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里的鱼:魔鳉
2021年夏天,一场热浪席卷美洲地区,美国死亡谷夏季平均气温已超过55℃,地表温度更是达到了恐怖的86℃。
但是谁能想到,本来没有生命的干旱炙热沙漠中,却生活着一种隐居此地五万年的鱼类:魔鳉,真可谓咄咄怪事。
独自在沙漠中生活了五万年
魔鳉生活在北美海拔最低、且最炎热的内华达州死亡谷魔鬼洞中,这里除了浩瀚无垠的沙漠外,其实还存在着一小片绿洲,魔鬼洞中有一汪潭水,长22.1米,宽3.6米,而深度却达到了惊人的130米。
魔鬼洞中潭水的温度常年维持在33~34℃,含氧量极低,能在此种环境下生存的魔鳉鱼必定有过人之处,但其实魔鳉鱼极其脆弱,对环境的改变非常敏感,随时都有灭绝的危险。
魔鳉在魔鬼洞中的水潭里已经生活了5万年,一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自从20世纪30年代,魔鳉鱼首次被人类发现,它们的平静生活也宣告结束了。科学家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它们生存的秘密,争先恐后地前来此地研究魔鳉。
魔鳉看上去是一种非常普通的鱼类,体长只有2.8cm至3cm左右,并且雄鱼、雌鱼和幼鱼的颜色还截然不同,雌鱼和幼鱼颜色以沙石色或棕黄色为主,而雄鱼却为醒目的群青色。
魔鳉是如何来到死亡谷的?
经过多年的研究,科学家们对于魔鳉鱼的来源也给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有的科学家认为在史前时期,死亡谷并不像今天这种景色,在当时此地就是一片蔚蓝深邃的古海,始祖魔鳉就生活在此处。
但是随着地球板块的不断游移挤压,死亡谷中的大海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浩瀚的沙漠,这个时期许多海中的生物都因此灭绝,或随着海洋的消失而转移到其他区域。
而固执的魔鳉却选择留在此处,大自然这个造物主也在死亡谷中为魔鳉鱼另辟蹊径,留下了最后一片栖息地,而魔鳉在魔鬼洞中的水潭里一代又一代艰难地生存着。
还有部分科学家认为在几万年前,死亡谷确实是一片;绿洲,也是候鸟的中途休息之处,有的水鸟羽毛会沾到其他水域中的魔鳉鱼卵,而来到此处时,鱼卵又掉落水潭,就这样,魔鳉鱼也一代又一代地生活在此处。
在上世纪30年代初,科学家刚发现魔鳉时,它们的种群数量接近430条,栖息水域范围十分小,任何环境变化都有可能导致魔鳉灭绝。
魔鳉随时有灭绝的危险
56年前,科学家终于将魔鳉列为濒危保护物种,并受到美国有关部门的保护,科学家在魔鬼洞水潭周围立起近三米高的围栏,就是为了防止魔鳉被人类打扰,这种情况下,魔鳉的数量一度发展到560多条。
魔鳉鱼的状况看似正往好的方向发展,但仅仅过了四十多年,魔鳉鱼的数量不升反降,在2012年仅剩下了70多条。
在此恶劣的环境下,高温的水下含氧量极低,导致魔鳉产卵量减少,孵化率也越来越低,但魔鳉鱼还是顽强地活着。
魔鳉迎来无妄之灾
6年前,魔鳉鱼数量又恢复到了113条,而科学家们也有理由相信,魔鳉鱼不会因人类的活动而灭绝。但当年四月,三个喝醉酒的年轻游客来到死亡谷魔鬼洞,翻身跨越围栏,因为饮酒和酷热来到水潭中洗澡,还因醉酒吐在了水潭中。
原来清澈的潭水被酒精类呕吐物污染,这对于魔鳉来说简直是一场无妄之灾,潭中的鱼卵和大部分成年魔鳉死亡,最后仅剩38条魔鳉。恶人自有恶报,这三人也付出了应有的代价,除了罚款外,还给自己带来了牢狱之灾。
科学家只能将魔鳉带出魔鬼洞进行人工饲养,但是,魔鳉的状态一直没有恢复,科学家只能仿造魔鬼洞水潭的水温、水质、环境进行人工造景,使魔鳉感觉仿佛置身于魔鬼洞中。两年前,魔鳉的种群数量恢复到了136条。
最后
虽然魔鳉恢复到了100多条,但目前来说魔鳉的未来依然不容乐观,魔鳉对于环境的变化极其敏感,它们的体型也正变得在越来越小,长此以往,终将灭绝。
但科学家依然没有放弃魔鳉,为了增加魔鳉的种群数量,科学家正在考虑人工繁育魔鳉,希望可以减慢魔鳉灭绝的速度。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10
收藏
分享
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