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期间,导师对学生奖学金的影响有多大?

2019-07-18     时光奈何不了老腊肉

和本科期间相比,和导师关系很大。

研究生奖学金的分类

学业奖学金。以前读研不需要交学费,现在改革了,要交学费,但会以学业奖学金的形式返还全部or部分。这种奖学金分等级,最高等除了能抵充学费和住宿费,还会有盈余;最低等可能还不够抵充学费(视学校而定,有的学校资金充足且愿意给予学生这方面待遇,最低等也够抵充学费)

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其他奖学金(如企业奖学金、校友赞助奖学金、校级奖学金等)。国奖2万,省奖1万,其他各类奖学金金额不等。所有这些奖学金评选的标准几乎一致:科研占大头,即论文、专利、项目、有分量的奖项等。

为什么和导师关系很大

1、老师对科研的帮助

参照评选标准,评上奖学金主要凭论文、专利、项目、有分量的奖项。对于科研,大部分研究生可能才刚入门,要想在高级别期刊上独立发表论文、独立申请获批主持项目、获得省级以上奖项等等绝非易事(这样的人才一定有,但大部分同学难以达到),这时候导师的影响就大了。

参与导师的项目,老师会给予一定的指导,至少提供了大环境大方向,老师的发文渠道也比学生更广。据我所知,有些刊物不收学生为一作的论文甚至不收带学生名字的论文。

简单来说,一个搞科研搞了多年的人比刚接触科研的学生总要强多了吧,尤其是那些手握各种项目和基金的导师。

2、老师影响评选规则

学校往往只会给出粗略的评选标准,细化的评选规则各个学院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学院评委会都是由老师组成的,如果导师在学院很有话语权对评选会有影响。不是老师以权谋私暗箱操作,而是有时候会出现存疑或两可的情况,有商讨的必要和空间,这时候导师帮一把说两句可能就评上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vgi42wBJleJMoPMFaP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