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better”——生物医药企业破局之道 | 师友沙龙看点回顾

2022-08-15     清华五道口金融EMBA

原标题:“Me-better”——生物医药企业破局之道 | 师友沙龙看点回顾

面对长期与疫情共存、国内改革步伐加快、国际秩序重塑的新格局,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唯有聚焦企业核心能力,力推技术创新,才能破局而生,成为适应“新格局”的新物种。

“内卷“加剧——中国疫苗企业如何突围

全球疫苗行业发展展望

康华生物董事、总经理王清瀚在分享中谈到,疫苗普及率增加和新疫苗品种的不断推出是全球疫苗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按销售收入口径, 全球疫苗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275亿美元增加至2020年的365亿美元,占全球医药市场总额的2.8%,年复合增长率为 7.3%。

药企在新疫苗产品上持续投入,促进了全球疫苗市场的增长。全球疫苗市场预计将于2025和2031年达到809亿美元和1367亿美元,复合 增长率达17.3%和9.1%。

图为:全球疫苗市场规模发展趋势图

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疫苗市场

2020年,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疫苗市场,所占市场份额为31.7%。规模由2016年的271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753亿人民币,复合增速29.10%;预计将于2031年达到3,835亿人民币,2020-2031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5.95%。

“2020年至2021年间,A股疫苗板块表现抢眼”,王清瀚介绍到,疫苗板块的这轮牛市起源于2019年开始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对行业格局的整顿,并伴随龙头公司重磅管线、新冠疫苗等事件的共同催化。A股生物医药板块有453家上市公司,其中有两家疫苗企业市值达到千亿以上。

聚焦成人疫苗市场和全球化供应

然而,中国疫苗市场在受到资本追捧的同时也在面临巨大的挑战。众所周知,近年来新生儿出生率在急剧下降,而疫苗市场则更多面向“儿童传染病防治”这方面,因此出生率下降对疫苗产业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加剧了疫苗企业的竞争。王清瀚认为,儿童市场的萎缩意味着企业需要加快在成人疫苗市场的拓展

同时,疫苗企业必须要考虑全球市场的供应。“临床设计坚实”、“数据完整可靠”是疫苗企业国际化的必经之路。未来,企业出海将考验企业多方面的能力:

  • 一是对未来流行病的预判能力;

  • 二是企业的研发能力;

  • 三是企业的生产和渠道销售体系能否符合国际标准和发展方向。

一是对未来流行病的预判能力;

二是企业的研发能力;

三是企业的生产和渠道销售体系能否符合国际标准和发展方向。

并购整合成为未来趋势

国际疫苗行业集中度高,很多大型跨国药企纷纷通过并购整合进入疫苗行业。2020年,疫苗行业国际四大巨头(GSK,默沙东,辉瑞,赛诺菲)销售业务收入总计360亿元,占全球80%以上。

王清瀚谈到,“放眼全球,头部企业的集中效应非常明显,那么未来,中国也会进入这个阶段。”2018年,中国有生产牌照的疫苗企业有40多家,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有牌照的疫苗企业上升到70多家。“从全球疫苗行业和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历史来看,业内普遍认为当前持有牌照的企业数量偏多,所以未来国内的生物医药企业(包括疫苗企业),在未来3-10年会迎来一个并购整合的大趋势。”

从“Me-too“到“Me-better”

——生物医药企业破局之道

近十年:Me-too式创新

中源协和董事、常务副总经理李旭以PD-1药物为例,剖析了当前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新药研发的现状——Me-too式创新(仿制药),即行业内一项有价值的创新必然会引来跟随者。他谈到,欧美同类产品的竞争者一般在个位数,而国内的热门靶点竞争者则多达两位甚至三位数,造成了当前生物医药行业泡沫虚高和过度竞争的局面。

当然,Me-too式创新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它的失败风险较低,而且不需要前期的靶点验证工作。目前很多国内企业的研发费用有限,因此在研发实力和各项能力不匹配的情况下,Me-too类创新药还是为我国的新药研发市场带来了繁荣,但这却不是长远之计。

未来十年:Me-better式创新

李旭介绍到,“Me-better”指在仿制中创新,即药物经过改造之后,其临床效果比原创药有显著提升。随着我国创新药产业的崛起,政策的利好也在大力推进创新药的市场化运作,Me-better式创新开始展露头角。在Me-better类新药研发的创新活动中,成功的关键是如何运用一些公知、成熟的理论和技术, 规避已有的专利保护去发明比母体新药更具治疗优势的新物质,从而形成专利新药

Me-better:

核心是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新药和检测产品

  • 在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中申报的化学创新药物,80%以上属于Me-better类新药;
  • 与Me-too式创新相比,由于具有物质专利的保护,Me-better类创新药的创新程度大大提高。

政府出手,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2022年7月15日,财政部国库司发布“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再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强调了 政府“支持国产,鼓励创新”的核心思想

(1)进一步支持“国产”:《意见稿》明确,除在中国境内无法获取或者无法以合理的商业条件获取外,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

(2)全国统一,取消“地方集中采购目录”:《意见稿》明确集中采购目录以及政府采购限额标准,将全部由国务院统一确定并公布。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只有一个集中采购目录以及限额标准,全国统一。

(3)支持科技创新:《意见稿》明确政府采购应当支持应用科技创新,发挥政府采购市场的导向作用,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创新产品研发和应用。这将进一步激发国内企业科技创新活力。

产品力成为决胜关键

目前,中国人均体外诊断消费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美国每年人均体外诊断消费是中国的13倍,因此 潜在人均消费能力决定了我国体外诊断行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尽管前景巨大,但行业却在发生深刻变化,企业的决策也在不断调整以适应变化。

“十年前没有集采,企业利润丰厚,渠道布局显得尤为重要,谁拥有更多的渠道就拥有更多的业绩,”李旭认为,“2022年及以后,由于集采、医院环境和需求的变化,渠道的价值和重要性都已经大不如前, 渠道端利润空间被极度压缩。”

未来,医院关注的重点在于“产品是否足够好”,“价格是否合理”,以及“能够帮医院解决什么问题”。对企业而言, 对于产品力的把控是最重要的,渠道布局的重要性将会越来越弱。

最后,清华五道口金融EMBA教育中心主任李卫锋主持了“问答环节”,两位主讲人就校友们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研讨,分享了各自的真知灼见。

图为:李卫锋(上排左),王清瀚(上排右),李旭(下排)

EMBAEMBA、金融EMBABRIEMBACEO

20194线线线线线线访

编辑:丹凌

师友沙龙

  • 危•机并存——周延礼谈“人口老龄化”对经济金融的影响|师友沙龙线上讲座
  • 山雨欲来风满楼——新格局下的风险与对策 | 金融EMBA师友沙龙在线讲座
  • 肖钢:疫情下资本市场及未来展望 | 金融EMBA“师友沙龙”线上讲座
  • 疫情下银行的新举措 | 金融EMBA“师友沙龙”
  • 王忠民详解疫情后的宏观经济影响与分析| 金融EMBA“师友沙龙”
  • 程实:大动荡,大拐点,大趋势 | 金融EMBA“师友沙龙”
  • 季昕华:云计算人工智能推动中国经济数字化浪潮 | 金融EMBA“师友沙龙”
  • 亨利·蒂尔曼:“一带一路”建设面临挑战,成绩斐然,数字化将成发展关键 | 金融EMBA“师友沙龙”
  • 崔晓波:消费产业如何打赢数字化基建战“疫”?| 金融EMBA“师友沙龙”
  • 疫情下PreIPO投资的影响及企业的转型努力 | 金融EMBA“师友沙龙”
  • 疫情下的市场分析和应对策略 | 金融EMBA“师友沙龙”
  • 谢清海:新冠疫情如何应影响投资布局?| 金融EMBA“师友沙龙”
  • 保险行业支援防疫工作实践及业务转型的探讨 | 金融EMBA“师友沙龙”
  • 沈鹏:从疫情看2020年互联网健康险趋势及水滴的普惠实践 | 金融EMBA师友沙龙
  • 昆仲资本王钧:银发经济的未来 | 金融EMBA“师友沙龙”
  • 智慧物流:数字化与人工智能化 | 金融EMBA“师友沙龙”
  • 校友代表看两会 | 金融EMBA“师友沙龙”
  •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柯成兴:新冠疫情与世界格局 | 金融EMBA“师友沙龙”
  • 数字+合纵连横,新基建一触即发 | 师友沙龙线下研讨会看点摘录
  • 三大转换与四个自信| 师友沙龙线上讲座精彩回顾
  • 师友沙龙特别策划:现场校友看两会|线上讲座精彩回顾
  • 金涌院士:“碳中和”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需求 | 师友沙龙线下研讨会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f098044c9ef48208669e413311a6b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