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圈烂钱,这网红早该被撕

2023-06-24   视觉志

原标题:突然圈烂钱,这网红早该被撕

封面@电影《西虹市首富》

来了,它又来了。

继壶口瀑布、青海湖、天下第一关等名景点纷纷被砌上围墙、让你无法在路边观景后。

终于,梅里雪山也带着它砌墙的石头——后来居上了!

一位千里迢迢跑去云南梅里雪山自驾游的博主,到了却发现景区214国道旁,修建着厚厚的围墙。

没法儿路边观景了,想看只能付费去观景平台游览, 由于这一操作实在太过熟悉,质疑声很快在热搜上刷屏:

这玩意儿到底咋做到的全国如此统一?难不成批发了什么防偷窥设置,一键Ctrl C+Ctrl+V?

调侃以后景区,怕是都要变成付费玩家限定,他们称其为 “祖国大好河山,严禁偷窥!”

到底有多少景点,

突然砌起了高高的围墙?

早在这波景区修墙热前,网上就流传着一个段子:

“世上本没有景区,自然风景旁打围的人多了,也就有了景区。”

然而最近去梅里雪山景区自驾游的人会发现,敢情这还是一个套娃段子——

在祖国的山河里面挖呀挖呀挖,砌长长的围墙,把门票量加。

@大桔小橘的旅行

连云南当地的游客都没料到,从小听到大的金沙江大转弯,咋还突然专门修了一面墙——

景区里面又划分出了景区,即 封景区

“想看点免费的景点也太难了。”

更何况很多外地来的游客,在约2米多高的黄墙下,一个个风尘仆仆的摩旅朋友,被拦在墙内不知所措:

景点就在那头,我却在这头。

更荒谬地是,连国道214旁边的观景台,都活生生用铁栏杆围了起来,摇身一变成了需要门票的付费景点。

身穿制服的工作人员会不定期跑来检查:

“买票这里,20元一张,不买就出去。”

@同上

说得粗鄙一点,这可真是,拉屎啃鸡腿—— 亏他张得开口。

要知道,光冲梅里雪山“八大神山之首”的名号,每年就有多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

在网上,一直盛传在该景区自驾游的美丽传说,“如果你没见过日照金山,那么梅里雪山,一定是最容易近距离观察的一座”。

“最好是自驾,从丽江出发。”

@北魏先生

现在倒好,君不见,214国道旁 修建了一丈围墙拦截你,想看景最好是自费带上无人机

因为如果你不想为这风光买单,就只能绞尽脑汁为眼睛打上一辆“飞的”:

借助无人机的魔力,跨越墙的距离。

然而,即便是这绝(反)妙(骨)的idea,从诞生到破灭往往也不会超过5秒。

因为很快你就会发现,在高高的围墙旁边,它还特地为远道而来的你立了一块无情的警示牌:

“此区域禁止放飞无人机。”

@琼海陈氏

看看, 什么叫下有对策,上有政策;

什么叫深谋远虑,虑周藻密。

那一刻,金光打在远处流云飞舞的雪山上。

恍惚间,你觉得脑海里想象的所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都在一股神秘的人为力量下,幻化为了一只金灿灿的阳澄湖大闸蟹——

大闸蟹它待价而沽。

“想赚钱无可厚非”“但连这都要收钱,吃相就太难看了”的指摘迅速被点上了高赞。

坦白讲,如果金沙江景区这一做法只是孤例,网上的民愤也未必如此沸腾。

群起群骂是因为,这类新闻曝出早已不是头一回。

往近了说,今年五一,在淄博以“火了之后誓死不坑游客”制霸互联网流量时,壶口瀑布就做出了惊人之举——

反其道而行之,在沿途路段用钢板焊接起了近两米高的围墙,整整修出了约一公里。

黄河,咱们伟大的母亲河,原本沿着这条路下去,一路能瞅见咱“母亲”,车想停就停。

没成想有一天,被墙遮了个严严实实,只能听到轰轰水声。

从此不花人均100票钱进景区,就再难一睹黄河水。

一时间,吐槽四起:

“啥意思,有本事把整条黄河都围上。”

@同上

老实说,像梅里雪山和壶口瀑布这种景区,在沿途部分路段砌个墙的做法,看起来还不算太过荒谬。

更让人不解的,是青海湖环湖360公里,竟然也全部用铁丝网围了起来。

“除了官方景区,没有一条路能够走到青海湖水边。”

@旅行蒲公英

不满围栏后路离湖太远、没有了曾经可以进去的小门、自驾停车远眺也没戏了,“真纯纯一条路开到黑”。

这些视频被发到社交平台后,各种纳闷不解的声音,不一而足。

但让网友们更生气的是,即便如此,围墙热还是以春风吹又生之势,一个箭步又吹到了圣洁的梅里雪山。

说好的“祖国河山我的妈”,

凭啥娃看妈还得掏钱?

如果单单从票价来看,掏个几十、百来块钱,去所谓的观景平台,其实并不算多贵。

中国人口头禅之一,就是“来都来了”。

但景区平地起高墙的做法,一爆出来就戳广大普通人的肺管子,是因为 这还真不是心疼钱的事儿,而是觉得景区太膈应人。

这么说吧,这就好比是你在鸟巢外场听个五月天的演唱会。

结果人居然在举办地外把墙修上了天,就差加个盖子——除了检票口外,连只鸟都甭想飞进去。

关键是,牵头的居然还不是哪个黄牛小贩,私人举办方,而是鸟巢官方。

谁也不是傻子,谁都知道这么做没有个名正言顺的理由,是说不过去的。

梅里雪山国道旁修墙这事儿, 德钦县文旅局给出的回应,是为了扶持村民。

根据红星新闻的报道,该局工作人员称砌墙是因为当地属于边疆地区,经济条件不好,所以“委托德钦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开发经营有限公司,对景点进行日常经营和维护。”

“公司与当地村委会签订了合同,旅游收益会作为 '旅游反哺'资金,发放给村民。”

这个理由乍一听好像非常合理,“当地人凭啥不能利用优势资源,增加点收入?”

然而很多人一细想,又调侃起是不是有哪里不对。

如果说德钦县文旅局搬出的“扶持村民”“旅游反哺”等解释,还算直白。

景区在回复媒体时,提到的怕游客“不买门票”,投资建设的观光车、公园步道和观景台会打水漂, 等于间接承认了修墙是为了创收,态度也还真诚。

那么壶口瀑布作为陕西和山西共有景区,两地对于砌墙给出的不同回应,则让网友 更感到一丝“被戏弄感”。

陕西宜川县黄河壶口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发布的情况说明里,称砌墙是出于安全考虑, “因为该路段容易落石,游客离太近会有生命危险。”

还列举了此前发生过的案例,因为车辆逗留,被落石砸中,发生交通事故。

结果呢,另一边,山西吉县方的解释却是 “因为景区内部在扩建施工,所以要在路段外围修建围挡。”

@封面新闻

同一做法,两种理由,听上去都很合理,合在一起却引发了网友更深的怀疑:

譬如, 为了安全,完全可以只修个矮点的交通防撞墩,为啥偏偏要筑那么高的围墙?

更多图片在网上被PO出,图中显示在陕西侧景区的部分路段上,明明用的还是铁丝网——

可就是靠近壶口瀑布的地方,围挡就被改成了 全墙砌砖。

相比之下,青海湖景区管理局给出的理由,合理性就强多了。

辟谣了青海湖突然围了铁丝的说法,工作人员称这规矩在青海已经是上世纪的事儿。

“围起来是为了划分牧民的草场,防止牛羊串门,而且是出于生态保护的需要。”

“不围的话,有的游客车直接开湖边去了,又是洗车啊、又是在湖边生火野炊啊,破环环境。”

所以哪怕有网友惋惜,这一管控变严后,原本很多牧民可以靠家小道旁种的油菜花,赚点20来块的门票钱。

现在小道被强制关闭后,没了收入让人心酸。

但景区举例的种种游客乱象,包括安全问题很多人确实难以反驳。

@青甘自驾 大鹏

各景区砌墙的理由五花八门,但这一措施最终指向的结果却很明显:

失去了其他选择,只要你还想看这一景点,就只能老老实实去观景平台交钱。

毕竟大老远跑过去,总不能真就听个响儿,咋办呢?掏钱。

因此,一边是文旅工作人员 个个解释得冠冕堂皇

一边是网友感到 天天地被当傻子,恨不得当面拷问景区的良心。

评论区也成了一出《景区砌墙学大赏》:

“照这逻辑,我们沿海城市,是不是也要建一道围墙?”

什么太平洋上加个盖,珠穆朗玛峰上修电梯等脑暴灵感,也纷纷涌现。

景区发展一条龙,“谁赞成,谁反对?”

而到今年,事情甚至发酵到了梅里雪山,除了对景区的调侃外,人们更关心的是:

“都是国有土地,名义上你有我有大家有,怎么偏偏就成了你们的提款机?”

“审批的流程又是否合理?”

据过往新闻报道,在景区管理过程中,引入所谓“打包转让经营权”的模式在整个国内旅游界都不是新闻了。

就如前文提到的,德钦县文旅局就把景点日常经营和维护权,委托给了德钦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开发经营有限公司。

而以这家“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简称公园)为例,根据天眼查公开显示的控股信息,它的股东仅一家——

迪庆州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而这家“迪庆州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背后呢,显示49%的持股方为 迪庆藏族自治州财政局

51%的持股方是云南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同样也是国资控股。

即100%国资背景。

换句话说,明面上,这个景区是由公园方出面搞各种举措,实际把持方却是当地财政局。

和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开发经营有限公司一样,几乎所有在景区沿途修砌高墙的当地工作人员, 都会解释初衷是为了保护行业、发展行业。

然而,且不说所谓“反哺村民”的做法,实质是把资源使用的成本传递给了游客。

就单单金沙江景区修墙事件里,所谓旅游收益作为“旅游反哺”资金发放给村民,谁能给大家一个交代:

究竟最后钱发出去了没有、发了多少?

所谓保护景区,最后被保护、被发展的又到底是什么,恐怕也没人说得清楚。

摆在眼前的事实,只有网上声量越来越大的民怨。

多名网友发帖反应,梅里雪山砌墙后,景区管理却更加混乱。

“停车场入口转三圈都找不到”“随处可见游客维权”“景区里没有导游指示, 也没有工作人员主动引导”等争议不算少见。

至于梅里声称的,随着旅游环境日益发展,景点可能“扩大化”,然后慢慢取消围挡、让游客 将来无须前往观景台付费、即可免费赏景的允诺,细究起来也相当暧昧。

“慢慢”这种时间词,我上一次听到,还是我们小区门口允诺临时占用、修建一下的公交车站。

然而一晃好几年—— 人都老了,站还在。

在几大因修墙遮挡观光视野、引发争议的著名景点里,已知已经拆掉围墙、正式全面免费开放的,是去年的桂林象鼻山。

至于杭州西湖,早在多年前就拆除了周边多处公园围墙,所以才有更多游客络绎不绝。

而当初声称是因为修建停车场、建好后会拆除的壶口瀑布,反正上个月,一位路经当地的游客表示:

“墙没拆,停车场建好了要收停车费倒是不假。”

所以梅里雪山景区国道旁的墙,究竟多久后会拆除,我们还很难得出论断。

不过从这一波评论区激起的浓烈逆反情绪来看,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将打消一大批人的出游意愿了。

毕竟, 墙砌起来容易,名声塌了想再找回来可就难了。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Vista看天下

不苛求正确,只好好说话

24 / Jun / 2023

监制:视觉志

转载:Vista看天下

微博:视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