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怒怼自游家NV 增程式电动市场或将变红海

2022-10-18     汽车立体声

最近几天,又有新势力品牌推出新车型。9月30日,理想L7、L8正式上市,L7价格区间33.98~37.98万元,L8为35.98~39.98万元。推出新车的新势力不只是理想,还有自游家,它的首款车型自游家NV于10月8日正式上市,价格区间为27.88~31.88万元。

从进入市场的时间来看,自游家是绝对的新人,但因为自游家NV与理想L7都定位于同一细分市场且价格接近,不少人将两款车联系起来并放在一起对比。对于这样的比较,理想创始人李想再次“开炮”,在一条将自游家NV与理想L7进行比较的微博下回应称“这远远不如L6呀,凭啥和L7比较”。从这条微博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中国新能源市场的火药味。随着主流车企全面进军新能源市场,缺乏规模化优势的新势力车企,要面对更艰难的生存环境。虽然新能源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但留给部分车企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10月初,车企相继公布了销量数据,其中,理想汽车9月销量11531辆,今年前9个月总销量为86927辆;另一个新品牌AITO,9月销量10142辆,连续两个月月销量破万辆。在纯电动领域,蔚来的9月销量为10878辆,今年前9个月总销量为82434辆。相比去年同期,不少新势力品牌或车型的销量在攀升,但绝对销量并不大,未形成规模优势。

和新势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主流车型在全面进军新能源市场后,收割速度比很多人想象的快。今年9月,比亚迪新能源车月销量突破20万辆,达到200973辆;仅提供纯电车型的特斯拉中国,9月销量83135辆。随着销量不断提升,主流车型可以进一步降低单车成本,在价格方面有更强的竞争力。

和走纯电路线的蔚来、小鹏不同,理想选择了增程式路线,虽然有人认为增程式电动车并非先进技术,存在一些弊端,但理想ONE的卖点是有纯电动车的驾驶感受且没有里程焦虑,再配合各种智能配置堆料,它就成为一款很符合当下发展潮流的智能化新能源车。从部分车主的反馈来看,理想ONE也确实解决了他们的部分痛点,如空间较大、数字化配置较多、油耗低于同尺寸燃油车等,同时,相比纯电动车型,它在使用过程中的便利性也更好,可以加油也可以充电。

或许是看到了理想的成功,有越来越多的车企加入到增程式纯电动车的阵营,相比插电混动车型,增程式电动车结构、原理相对更简单、更容易上手。AITO是近期表现不错的新品牌,它是重庆金康赛力斯和华为联手打造的品牌 ,以增程式电动车为主打。因为有华为的背书,AITO的销量在稳步攀升,连续两个月月销量突破1万辆。在产品定位方面,问界M7与理想L7接近,两款车存在直接竞争关系。

除了销量稳步提升的AITO,自游家这个新人也值得关注,它的首款车型自游家NV就是被李想开炮的车型。自游家NV选择在价格方面放低姿态,纯电版车型起步价格27.88万元,增程版为28.88万元,相比理想L7有5.1万元的价格优势,与问界M5四驱版车型相比,也有6000元的优势。

外观方面,自游家NV采用硬朗的设计风格,前大灯为LED光源,整体风格复古,隆起的发动机舱盖和黑色前包围,增加了力量感。车顶线条平直,上扬的腰线营造出较强的运动感,并通过黑色车身支柱设计,呈现出悬浮式车顶的视觉效果,尾部设计为扁平化风格。车身尺寸方面,自游家NV长宽高分别为4915mm、1962mm、1755mm,轴距2910mm;理想L为5050mm、1995mm、1750mm和3005mm;两款车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且采用大五座设计。

动力方面,自游家NV采用1.5T四缸发动机作为增程器,驱动系统为前后双电机,前电机最大功率130千瓦、后电机为140千瓦,系统总功率270千瓦,总扭矩526牛米。自游家NV的0~100km/h加速时间为5.9s,理想L7位5.5s。纯电续航里程方面,自游家NV为150公里,理想L7为210公里。底盘方面,自游家NV采用前麦弗逊式独立、后多连杆独立悬架设计,理想L7前悬架为双叉臂式独立,且配备软硬、高低可调的空气悬架。配置方面,作为新势力品牌车型,两款车都非常舍得“堆料”,目前常见的配置都在它们身上出现,没有分出胜负。

写在最后

在一个品牌发布新车之后,友商的高层公开“炮轰”,这在以往中国车市并不多见,在小编看来,这有借机炒作、增加热度之嫌,但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是不争的事实。

作为新车企中的代表,理想旗下车型定位非常讨巧,理想ONE让车主享受到电动车的加速快和燃油车的便利性,并通过各种配置堆积给人以很超值的感觉。在它获得成功之后,AITO、自游家、岚图等品牌也都推出相似打法的车型,在给消费者更多选择的同时,也让理想的压力明显提升,市场蛋糕有限,但分食者不断增加。

除了新品牌、新车企之间的内战之外,主流车企也在加速布局新能源市场,且依靠规模化优势让价格门槛下探。在纯电动车市场,大众、丰田的全球同步纯电紧凑SUV价格门槛已低至20万元以内,比亚迪旗下插电混动车型的价格也在不断下探,丰田、本田也都在中国市场推出混动和插电混动车型,这些车企也在不断压缩新势力的生存空间。在市场环境变化、竞争压力增加的同时,如何实现盈利是新车企面临的问题。

自2021年开始,国内新能源车的价格开始逐步走低,不少合资品牌纯电动车的价格已经接近同品牌燃油车,以目前的市场走势来看,即便是之前竞争不激烈的增程式纯电动市场,也会随着可选车型增加而从“蓝海”变“红海”,车价或在未来继续走低。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da6245bd6c7470790ac4b65417219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