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下旬,淞沪会战激战中,日军又有3个师团在上海登陆,日军越来越强,上海战情急转直下。
日军援兵汇合第3师团、11师团,在沿岸的航空母舰战斗群的配合下,向吴淞、宝山、罗店、浏河等国军阵地发动猛烈进攻。在这其中,罗店战斗最为激烈,国军以血肉之躯直面日军钢铁洪流。现网上流传淞沪会战国军乃是德械师,装备不差日军。其实这是典型的片面认识,国军所谓的德械装备“教导师”只是装备冲锋枪、机枪等轻武器装备,而面对的却是日军海陆空军的立体作战。事实上淞沪会战前期,国军就是缺少攻坚的重武器,才让日军得以坚守待援。日军单兵装备的步枪或者没有国军的冲锋枪厉害,但是上海地方狭小,却陈布数十万大军,日军海军舰炮都是大口径重炮,一发炮弹下来,很多国军士兵都是四分五裂,淞沪会战真正的尸山血海。
8月24日,67师201旅蔡炳炎旅长率全旅将士在罗店设防,当晚即击退日军先锋部队数次突击,战至天亮,蔡旅为抢占先机,扩大战域面积,主动向侵占陆家宅的日军11师团所部发动反攻。蔡旅长战前训话:“我旅所部,只能向前,不得后退!“蔡炳炎手拿冲锋枪,冲在前面,所部将士在旅长的鼓励下,奋勇前进,打的日军纷纷后退。正在此时,日军11师团主力赶至,对201旅发动疯狂反扑,两军战成一团,反复争夺。激战至中午,我军伤亡惨重,402团团长李维藩阵亡,蔡旅长亦身中数弹,壮烈殉国,时年35岁。战至傍晚,日军战车开路,步兵随后,攻入我守军阵地,我防线被撕破,日军蜂拥而至,罗店失陷。
罗店虽是小镇,地理位置却极为重要,多条道路可直通宝山、上海市区、嘉定和松山,因此必须反攻夺回。国军11师和67师随即投入战场反攻,国军白天硬拼无论如何打不过日军精锐,只能发挥夜战优势,夺回阵地。等到第二天早晨太阳升起时,日军首先放出观测热气球,指定我守军目标后,再利用其舰炮进行轰炸(整个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大部分伤亡为日军炮火所致),随后由战机进行第二轮投弹,再发动坦克步兵协同突击,如此这般,又攻克我军晚上夺回的阵地。由此,我军只能再次晚上夜袭,反反复复,双方伤亡惨重,我67师师长李树森将军身负重伤,由黄维接替指挥,其他阵亡2个团长,营、连、排长无法计算,甚至牺牲老连长,任命新连长,新连长一天之内再次牺牲。
激战至29日,黄维率部刚刚夺回罗店,脚还站稳,日军炮弹雨点般落下,战车部队随后冲入,此时67师已经伤亡大部,无力在核心阵地与日寇再次争夺,只能边战边退,退至后方阵线,至此罗店被日寇占领,整个小镇,片瓦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