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泞和寒冬让德军失败?泥泞确实讨人嫌,但冬季却帮德军发起攻势

2023-03-13     小解说娱乐

原标题:泥泞和寒冬让德军失败?泥泞确实讨人嫌,但冬季却帮德军发起攻势

如果说起莫斯科战役,估计很多人都不陌生了,德国陆军第一次吃瘪的战役,百万大军浩浩荡荡想要去拿下苏联首都莫斯科,结果却在苏联红军的防御上撞了个头破血流不说,剩余时间都只能趴在雪窝子里瑟瑟发抖。原本德军想要咬咬牙在阵地里挺过寒冬,可结果呢?苏联红军直接冲出莫斯科周边的防御阵地打了一波防守反击,德军只能如同被猎犬追逐的兔子一样向后方逃窜。

通常来说,大众的观点都认为德军是被大雪坑了一波,所以才会被苏军打得狼狈不堪。就连德军自己也是这么洗清自己失败的,认为是俄国泥泞的道路突如其来的冬季导致了他们的失败。否则,战无不胜的德军早就攻进莫斯科,在克里姆林宫里开祝捷酒会了。

然而,事实是泥泞固然对德军不是很友好,可如果没有冬季的话,德军都不可能向莫斯科发动攻击,搞不好还要在苏联的烂泥地里慢慢往前爬呢。

一、泥泞的影响

这并非是满嘴跑火车的说法,而是有事实依据的。在10月初的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爆发后,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就被泥泞折腾得够呛。虽然说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在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都形成了包围圈,把苏联的西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的主力都给圈进了包围圈。

要按照德军一贯的作风,这时候应该高歌猛进,火速围歼苏军的主力部队,可是这次德军的行动速度却没那么快了,原因就是战场上的道路太过于泥泞了。

这泥泞来自于1941年冬季的第一场雪,生活在北方的朋友都知道啊,冬天的第一场雪都是站不住脚的,雪一落地就会融化,道路也自然就泥泞不堪,这种地形偏偏又是德军最不擅长应对的。

有人可能要问了,这德军不是还有装甲部队呢?坦克本身就能应对泥泞,怎么德军还在泥泞里寸步难行呢?是没错,德军有坦克,而且坦克还不少呢,可是装甲部队坐着坦克冲锋在前,后面的火炮和步兵,那可不就得在泥泞里一点点往前挪吗?

德军的各型车辆和火炮在泥泞中都是行进缓慢,这也是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里,德军未能全歼苏军三个方面军,只合围歼灭其62万人的主要原因。因为部队的行进速度十分有限,包围圈不能在第一时间被彻底封死,这才被苏军趁机跑出去一半多的兵力。

德军此时自然是只能选择先去消灭被困在包围圈里的苏军,可等到他们消灭了这些倒霉蛋之后,打算向莫斯科方向推进的时候,却发现苏军已经重新摆开阵势等着他们了。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苏德两军在机动性上的差别了。很多人认为苏军在这方面不如德军,这其实是不完全正确的,如果是夏季确实德军机动性更加出色,可只要进入泥泞期,那么苏军的机动性就会反超德军,因为他们的车辆更善于在烂泥地里行驶,坦克也装备了更宽的履带,火炮也配备了牵引用拖拉机,这都让苏军在泥泞期里能够更好的展开机动。反观德军则不然,他们的部队只能够在泥泞中作战。

我们以10月中旬至10月末的战斗为例,德军部队试图快速向莫斯科接近地推进,力求在11月末对莫斯科形成合围之势,切断莫斯科的外围通道。

但是这一举动被苏军的阻击和道路的泥泞所破坏,苏军为了阻止德军的推进而拼尽全力进行战斗,将德军用于推进的第2装甲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和第4集团军都挡了下拉。而泥泞则同时影响了德军后续部队的行进速度,尤其是可用于压制苏军防御阵地的炮兵都被落在后面。

关于这一点,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将军们曾做过悲观的预测,他们的部队如今都分散在各处,想要将其聚集起来并不容易。部队必须在泥泞之中步履蹒跚地前进,大量的重型火炮也都被远远地甩在后面,进攻莫斯科的力量并不如想象中的充足。

果他们想要聚集起足够的兵力,尤其是把那些火炮全部运抵前线,那就必须等待泥泞的道路被低温冻结才行。换句话说,坐等“冬将军”击败“泥泞将军”,否则休想对莫斯科发动进攻了。

二、德军的冬季攻势

这种判断有别于大众对莫斯科战役的认知,但这却是当年的真相,德军对莫斯科的攻势是在冬季到来时发动的,因为只有冬季的剧烈降温才能够把泥泞的道路冻结,确保德军各部队能够快速集结于莫斯科周边地区,并对莫斯科发起决定性的攻势。

11月7日,恰好也是苏联在莫斯科举行阅兵式的那一天,冬季的降雪和降温同期而至,德军期待已久的低温终于到了,路面的状况开始大幅度改善,德军即将开始他们的攻势了。

11月16日,德军开始恢复对莫斯科地区的进攻,德军主力在沃洛科拉姆斯克地区向克林发动了攻势。苏军在克林方向没有预备队,因为部队都已经被用于反突击了。因为现在道路状况大幅度改善,德军的坦克和车辆不仅可以沿着大路进行快速机动,还可以不受地形影响地穿过树林和旷野。

这对于苏军是非常不利的,原本苏军寄望于通过占据有利地形阻击德军,现在苏军各部队却必须面临德军多个方向的攻击,兵力上的捉襟见肘暴露无疑。

这方面以驻守伊斯特拉方向的苏联第16集团军为例,他们从11月16日一直到11月20日,都不得不承受德军在多个方向上的攻击,各部队的伤亡十分惨重。德军集中了第3、第4装甲集团军的主力部队对他们实施猛攻,部队血战至21日已经伤亡殆尽。

尽管命令不准许他们撤退,但第16集团军面临德军在多个方向上的攻击已经是力不从心。21日夜德军切断了第16集团军本该去防守的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的所未有外围通道,克林也已经被德军部队突破并展开巷战。

德军的进展十分神速,从进攻开始到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和克林陷入危机不过短短5天,罗科索夫斯基的部队就已经陷入了绝境之中。到了11月23日,德军就攻占了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这里距离莫斯科最近,突破了这里之后德军部队很快就可以杀到莫斯科郊区。

第16集团军只能选择在佩什基村以北构筑防御,期望能够阻止德军的进攻,否则德军将轻易地杀进莫斯科了,因为这里已经属于是莫斯科郊区了。第16集团军已经退无可退,他们必须在这里死死挡住德军,哪怕全员阵亡。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德军的攻势凶猛而凌厉,且攻势完全是在冬季的降温和降雪之中进行,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道路状况才会十分良好,德军部队才能够凭借自身的机械化优势快速突破苏军的防御体系。

对于苏军而言,德军反过来利用冬季展开快速进攻是难以想象的,这也导致了莫斯科的右翼地区战况非常艰难,战斗几乎是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如果苏军不能在德军耗尽力量之前挡住德军,那么苏军在莫斯科地区的防御就会彻底土崩瓦解——在他们想要利用冬季发动战略反击之前。

结语

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确认,泥泞确实对德军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但是冬季的降温则抵消了这种影响。苏联的冬季是残酷的,它伴随着剧烈的降温和降雪,对于德军部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但是反过来说,冬季的降温和降雪也反过来帮助了德军,让他们能够在冬季发动决定性的攻势,将苏军逼至退无可退的绝境之中。因此,德军将自己的失败归结于冬季,无非就像是一种借口,若非冬季的到来,恐怕德军还不能取得如此成果呢。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149c280b7217af49db5972020f0c6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