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一线“90”后彰显新时代青年责任担当

2020-03-20   丽水日报

阅读提示

“17年前非典袭来时,全世界都在保护我们90后。现在,换我们90后保护你们!”这句广为流传的话,不仅是岁月流转的感怀,也是使命接续的誓言。在莲都疫情防控的各条战线上,一个个长大成人的“90”后毅然出列,交出一张张让祖国放心、让人民满意、让亲人骄傲的优秀答卷。

严守防疫一线 他是防疫接线员

“妈,单位还有事,我先走了……”匆匆吃完年夜饭的李毅,拿起手边的文件袋离开了家。这是他第一次没能在除夕夜与家人团聚。

从年三十开始,李毅始终坚守在联城防疫一线。作为联城街道卫健办的工作人员,他的主要工作是“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及时收发上级指示,做好联城辖区所有疫情相关情况的数据统计。

最忙的时候,李毅每天从早上8点工作到凌晨1点,长达17个小时,平均每天处理2000多条数据,接80多通电话,有时甚至刚入睡,又接到新通知或出现突发情况需紧急处理,即使是半夜也得马上起来处理。防疫之事不分大小,这个90后小伙一刻都不曾耽搁。

“李毅就像我们街道的防疫接线员,帮我们传递信息。无论工作强度多大,他都扛了下来。”李毅的同事武琛迪说,此前二十多天,因为休息时间短,李毅眼中布满血丝,面色苍白,但他始终坚守岗位。

如今,疫情尚未结束,复工生产又紧锣密鼓,联城企业复工如火如荼,管控依旧松懈不得,李毅每天都在对接各村(社区)的返工情况。“守土有责,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我这张小小的办公桌,就是我坚守的战壕。”李毅说。

奋战防疫一线 他每天刷万余步数

“家里的老人、孩子都申领健康码了吧?麻烦您把家里几口人的信息报给我。”当社区干部陈栋蹲着打完电话、填完最后一户居民的家庭信息后,他的双腿已经麻木。

联城街道娄丰堰社区共有居民1.4万余人,街道安排42名干部分片包干“扫楼”。尽管肩负着居家观察人员管理、社区华侨统计、卡口值勤等多项工作,但面对“扫楼”这样的难度大、责任重的任务,陈栋仍自告奋勇,主动向街道请缨:“我年轻,可以多跑几层楼,把人口最密集、楼层最多的片区划给我吧。”

“凤凰二区有3幢楼,每幢楼3个单元,11层共130多户,每天踩着饭点去,居民在家的可能性最大,这是我工作的黄金时间。”陈栋说自己“每天能走一万多步”,在许多居民宅家“抗疫”时,他高居微信步数排行榜前列,那是他整日穿梭在居民楼道间的见证。

忙碌的日子里,陈栋每天5点下班后,顾不上吃饭就抓紧入户指导申领健康码,每天“扫”完楼又熬夜申报信息。“虽然每天工作量很大,但作为社区工作人员,我想为社区的疫情防控尽自己的力量。娄丰堰社区至今没有出现病例,这让我们觉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陈栋说。

安全第一 他为复工复产扣好“安全帽”

企业紧锣密鼓复工,联城街道共有10个在建工地,雷支星每天忙完手头的工作,还要抽出时间到工地巡查。作为街道安监员、企业复工的责任干部,雷支星一天都不敢懈怠,因为突发情况随时可能出现。

3月2日,一个返回工地上班的工人被查出是红码,雷支星接到消息时已是夜里10点,他二话不说就往工地赶,安排集中隔离。当天夜里下着大雨,气温只有5摄氏度,把工人送走时已是凌晨3点,因为在户外站了太久,雨水渗入外套,雷支星的贴身衬衣早已湿透,雨鞋里也积了水,双脚被泡得又皱又冷。

忙碌的工作中,雷支星的肠胃炎复发了,最严重的时候,他整整两天吃不下一点东西,不断呕吐,只能喝些温水,但责任感极强的他觉得只要能扛得住,就该继续坚持,不耽误工作。

“既然我在这个岗位,就要做好这份工作。对我来说,企业工地就是我的战场,帮助联城的企业安全复工这一仗,我一定能打赢。”雷支星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