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一件多数人都忍不了的事儿,大概就是“痒”了。
进入深冬,空气中的水分含量下降,人体新陈代谢逐渐减慢,皮脂腺和汗腺分泌相应减少,各种皮肤问题也随之出现。
除了最常见的皮肤干燥瘙痒,冬季皮肤还容易出现皮炎、冻疮等各种问题。
0
1
冬季皮炎
冬季皮炎又称“乏脂性皮炎”,主要是由于冬季气候干燥,皮肤表面油脂分泌减少导致。
冬天洗澡过于频繁,并外用碱性较强的肥皂(沐浴露)以及用烫水洗澡都会导致皮肤表面毛细血管扩张,使体表水分的蒸发增多,加重皮肤的干燥程度,进而皮肤出现细小鳞屑。
预防小贴士
1. 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以不超过45℃为佳;
2. 洗澡的次数不宜过频,一般一周洗一两次即可;
3. 避免使用碱性过强的肥皂,选择一些具有保湿功效的、温和的沐浴露,洗完后记得涂抹润肤露,注意保湿;
4. 饮食上要注意避免辛辣的食品,并忌酒。多吃些蔬菜水果,适当补充水分;
5. 症状较重时可服用抗过敏药物进行治疗。
0
2
手足皲裂
既是一种独立的皮肤病,也是部分皮肤病的伴随症状,主要是由于冬季气温低湿度小、汗腺分泌减少、角质增厚失去弹性,皮肤受到外界刺激或损伤。
分布于指屈侧、手掌、足跟、足跖外侧等角质层增厚或经常摩擦的部位。
临床表现为沿皮纹发展的深浅、长短不一的裂隙,皮损可从无任何感觉到轻度刺痛或中度触痛,乃至灼痛并伴有出血。
预防小贴士
1. 做家务时,最好戴上橡胶手套,避免直接接触冷水。平时还应尽量避免手、脚在冷空气中暴露过久;
2. 洗手洗脚时,应尽量避免使用碱性过强的肥皂及其他洗涤剂;
3. 冬季常用温水浸泡手和脚,浴后擦干,并使用护肤品保持皮肤滋润,同时注意保暖;
4. 在容易引起职业性手足皲裂的环境中工作时,应加强劳动保护,减少患病的可能性;
5. 一旦出现手足皲裂,可外搽尿素软膏、甘油搽剂、硅油乳膏等药物。
0
3
冻疮
冻疮多见于缺乏运动、手足多汗潮湿、鞋袜过紧及长期户外低温下工作的人群。
会出现局部皮肤反复红斑、肿胀性损害,严重者可出现水疱、溃疡,进程缓慢,气候转暖后自愈,易复发。
皮损好发于手指、手背、面部、足趾、足缘、足跟等处,常对称两侧分布。
预防小贴士
1. 加强锻炼,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2. 注意防冻、保暖防止潮湿,不穿过紧鞋袜;
3. 受冻后不宜立即用热水浸泡或取火烘烤;
4. 对反复发作冻疮者,可采用物理治疗,如红外线照射局部皮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5. 未破溃者可外用复方肝素软膏、维生素E软膏等。已破溃者外用5%硼酸软膏、1%红霉素软膏等预防感染。
0
4
荨麻疹
荨麻疹俗称“风团、风疹块”,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
其中寒冷性荨麻疹是荨麻疹的特殊类型,是人体暴露在冷环境中引起的过敏反应。
只要被寒风刺激或浸入冷水,数分钟后,局部或全身都会出现大小不一、数目不定、伴有剧痒的水肿性实质性风团,有的还有头痛、皮肤潮红、低血压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发生休克。
预防小贴士
1. 注意保暖,如有外出注意做好防寒;
2.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的同时还能加强皮肤的抗寒锻炼;
3. 保持清淡饮食,忌食动物蛋白性食物和海鲜,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4. 避免接触过敏原,一旦出现严重情况(如休克等),应该立即去医院就诊,给予抗过敏、激素等药物治疗。
0
5
银屑病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其特征是在红斑上反复出现多层银白色干燥鳞屑。
冬季天气严寒,气候干燥,人体内代谢下降,免疫功能和血液循环改变,且外出时间减少,日照时间不足,活动量降低会导致银屑病病情加重。
预防小贴士
1. 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不嗜烟酒;
2. 避免外伤诱发银屑病,尽量减少或避免感冒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发生;
3. 注意调节好室内干湿度,尤其不要太干燥,并注意室内通风,减少疾病复发,多喝水,增加体内水分;
4. 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
5. 注重心理调适,放松心情,保持心身健康是预防银屑病的关键。
文字来源:陕西省皮防所医院患者服务平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