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将军是我国的开国元帅,近代著名军事将领,抗战指挥官。刘伯承元帅的一生几乎都是在战场上度过,为我国实现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立下了丰功伟绩。
现在的人们提起刘伯承元帅,也依然连连赞叹。而让刘伯承成名的有两大堪比教科书的战役,那就是七亘村大捷和神头岭伏击战。这两场战役因为其过于出色被许多国家列入军事课本中,给后辈学习。
刘伯承将军从小喜欢读各种军事读物,尤其对兵书反复推敲,精通各类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作战方式。刘伯承元帅深知不能“死读书”,需要将兵书中的知识与现实环境相结合,并依据环境做出最有利的战术。而这也为他后面打下这两场举世闻名的战役打下铺垫。
在日军进攻山西时,娘子关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据点,这个地方还是个交通枢纽,所以日军在这个地方附近派遣了大量的兵力想要占据它。而当时娘子关还有许多我方友军,刘伯承元帅接到指令,需要在日军去往娘子关的沿路设下圈套,将日军扼杀在路途上。
因此,刘伯承元帅在收到情报后,先行去娘子关附近观察地形,寻求最有利的伏击位置。由于我军埋伏人数不多,所以必须要找到一个最佳的位置,给日军造成最大的伤亡。
而经过一番选择,决定在七亘村设伏。七亘村首先是必须经过的一个地点,附近还有峡谷可以当作掩体,是个设伏绝佳的地方。而结果也可想而知,日军溃败,刘伯承带领军队取得了大捷。而当刘伯承收到线人情报,听说日军想要继续前往娘子关,并想继续另外一条路—正太路前行,而碰巧的是,日军这一次的路线还是经过七亘村。
这就给刘伯承元帅一个难题,这次应该在哪里设伏。兵书上说:兵家有言用兵不复,意思大概是自古以来,带兵打仗的人,不会在同一个地方设置埋伏两次。而刘伯承经过仔细思考,又加上日军狂妄自大的气势,刘伯承元帅心想,或许可以反其道而行。既然日军宣称,熟读中国古兵法,那么可以再次七亘村设伏。
而最后的结果就如刘伯承元帅料想的那样,日军两天两败,我军再次取得大捷。这次战役也让世界各国震惊,不但震惊刘伯承元帅的作战策略,也震惊他的大胆。
神头岭伏击战,更是让刘伯承名声大噪。日军侵华战争开始后,因为我国闭关锁国导致武器太过落后,日军凭着全面的武器为所欲为。所过之处烧杀抢夺惨不忍睹,特别是我国中部那一带,没有什么特别的防御据点,又富有资源,日军更有强暴。刘伯承元帅仔细观察局势决定有必要削弱一下日军的气势,击退日军目中无人的自负感。
经过刘伯承思量,他觉得,现在需要选择一个日军的前行的重要部队去进行狠狠打击。因为兵法说:攻其所必救,歼其救者。思考过后,刘伯承元帅仍然和往常一样,亲自去实地考察环境,选择伏击的位置。根据总体布局,兵力部署和环境因素,刘伯承元帅最终选择了神头岭。
他认为这个地方的日军要是被伏,那么日军的另外三支部队:潞城,涉县还有黎城必定不会无动于衷,必会前来营救。那就可以在这三支部队前来的路上再次设伏,最终一网打尽,不得承认这是一个很好的的计策。
考察之后,刘伯承元帅就开始安排部队任务。其得力部下的771团作为主攻手,这支部队深知打伏击的关键环节就是不能打草惊蛇,所以在他们去伏击的路上以及伏击点周围都保持的和没有人伏击一样。
此次的伏击方法尤其精湛,使得日军的多支前行侦查小队都没有发现伏击,而我军与日军先行部队最近的时候不超过十米。然而,敌人还是没有察觉任何异样。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当神头岭战役开始之后,日军就如同包饺子一样全军覆没。
而这次战役同样也被国外诸多国家赞叹,并编入教材,日军得知,对此十分不满,但却无可奈何。刘伯承将军的事迹令我们后辈惊叹,我们也应该向他学习他的好学和英勇,英雄永远值得我们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