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其一生,李小龙拥有太多难以逾越的标签。
纵然其累计仅拍摄了四部半电影,但这几部电影却打破多项记录,其中《猛龙过江》打破亚洲票房纪录,《龙争虎斗》更在好莱坞斩获2.3亿美元。
成就了首位华人在好莱坞的峥嵘加冕。
可惜李小龙没能让传奇延续下去,就在拍摄第五部作品《死亡的游戏》时李小龙离奇死亡,至今死亡原因也众说纷纭,同时也为这部未果影片蒙上一层阴影。
这部电影究竟讲了什么?它跟李小龙的死又有何干系?
是的,《死亡的游戏》并非《死亡游戏》。
时至今日,关于李小龙遗作争论不绝如缕,其中被广为流传的谣言便是《死亡游戏》,其实《死亡游戏》并非李小龙真正遗作,而是根据李小龙未完成作品《死亡的游戏》演化而成。
当时李小龙拍摄《死亡的游戏》时骤然离世,嘉禾娱乐邹文怀只能重新编写剧本,并找来韩国影星唐龙饰演李小龙替身。
由此才打造了这部被奉为李小龙遗作的《死亡游戏》。
但实际上,《死亡游戏》里不仅关于李小龙的镜头少的可怜,其主题跟内核更与李小龙初衷相背离,至于打斗场景更是剪辑了李小龙的《精武门》《猛龙过江》以敷衍。
这并非李小龙的想要的,更代表不了他的真正水平。
俗套的编排、突兀的台本、错乱的剪辑,这部原本被李小龙寄予厚望的转型作,结果却成了嘉禾用来圈钱的工具。
影片1978年在好莱坞公映,即便经历了大幅度修缮,但凭借李小龙的盛名依然引发轰动,并被后辈瞻仰奉为经典。
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一部为了利益的赝品。
在这部赝品中,李小龙仅有十多分钟的镜头出现,其他调整后的剧情拍摄则被唐龙背影所代替,至于主题更是被篡改,原本计划中关于功夫跟哲学的探讨没有出现。
取而代之的则是俗套空洞的英雄情节。
在《死亡游戏》里,影片讲述了一个颇为俗套的剧情。
功夫巨星卢比利受到黑帮青睐,并多次拉拢为其效力,但被卢比利严词拒绝后,黑帮只能对其展开了对偷袭,在一次拍摄中卢比利被偷袭致伤,于是卢便将计就计,并开始策划复仇之旅。
情节来讲泛泛可陈,这确实不是李小龙本意。
回溯到1973年《猛龙过江》上映,影片一经推出便引发轰动,李小龙的出演在铸就了亚洲最高票房成绩同时,更让李小龙将功夫写入了英文词典里。
之后一向歧视华人的好莱坞也投出橄榄枝,破天荒的邀请他主演并监制电影,于是《死亡的游戏》就此诞生。
《死亡的游戏》对李小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当时好莱坞制作最宏大的动作片、作为首部华人拥有决定权的作品,《死亡的游戏》将决定的不仅是他在好莱坞的未来,更关乎华人在美国的地位。
按理说,最保险的莫过于再打造一部《猛龙过江》。
可李小龙却选择了拍成一部功夫试验片,通过李小龙死后披露的手稿可以看出,在这部电影里李小龙有意弱化了对抗,强化了内核,情节上遵循“闯关夺塔”的设定,最后阐述功夫哲理。
至于为什么?只因当时好莱坞尚有“武夫无演技”的偏见,所以为了消除偏见、为了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功夫。
他选择了拿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冒险。
李小龙,当之无愧的华人骄傲。
毕竟在好莱坞,唯有票房才是衡量成败的核心,所以也根本没人愿意拿未来做赌注、拿生涯做冒险,但李小龙却愿意做。
他要做的不仅是打破偏见,更是要让中国武术在好莱坞扬名,借《死亡的游戏》他要让世界知道。
中华武术并非花拳绣腿、而是带有民族智慧跟思考的艺术品。
至于《死亡的游戏》剧情设想,则来源于大学时期李小龙主修哲学的经历,在之前他创立截拳道的演武过程中,就领略到了武术的核心并非快意恩仇、更是追求“天人合一”的命理。
所以在《死亡的游戏》中,李小龙掺杂了佛学命理的主题。
在李小龙的设想中,《死亡的游戏》剧情讲述一位绝顶高手,为了夺取传说中的稀世珍宝,就与其他两位武术家一起来到高塔寻求宝藏,而在每一层都会有个看守人。
高塔寻宝其实所阐述的便是佛家“七级浮屠”主题。
而在第一层由池汉载的武打影星弟子黄仁植把守,第二层“豹殿”则由螳螂派高手把守; 至于第三层第四层的“虎殿”、“龙殿”,则分别由菲律宾棍王”丹·伊鲁山度跟韩国合气道宗师池汉载把守。
到第五层无名殿,把守人则变成了NBA黑巨人贾巴尔把守。
在当时,能请来如此多的巨星加盟的也只有李小龙了。
另外每层闯塔都涵盖着关于武术的不同主题寓意,而李小龙就是试图以这种形式为功夫诸如灵魂与底蕴。
可惜李小龙这些绝妙的设计,在当时仅完成了一部分。
在当时他只拍摄了自己跟合气道高手、伊鲁山度、贾巴尔对决的片段,追溯过往的历史影像里,我们可以看到李小龙跟两位武术家一齐闯关,并在戏中一边打斗一边说出他的武学理论。
只可惜的这一切在《死亡游戏》里全被删剪了。
就这样大量哲学思辨的确实,让《死亡的游戏》沦为半成品。
直到1994年,李小龙研究家终于从嘉禾片库中找出全部母带。
原来作品中的共有三场打斗戏,共计40多分钟,可惜当初《死亡游戏》并没有按照李小龙设想修缮,导致这些披露文件只能在十多后以纪录片形式与观众见面。
研究家从嘉禾片仓中寻得的珍贵片段后,联合李小龙最初剧本剪辑,然后拼凑出了约90多分钟的纪录片。
这才是真正能够代表李小龙遗作的作品。
在这部被命名为《死亡的游戏》的纪录片里,除了收录了李小龙生前拍摄的对决画面,更有李小龙对《死亡的游戏》最初的设想影像在里面。
这可能是世界功夫史上分量最重的纪录片。
通过披露细节可以知道,当初李小龙为了《死亡的游戏》可以说是殚精竭虑,为此他不仅亲自绘制五层高塔草图,更用中英文对照的将每一层“高手把关”做了详细标记。
在这个攻塔设定下,原来除了层叠的障碍,更有关乎背叛跟终极的追寻,在李小龙最初设想中,等打到顶层同行两位武术家都选择了捷足先登,最终却均被守塔者贾巴尔所杀。
这里的闯塔高手背叛,也含蓄的影射了当时的武术界,为了利益勾心斗角、背信弃义,最后也难逃自取毁灭的命运。
设定中等李小龙登了塔顶,藏宝匣内也没有稀世珍宝。
有的只是纸上的一句话:“生命是一段等待死亡的历程”。
或是巧合或是命运捉弄,没料想这句话一语成谶,拍摄这部作品不久李小龙离奇死亡,也让这句话成了李小龙的墓志铭。
时代捉弄、命运捉弄,一代功夫巨星就此陨落。
李小龙的逝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而单凭这部未完结的《死亡的游戏》,也不会有人再质疑李小龙对华语电影的贡献。
他真的将其一生都奉献给了世界、奉献给了电影,只为消除好莱坞对华人偏见、只为中国功夫扬名。
李小龙值得被世界铭记、被千千万的华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