的条件,完全可以让她得到较好的治疗。如果她的病情不重甚至没病,你们就更没有理由把她长期关在疯人院里!请你们的上级重新考虑我们的郑重请求。”
在王稼祥的坚持下,苏方不得不派人将贺子珍与娇娇送到莫斯科。贺子珍与王稼祥夫妇一见如故,虽然遭受磨难,但容貌依旧如初,神态端庄安详,重新获得自由,她的脸上洋溢出灿烂的笑容,激动之心溢于言表:
“我几年没怎么说话了,中国话更是没机会说,现在说起话来,口齿都不顺了。”
朱仲丽发现,贺子珍的神智非常清楚,根本没有所谓的“精神分裂症”,只是由于长时间的闷闷不乐,产生了忧郁的症状。王稼祥问她接下来有什么打算,贺子珍不假思索地说道:“回国去!”
图|贺子珍晚年
王稼祥根据贺子珍的情况,向苏方正式提出
,
贺子珍不宜再回到精神病院,应该暂时留在莫斯科,等待国内指示,决定她的去留问题,她的女儿当然要留在母亲身边,并随母亲去留。
将贺子珍安顿好之后,王稼祥说:“我们必须将贺大姐带回国,无论出于革命的战友感情,还是考虑她和孩子的处境,我们有责任为中央处理好这件事。”朱仲丽非常认同丈夫的说法:
“不能再让她受苦了,一定要把她接回去!”
为了稳妥起见,王稼祥给毛主席发了一份电报,将贺子珍的近况一五一十地说了,并询问是否可以将她们母女带回国,不久,毛主席亲自复电:同意回国!
图|王稼祥(左四)中国首位驻外大使
于是遵照毛主席的指示,1946年秋,王稼祥、朱仲丽带着贺子珍、毛岸青和娇娇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从东北入境,抵达哈尔滨。自此,贺子珍终于回到了心心念念的祖国,结束了那段漂泊海外、受尽苦难的生活,此时,距离她当初离开,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
小结
王稼祥和朱仲丽,这一对爱侣,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王稼祥成为首任驻苏联大使,他的光辉,在之后的外交舞台上,绽放出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