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性消费流行,年轻人热衷比价

2024-10-04   潇湘晨报

本报记者罗雅琪陈诗娴长沙报道

这个国庆假期,长沙持续出圈。茶颜悦色旗下首家“硬折扣量贩GO”主题概念店就吸引了不少年轻游客前来打卡。10月1日,记者探访这家硬折扣店发现,店内专门设置了2.5元、9.9元专区,涉及茶叶、零食、文具潮玩等多个品类。店员告诉记者,相比其他店型,硬折扣店的备货更全。“大部分小包装的零食都在2.5(元)左右,性价比很高啊。”一名来自江西的女生表示,自己在小红书上被种草,特意选择在假期来打卡。

如今,“性价比”已经成为年轻人消费的选择。

各种比价攻略层出不穷

为了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性价比之选,在社交平台上比价正逐渐成为搜索的关键词,各种比价攻略层出不穷。

在长沙工作的阿颜就十分热衷于对比各平台的商品价格。从吃饭、逛超市、购买景区门票、住酒店,甚至停车费,再小的品类只要有团购或者优惠券,她势必要找到最性价比的选择。阿颜笑称自己就是典型的“比价党”。比如,出门吃饭她事先买上团购券,“美团、抖音、信用卡以及商场活动,货比几家。有时候遇到非常优惠的活动,我还会屯券”。又比如,出去旅游住酒店,阿颜预订房间后,还会物色升房券和早餐券,办理入住就可以升级房型。最让朋友拍手叫绝的,是她在闲鱼代交停车费。“有一次逛街超时了,消费不够兑换停车券,我直接在闲鱼上代交了,原本要30块的停车费,最后6块钱搞定。”

像阿颜这样热衷比价、乐于利用更多渠道了解商品信息的人,被称为“智性消费者”。《2024中国青年消费趋势报告》调查显示,41.0%受访年轻人在购物时经常有比价行为,19.3%受访年轻人买任何商品都会进行比价,他们频繁“穿梭”于各大电商平台与实体店之间,挑选性价比最优的商品。

不是单纯追求低价至上

从“特种兵旅游”到“不花钱的citywalk”,甚至搞起了“反向消费”,年轻人在省钱这件事上用尽招式……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年轻人消费观转向“花得聪明”。

“智性消费风靡的原因在于信息透明度的提升。”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向记者表示,互联网和社交平台让价格和产品信息一览无余,年轻人能够轻易获取并比较不同渠道的商品信息。同时,他认为,“年青一代更加注重消费的理智性和可持续性,乐于探索性价比高的选择,追求每一分钱的价值最大化”。

互联网产业分析师张书乐也认为,智性消费的出现,更多来自于质价比的新消费需求,更在意好货不贵的种草原则。

虽然“最贵的就是最好的”不再被奉为金科玉律,但智性消费并不是低价至上,“质”仍是他们关注的焦点。江瀚表示,年轻人追求的是物有所值,这种消费观并不单纯追求低价,品质仍然是考量的重要因素,“他们更愿意为那些能够提供独特价值、创新设计或良好用户体验的产品买单”。

智性消费上线后,吃喝玩乐这门生意,迎来了什么改变?张书乐称,“消费者回归理性,也让品牌和厂商不得不向质价比方向突围,同时投入更多研发,去追求新质生产力,去达成目标用户的‘唯一选择’”。年轻人消费理念的巨变,品牌能不能抓住这一波机会,就显得格外重要。折扣零售店的兴起和“穷鬼套餐”的推出,正是市场对智性消费趋势的积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