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日记 | 城市空巢老人的内心独白:实在太孤独…

2019-07-17     泓华家庭护理在线

导读

“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彼此的医生,一个替另一个量血压,一个监督另一个按时服药。我们心里都很清楚,一旦其中的一个倒下了,另一个都没力气将对方背出家门,而且另一个也势必会跟着累倒。实在太孤独了,在孤独中,人的尊严也会丧失干净”,一次护理过后王爷爷对我说。

“对于暮年生活,我们老两口不是没有做过设计,但当初的想法都太过乐观了些。我们曾想着靠退休金到处游山玩水,可是,这样的日子没有过上10年,计划就完全被打乱了——我们没有料到,自己的身体垮得会这么快。”

我是一名上门护士,王爷爷夫妇是我诸多护理对象中印象最深的,并不是说护理行为本身有什么特别的,反而是城市空巢老人的那份难以言表的孤独感和对子女的渴望让我记忆犹新。

王爷爷的老伴李奶奶今年80岁,脑血管病术后常年卧病在床,一直留置尿管,第一次护理时李奶奶由于行动不便已经三个月没有更换尿管了,引发感染,疼的不能挪动。做完尿管更换后我问李奶奶,留置应该尿管一个月更换一次,长期留置引起尿结石堵塞尿管和膀胱感染,为什么这么久才更换。

这才得知李奶奶只有一个女儿长居北京,老伴儿患有高血压,身体也不是很好,老人去医院非常困难不方便,老人如果带着老伴儿去医院更换尿管,需要播打120,上下楼困难,来回费用昂贵,所以能拖就拖,恰巧通过医院护士的介绍知道了有护士上门的服务,这才让我们有缘分相见。

后来老人再有护理需要就都找的我,一来二去熟悉也亲近了,两位老人都是退休高知,有时候护理结束我会陪两位老人聊天,有次我问为什么让女儿回来照顾,记得那天王爷爷对我说了很多。

女儿远居北京,他们的老年空巢生活,过了将近有十年了。

起初,一切似乎都还和谐。充裕的养老金足够二老安度晚年,那段时间,还经常出门旅游,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两位老人越来越感受到垂暮生命的重荷,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我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老伴儿患有严重的高血压。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彼此的医生,一个替另一个量血压,一个监督另一个按时服药。我们知道控制病情的重要,而且心里都很清楚,一旦其中的一个倒下了,另一个都没力气将对方背出家门,而且另一个也势必会跟着累倒。这种担忧在3年前得到了证实。”老人说道这里言语间满是无奈,后来李奶奶住院动了手术开始长期卧床,这对老人的空巢生活正式敲响了警钟。

“我们不是没想过去北京和女儿一起生活。但是,北京的情况太特殊了。孩子在“北上广”之外任何一座城市生活,我和老伴儿的晚年都不会遇到今天这样大的困难。”李奶奶说:“孩子目前在北京生活还算稳定,买了自己的房子,但要说宽裕,却绝对算不上。买的房子是150平米左右,价值近500万。可买完房子,他们的人生也基本上就被套死在那一百五十平米上了,压力很大。这种情况下我们也不愿意给孩子增加负担。”

李奶奶发病前曾经请过保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接二连三换了四个保姆后决定不再请保姆了,简单概况一句话就是为了杜绝“老人在家养老,保姆关起门来称王称霸”的情况,要知道,老年人的状态决定了,在私密的空间里,相对身强力壮的保姆们,他们绝对是处于弱势地位的。

后来老人找我护理的频率日渐增多,很多时候其实没什么必要也会叫我过去看看,我也明白两位老人是因为孤独,而我也愿意和他们聊天,所以后来我闲暇时间也经常去看望两位老人,每次见到我二老都喜出望外,李奶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女儿向你这么大的时候……”,听得出来她把对于儿女的一部分情感寄托到我身上了。

就这样认识两位老人半年后,李奶奶的老伴由于高血压经常头晕,有次还住了院,需要身边随时有人能照顾,各方权衡后决定搬去养老院,临走前二老请我帮他们做了一个大工程,就是把他们女儿从前的照片都整理了出来,分门别类,按照年代的顺序扫描进电脑里,给他们做成了电子相册。二老还买了部平板电脑,我把照片帮他们储存了进去。大工程完毕后李奶奶说:“人生前一个阶段积累下的一切有形的事物,我们都带不走,也不需要带走了。除了我们的养老金卡、身份证件,好像唯一值得我们带在身边的,就只有孩子的照片了。。。你看我的手机,屏保就用的是女儿大学毕业时穿着学士袍的照片。我老伴儿的手机也一样,不过是她光屁股时的样子。”

我听着心头一震酸涩,眼泪就在眼眶疯狂打转,看的出老人非常想孩子。想起有一次王爷爷和我说过的话:“我们这一辈子,传统观念不是很重,自认为我们的生命和孩子们的生命应当是各自独立的。可是如今看来,人之暮年,对于亲情的渴望却是无法控制的。老伴儿现在特别思念孩子们,我也一样。这些日子,突然想起的就总是两个儿子小时候的样子了。有时候还会有些错觉,好像看到他们就在这套房子里玩耍。”可是有什么办法呢,老人女儿有房贷要还,还有自己的小家庭要照顾,回老家收入会降低一大截肯定是不现实的,我想这也是当今独生子女的无奈吧。

二老搬去养老院后我去看过他们几次,养老院环境不错,提供家庭式公寓,就是一个小家庭的样式,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并不需要过集体生活,每天服务员会送来三餐,自己愿意的话,也可以自己做饭,医务人员会随时巡视老人的身体状况。

有次李奶奶睡着了,王爷爷跟我说,上次住院后他和老伴的感情变得特别亲,并不是说以前不亲密,只是越发真切的感觉到人生落幕的倒计时,更加珍惜彼此了,“我们现在都有一个决定,这个决定我们谁都没有说,只是彼此心照不宣。那就是:如果我们中的一个先走了,另一个就紧随其后,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以承受一个人的老年,一个离世,另一个绝对无法独活。那样实在太孤独了,在孤独中,人的尊严也会丧失干净。”王爷爷很平静的对我说着,我听完沉默了很久,想劝点什么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王爷看出了我的想法,反而安慰我:“我不认为这是不人道的,相反,我觉得这应该是我们此生最后一个、也是最大的理性。”

当天告别二老后,我推掉了中秋节的值班,准备回老家陪陪爸妈。王爷爷的话始终萦绕心头,久久不能释怀,这是超越我阅历和能力的事情,我想我能做的只有多去看看他们、陪陪他们,用自己的专业帮助他们更健康,只能如此。

中秋节当天我收到李奶奶的短信,祝我节日快乐,我也马上回道:“祝李奶奶王爷爷身体健康,节日快乐,我会带老家特产回去看您两的……”

最后的话

空巢老人,是一个严峻和现实的社会问题,

而且未来一二十年可能越来越严重

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目前中年人(60/70后们),

要尽量多多关心父辈,多陪伴他们。

同时,自己也要早做安排,

包括物质和精神二个方面都要有所准备。

故事素材:泓华护理部小雯护士

整理编辑:老 K


点击“了解更多”可咨询专家健康问题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ehXRGwB8g2yegNDSpi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