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驿站 | 1277种海洋生物在吃微塑料

2024-06-29     金羊网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李钢 通讯员 科记协

图/主办方提供

6月28日,以“聚焦高端绿色,加速蓝色崛起”为主题的2024年《岭南科学论坛》系列活动——2024年粤港澳海洋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论坛在深圳举行。此次论坛上,海洋垃圾和海洋微塑料污染成为关注的热点。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徐向荣在题为《环境微塑料生态风险评估的研究挑战》的主旨演讲中提到,环境中微塑料广泛存在对各级生物体造成潜在生态风险。伴随食物网的物质和能量传递过程,微塑料传递至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目前已经发现有1277种海洋生物存在摄食微塑料行为。微塑料等有毒物质会通过“吸收-分布累积-代谢-排泄”过程对生物造成损伤甚至死亡。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曾永平在《微塑料从陆地到深海的迁移与归趋》主旨报告中提到,“陆地塑料垃圾向海洋传输预测模型”显示,人口密度和径流量为主要预测因子估算的微塑料河流入海通量约为6600吨/年。用海洋水体表面漂浮的塑料总量,计算出塑料从河流进入海洋后可在海水表面漂浮约2.4年。河流输入是微塑料进入海洋的重要途径。经估算,约21万吨微塑料沉积在北冰洋的沉积物中,而且以每年约3%的增长速度持续增长。

据了解,根据全球各国塑料垃圾产生量、河流入海比值等参数,计算出各国塑料垃圾的河流年入海通量,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但人均塑料垃圾年入海量(g)排名中国位于79位,远远低于排在32位的美国。

南方科技大学教授郑焰在题为《陆海过渡环境与生态科学》主旨报告中提到,在过去50年间,全球低氧海域的面积持续增长。而我国黄河、长江和珠江三大河流近四十年入海氮磷猛增,导致有害藻华暴发、赤潮频发、水体缺氧、生物多样性减少,经济损失制约陆海统筹可持续发展。

论坛由广东省科协、省生态环境厅指导,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主办。

2004年,英国R.C. Thompson首次提到微塑料概念(直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2015年,微塑料被列入环境与生态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二大科学问题,成为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耗竭和海洋酸化并列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也是国际履约谈判主要议题之一。自此,全球科学家们对此问题的研究热度不减。目前,对微塑料污染问题的关注,已经从科学研究向污染管控和全球治理延伸,从单纯的污染问题演变为环境、经济、政治交织问题。

编辑:李轩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dfd124ed54a033718f041635450ef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