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视剧《幸福到万家》开播后,伴随“婚闹”“职场性骚扰”“征地纠纷”等话题引发观众广泛讨论,农村题材作品的热度再次被拉高。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如今此类作品已经被赋予了新的时代风貌。2022年上半年,以《三泉溪暖》《幸福到万家》《大山的女儿》等几部农村题材作品为代表,通过反映乡村变迁的实践,将主旋律话语融入日常生活叙事,均收获了不俗的口碑与收视。
审视几部剧,可以发现,其人物描绘与叙事特征既是对近年主旋律剧大受好评现象中成功经验的归纳,又可为围绕乡村主题讲述的当代题材类型突围与文化赋能作出一定的创新探索。当下农村题材剧如何对乡村振兴主题进行解构?在“主旋律剧作”向“主旋律精神”常态化转型的背景下,如何运用青春化叙事,凝聚家国温情?
妇女能顶半边天
农村题材也爱“大女主”
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有的性别分工被打破,农村女性在乡村生产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幸福到万家》中的何幸福,聪明要强又务实是她的性格特色,从开篇妹妹经历“婚闹”,她各处奔走讨要说法到筹划建立大棚种植有机蔬菜、据理力争要求合理的土地赔偿等,何幸福的坚韧与乐观,颇有几分理想主义色彩。
何幸福嫁到万家庄之后,先是经过努力推动了村里形成不允许再“婚闹”的规定,而后无论是在家人相处还是进城打工的过程中,何幸福知识眼界的局限与性格中的体贴与大度,构成了人物的真实架构,不断拉近着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三泉溪暖》故事主人公高云溪自幼丧父,由村委会主任李永福养育成才。特殊的身份,使她对三泉村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自从她担任三泉村党支部书记后,与养父之间对于乡村振兴发展的理念冲突,串起了两代人之间的矛盾。
由此,从她与福爸之间的这一小家庭的喜怒哀乐开始,到三泉村大力发展经济,成立电商物流中心,推出订单农业、旅游农业过程中,涉及人员结构调整、互联网融入事宜,村民们的犹豫、面对困境的挣扎与希望,构成了鲜活的乡村振兴图景。
我国早期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偏于“苦难”或“流水式”叙事,难以真正地扎根农村真实的生活土壤,而选取真实的人物故事进行讲述,就成为关键的破题之道。
《大山的女儿》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黄文秀为原型而创作,以她的人生经历为线索,表现了人物的精神成长与驻村干部群体的真实生活。倒叙的方式,融入壮族文化背景,30岁无悔人生的大幕被一帧帧拉开并放大。
从《幸福到万家》中的何幸福、《三泉溪暖》中的高云溪到《大山的女儿》中的黄文秀,近期几部农村题材作品,选择以有着鲜明性格特色的女性主人公为出发点,讲述乡村振兴故事,既暗合当下时代发展的潮流,又与近年备受关注的女性话题紧密连接,以赢得观众的共情。可以看出,当代农村题材作品,正在以更贴近行业与百姓真实生活的姿态,走进千家万户,以寻求更多的情感认同。
“归城”还是“回乡”
当个人命运与乡村发展紧密相连
乡村题材电视剧与乡村变迁的历程息息相关,上文三部作品中,女主人公面临着“归城”与“回乡”不同的命运抉择,其中既有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亲人之间的情感拉扯,也有乡村文化背景下新事物新理念冲击带来的种种不适。
《大山的女儿》再现了黄文秀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百色,主动投身扶贫一线的动人事迹;《三泉溪暖》中高云溪是村主任李永福的养女,在上海求学多年,选择回归养育自己的家乡、建设家乡,这是她的理想,也是她的使命;《幸福到万家》中运用姐姐何幸福、妹妹何幸运不同的人生选择对比,诠释着性格决定命运的道理,无论是“归城”还是“回乡”,只要坚持善良、正义初心,实质上是殊途同归的。
从情节发展来看,万家庄、三泉村的发展融入了互联网科技、大棚种植、特色民宿等理念,与现代年轻人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从人物塑造来看,主要表现在故事主人公等人的价值取向是丰富多元的,她们善于接触新鲜事物、坦然面对工作与生活改变的落差,也坚强面对着村民的质疑。
这些珍贵的品质与乡村发展谋其长远的精神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优秀农村题材的叙事创新,实际是由外而内统一的乡村精神青春化创新,是及其富有朝气与时代感的。
用新知识建设家乡的年轻人,不仅打造出青年基层干部与善于接受新事物的年轻人等视角,与之相对的,也有不愿牺牲当前经济利益的村民和融合着乡村生活拉扯不清的人情关系。这些作品乡村群像的展现,并非一味追求人物的“功能性”,而是将每个人物性格与思维视角的成因都逐步合理化。人物的“好”与“坏”在经济受损、亲人受到伤害等处找到了落脚点,更加容易被观众理解。
在观剧之余,观众不免也在思审,自己与家乡之间有着多远的距离?与父母之间经历过怎样的和解?与内心最初想完成的梦想是否越走越远了?现实感、青春感与时代感并存,这些剧集勾起观众乡土情怀的同时亦拉近了主旋律作品与年轻人的距离,在还原振兴乡村画卷的同时,传递出了一份赤诚又浓烈的“乡愁”。
家事、村事与国事
乡土中的人情世态与生活真情
在新时代语境下,主旋律作品在叙事话语不断尝新中有了新的发展,乡村题材电视剧也具有了新的价值内核。无论是《幸福到万家》中经常强调的“家和万事兴”,还是《三泉溪暖》故事中在三泉村社区服务中心的入户影背墙上,一个大大的“家”字,都在暗合我们中国人极强的家文化内涵。以家事牵动村事,以村事回应国事。在坚实的故事架构之下,当今的农村题材作品,可谓找到了“家”内涵,这一巧妙的突破口。
只发展经济不重环境,必然不行,但只顾经济效益,不念村邻感情,事业更难以推进。于是,我们看到了《三泉溪暖》中高云溪尝试科学发展理念的同时,带领全村党员开展“支委包村”“党员包片儿”,一点点将家的理念扩大,一步步实现民风的改善;《幸福到万家》中,何幸福生孩子大出血,村里人在万善堂的呼吁下,连夜排队献血救了她的命;《大山的女儿》中的黄文秀心中有大爱,以村为家懂得照顾村里人不同人的情绪,所以她即使住的是茅草屋,也想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如何让这些凡人小事生动起来,是需要一些策略和技巧的。
这些乡村的故事是全中国千万村庄的缩影,家人之间的矛盾难掩彼此的互相关切,让无数人感怀自己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相处,谁又何尝不是在用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努力爱着对方;邻里乡亲之间的矛盾,也多是因为所站的视角不同,而产生分歧……
在还原乡村真实生活的同时,它的叙事冲突,看似是乡村振兴过程中不同理念碰撞下的矛盾,实则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差异,更是“乡村教育”提升之下,新知识、新思路与旧套路的磨合。
总体来看,在新时代语境下,农村题材找到贴近大众的朴实视角,呈现出内容青春化和视角多元化的特点,聚焦矛盾与困苦,也关注家庭温情与青春的浪漫,这些才是坚实的故事架构之外,一部作品真正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