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口服吸收迅速,约在3~5小时达峰;其生物利用度约为20%,比匹伐他汀(>60%)要小,但高于辛伐他汀(<5%)、阿托伐他汀(12%)、普伐他汀(17%)、洛伐他汀(<5%);半衰期19小时,是半衰期最长的他汀类药物。
一、种族差异
国外指南推荐临床上起始就使用高强度(相当于最大允许使用剂量)他汀,但在中国人群中,最大允许使用剂量他汀的获益递增及安全性尚未能确定。
HPS2-THRIVE研究表明:
釆用完全相同的他汀药物和剂量,中国人群比欧洲人群可以达到更低的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
他汀治疗时,中国患者肝脏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欧洲患者,肝酶升高率(>正常值上限3倍)超过欧洲患者10倍,肌病风险也高于欧洲人群10倍。
因此建议:
1、依据患者血脂基线水平起始应用中等强度他汀。
2、根据降脂效果和耐受情况,适当调整剂量。
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半衰期为1.5~2天,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半衰期为5天。
因此,他汀类药物需要4周才能达到最大降脂作用(包括升高HDL-C),调整剂量的时间间隔为4周。
3、定期检测肝功能
他汀治疗开始后4-8周复查肝功能,如无异常,则逐步调整为6-12个月复查1次;
如AST或ALT超过3倍正常上限值(ULN),应暂停给药,且仍需每周复查肝功能,直至恢复正常。
轻度的肝酶升高小于正常值上限3倍并不是治疗的禁忌证,患者可以继续服用他汀,部分患者升高的ALT可能会自行下降。
4、若胆固醇水平不达标,与其他调脂药物(如依折麦布)联合应用
瑞舒伐他汀10mg和依折麦布10mg的合并用药,可导致瑞舒伐他汀AUC增加1.2倍。不能排除瑞舒伐他汀与依折麦布之间发生药效相互作用而出现不良反应。
二、构效关系
阿托伐他汀:肾脏疾病既不会对本品的血浆浓度产生影响,也不会对其降脂效果产生影响,所以无需调整剂量。
瑞舒伐他汀:禁用于严重的肾功能损害的患者(肌酐清除率<30ml/min)。瑞舒伐他汀发生肾毒性源于化学结构式中的磺酰胺基团。
温馨提示:
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是他汀类引起肌病的高危人群。当肾小球滤过率(GFR)<30时,避免大剂量应用他汀类药物,推荐联合应用依折麦布。
三、与中药的相互作用
瑞舒伐他汀是肝摄取转运蛋白和外排转运蛋白的底物。因此,当瑞舒伐他汀与肝摄取转运蛋白(OATP1B1)抑制剂合用时,可能引起严重相互作用。
1、环孢素:
环孢素是肝摄取转运蛋白(OATP1B1)抑制剂,可使瑞舒伐他汀的生物利用度平均高7倍。
——瑞舒伐他汀应禁止与环孢素合用。
2、丹参
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中药丹参可使瑞舒伐他汀的峰浓度、生物利用度分别增加60%和80%,可能与丹参的水溶性成分丹参素竞争抑制肝细胞的OATP1B1介导瑞舒伐他汀的转运相关。
——含丹参的中成药可增加他汀的降脂作用,但若不注意剂量调整,也可能会增加他汀类的肌毒性。
3、灯盏花素
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灯盏乙素可增加瑞舒伐他汀的血药浓度,可使瑞舒伐他汀肝组织浓度下降,可能是灯盏乙素竞争抑制瑞舒伐他汀的肝摄取转运体OATP1B1有关。
——灯盏花素片的主要活性成分为灯盏乙素。
温馨提示
秋水仙碱、吉非贝齐、非诺贝特、烟酸也有一定的肌毒性,当与他汀类药物合用时肌病风险增加,必须十分谨慎。
瑞舒伐他汀既非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的抑制剂,也不是酶诱导剂。因此,与CYP3A4抑制剂一般不会发生有临床意义的相互作用。
参考文献:
1. 温金华,胡锦芳,蔡军等.丹参对瑞舒伐他汀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2,33(3):320
2. 刘建明,杨宇秀,叶颖俊等.灯盏乙素对大鼠瑞舒伐他汀血浆浓度及组织分布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8,34(5):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