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歌头·杨家将》:“三代保国血战,雁门外、故道悲鸣。满门皆忠烈,百姓记浊清。何断遗风?”
一个人忠烈在中国历史上很常见,满门忠烈就不是那么普遍了,北宋的“杨家将”做到了,他们一家不仅男的忠烈,就连女的也是一样,很多古代作者为了歌颂他们一家创作出了《杨家将》和《杨家女将》的作品,直到现在我们还看着这些故事长大。
杨家将老令公杨业出生在五代十国,出生环境逼得他不得不从小习武,这样才能在战争随处即发的时候保住自己的性命。北汉建立之后,杨业追随汉世祖刘崇,以骁勇善战著称,980年大破辽军,使契丹人都怕了他。
宋太祖赵匡胤出征北汉都城太原前已经听说了杨业的大名,花重金想要招降他,可他刚正不阿不被金钱迷惑,拒绝了赵匡胤的要求。
979年,太原被赵匡胤拿下,赵匡胤不想造成多余的人死亡,劝说北汉末代皇帝刘继元缴械投降,刘继元没得选择除了投降没有更好的路可以走,只能带领全国人投降,赵匡胤爱惜人才还是不愿意放弃杨业,派刘继元劝说杨业归顺,杨业看皇帝都投降了,自己还苦苦坚持也没个目标,跟着刘继元也投降了。
杨业的投降跟吕布不一样,吕布是有奶便是娘,谁能给他更多的好处他就能背叛先主,杨业是既然归顺北宋了就要恪尽职守,在抗辽的路上屡建奇功。
986年,北宋兵分三路攻打辽人,杨业和潘美被分在了西路,潘美为主将他为副将,起初西路都很顺利,宋太宗赵光义突然传来一条圣旨,要求西路的人先掩护四州的百姓到安全地带,潘美和杨业都奉命行事,可是根本就不懂打仗的监军王侁怕杨业抢了他的功劳,非逼他正面进攻辽军。
杨业给他仔细分析战局,宋军人没有那么多,强硬进攻只是自己吃亏,可王侁不听还用杨业是北汉降军的身份刺激他,说他对大宋有二心,杨业被王侁几句话激得不行,将救援计划改为了进攻。
杨业要潘美和王侁在陈家谷部下强弩,万一自己出事了还有人接应,说完就去找辽人,杨业去了很久,王侁等不了那么久脑补出杨业已经击退了辽军的大戏,私自撤掉陈家谷的强弩,潘美想了想要不要走,多等了一会杨业,可等了一段时间杨业还没来也跟着王侁一起走,等他们走了之后收到杨业战败的消息。
杨业战败推到陈家谷,以为潘美和王侁的强弩在等着他,可始终没有看到接应,心里大概明白了些什么,宁愿绝食三天也不愿意投降,最后杨业在986年8月20日牺牲。
杨业的7个儿子也大多战死沙场,只有杨六郎延昭活着并有后代,北宋末年杨家将后代为了活命大举南迁,散落在湖南、贵州、四川等地,到目前为止,传到了第37代,下面的这位老人名叫杨开华,居住在四川省绵阳,杨家将的枪法他还会并在上世纪靠这套枪法打走7名来村子里作乱的混混。
杨开华想把自己的枪法传授给儿子,这样枪法就不会失传,但是时代变了,如今已经不是过去舞刀弄枪的年代,儿子想外出打工赚钱,不想学枪法这种现在用不上的东西。杨开华自己的儿子都不愿学其他人就更加不愿意,杨家枪法在杨开华手上就相当于废了,他心里非常悲痛不知如何将家族传下去。杨家将当初就是用杨家枪法保家卫国的,如今却变成废纸一张,作为传统文化来说还是很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