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借助天然禀赋、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如何让村民在家门口畅享乡村振兴的发展成果?白马滩镇的答卷是:坚持党建引领,发挥“五级联动”机制优势,创建联村党组织,领办专业合作社,成立旅游服务、环境整治、信访维稳等特色党小组,吸收以村“两委”干部、志愿者、乡村致富带头人等为代表的党员为党小组成员,精准联户服务,以特色民宿为依托,因地制宜发展“农耕研学、田园康养”旅游板块,成功打造“印象圪崂”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暖山河畔露营基地及(神峪·领悦)院子、碾子湾白马云栖田园民宿等一批乡村研学旅游基地,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盘活乡村“微经济”
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主线,依托“五级联动”机制,发挥基层党支部对集体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由党小组成员带头,动员群众利用闲置房屋发展科普研学、康养旅游,打造印象圪崂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盘活了群众闲置资产,将群众牢牢镶嵌在旅游发展链条上;以农村“三资清查”为抓手,用村民批而未建的宅基地和保留原始风貌的老村庄进行招商引资,发展中高端民宿,探索形成了“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行发展模式,为研学康养露营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保障,“以宿带村、整村推进”的效果逐步呈现。截至目前,全镇累计接待游客14.6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680万元,预计参与研学项目的58户群众全年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让乡村经济依托旅游成功转型,群众吃旅游饭、发旅游财、享旅游乐,“农村变景区、农产品变旅游商品、农民变旅游从业者”的美好愿景正在一步步实现。
“蝶变”民宿迎新生
充分挖掘当地丰厚的自然人文资源,深化拓展“五级联动”机制,把党小组建在乡村旅游产业链上。大胆尝试“农房变客房”模式,经过镇村党小组成员的精心改造,闲置房屋变成了“推窗闻鸟鸣,开门见山水”的高端民宿,备受游客青睐,让“过路客”变成“过夜客”、“头回客”变成“回头客”。在印象圪崂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的加持和高端民宿的带动下,实现了村庄变景点、旧宅变民宿、农民变股民的美丽蝶变,走出了一条“景区带村、就地转岗、居家经营、产业富民”的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之路,成为了“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片区。目前,神玉川共发展精品民宿56家、特色客房130间、优质床位302个,可同时满足300人规模研学、康养团队的需求,进一步推动“强村”和“富民”同频共振。
旅游开出“幸福花”
旅游要发展,党建先引领。积极探索“党建+旅游”新模式,在旅游中融入党建元素,创新服务载体,在民宿周边景区设置“旅游服务特色党小组游客咨询点”,让党小组成员亮身份、冲在前、作表率,打造“党建+民宿”旅游新品牌。
刘增民是圪崂村的党小组组长,也是积极参与乡村旅游的第一批从业者。“我们通过党员带头组织动员、民宿家庭积极参与,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就去年7月、8月,仅仅通过康养、研学项目的团队就餐我就挣了4万多块钱,再加上散客、自驾游,一年挣个十万没问题!今年,基地建设更成熟了,我们也参加了多次培训,不管从技术还是服务上都有了很大进步,干劲更足。”刘增民自信满满地说道。
“民宿不光带动我们村的旅游业发展,让家乡越来越漂亮,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这样年龄的人能够回到家乡就近就业,顾家的同时还可以拿到一份不错的工资。”白马滩镇神玉村党小组成员、民宿管家王艳琴一边娴熟地铺床一边高兴地说。
不离乡、不离土、不离开原有的生活环境,如今的神玉川,在一间间镶嵌在连绵青山里的乡村民宿的带动下,走出了一条以党建引领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正日益凸显,富起来的村民,投入更多精力去绿化、美化村庄环境,吸引游客前来。村里的“颜值”提升了,村民的口袋也“鼓”起来了,实现了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的华丽转变。
来源:延安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