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尚珺瞒家人复读7年,考625分入政法大学,赢了高考却败给生活

2022-03-12   安庆大同

原标题:唐尚珺瞒家人复读7年,考625分入政法大学,赢了高考却败给生活

科举是我国古代最为重要的人才选拔形式,每个朝代都有大量的文人寒窗苦读,他们读书多年只为科举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而金榜题名则是每个书生的梦想。正如诗中写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不同的人才选拔制度,当代虽然没了科举制度,但高考更加公平、公开,每个人都能够报名参加,这也是大部分人改变命运的最好机会。正因如此,许多人高考失利之后都会选择复读,再给自己一次拼搏的机会。有一位名叫唐尚珺的考生,他瞒着家人独自复读七年时间,还以625分的成绩考入政法大学,但他却赢了高考输了人生。

唐尚珺生于我国广西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他出生的时候家里就已经有三个姐姐和一个哥哥,而家庭条件很差,这就导致唐尚珺的童年生活十分贫困。彼时我国的教育已经开始成熟,唐尚珺从小就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明白只有这样才能脱离贫穷,于是从小就努力学习,希望能够考上中科大,成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家。

可惜农村地区学校的教育条件很差,再加上唐尚珺本身学习方法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次高考时他的成绩都没有超过三本线,对于他本人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彼时唐尚珺的父母希望他能够前往专科院校,在那里学习一门技术,帮助家里减轻负担。可从小听话的唐尚珺这次选择遵从自己的内心,他违背了父母的安排,悄悄从技校里退学,随后回到高中进行复读。

经过一年的准备之后,唐尚珺改善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成绩也有了明显提升,超过三本线,可这样的分数距离中科大仍然十分遥远,无奈之下唐尚珺只得再次复读。第三次参加高考唐尚珺的分数超过二本线,第四次则接近一本,虽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结果已经可以接受,但是唐尚珺已经复读多次,不达到目的他绝对不会满足。

第五次高考他成功超过一本线,可惜唐尚珺依然觉得不满意,第六次国内一些优秀的重点大学都决定录取他,不过唐尚珺觉得专业不对口,于是拒绝了这些邀请。直到第七次他才真正实现目标,这次中国政法大学向他抛出橄榄枝,而唐尚珺也果断选择接受。

成功考入大学之后,唐尚珺将自己的事情告知父母,虽然二老对于儿子的行为感到不解,但是他毕竟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实现了梦想,再加上唐尚珺一直勤工俭学,没有给家里增加负担,也就没有责怪他。然而就在事情即将好转的时候,意外发生了,他的父亲被查出癌症晚期,必须进行化疗,这是一笔高昂的费用,家里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

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唐尚珺带着父母前往北京,经过一番游玩之后还在政法大学的门口拍照留念,最后办理了退学手续。原来唐尚珺这次再选择复读可以拿到两万元的酬劳,为了父亲的治疗他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决定。可惜癌症晚期本就很难医治,两万块也根本不够,没过多久他的父亲便离开了人世。

而后唐尚珺一直在复读准备高考,还有人将他的事情拍成纪录片,讲述他专心准备高考的人生。而唐尚珺的班主任也觉得他平时的确十分努力,远超其他同学,但天赋还是稍显不足,中科大本就是我国最尖端人才的聚集地,对于唐尚珺来说无疑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实际上多年来他一直在逃避现实,躲在自己构造的小世界里。开始考上一本的时候唐尚珺完全可以选择去读书,保障自己的生活,出了社会也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而今唐尚珺已经三十三岁,他曾考过646的高分,但他依然选择放弃,他和十年前相比可以说生活没有任何进步,只有年龄在一天天增长。由于没有专业的工作技能,又没有重点大学的文凭,唐尚珺在找工作时也遇到许多困难,可以说已经败给生活。读书是更好的出路,但不是唯一的出路,在生活中会有许多需要做出选择的岔路口,每个人站在这些路口都会作出不一样的选择,但万事往前看,一条路不通时,还有许多路可以走,要学会变通。

参考资料:

《琵琶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