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蚜虫,也叫麦蚜、腻虫,是小麦生产中主要害虫之一,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蚜虫种类多,繁殖快,世代重叠,危害严重。
蚜虫不仅刺吸植物汁液,而且还可传播各种病毒,分泌蜜汁,污染叶片,发生严重时使小麦衰弱枯死,出穗困难,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
现在小麦逐渐进入抽穗扬花期,有利于穗蚜的繁殖危害,如果不及时用药防治,容易造成大爆发,所以必须按照当时农技部门的预测预报,及时进行防治,可结合一喷三防进行。
现在我将用打油诗的形式把小麦蚜虫的危害症状,生活习性,防治方法总结如下,仅供参考。
一、危害症状
穗蚜俗称叫腻虫
虫体虽小危害重
成虫若虫刺汁液
嫩叶叶背多集中
穗蚜发生繁殖快
造成叶片枯黄型
危害严重难抽穗
造成减产好几成
二、生活习性
蚜虫虽小危害重
温度适宜就发生
二十九度繁殖快
世代重叠使人惊
一年二三十世代
成虫若虫数不清
孤雌生殖它独有
不要雄性就能生
下部叶片先危害
后期穗部也有虫
三、防治方法
抽穗扬花要防虫
结合同防赤霉病
温度高于二十度
天气干旱利发生
一旦发现虫危害
对症用药别放松
选择内吸传导药
小麦蚜虫消灭净
吡虫啉、噻虫嗪
啶虫脒、吡蚜酮
烯啶虫胺速效好
还有氟啶虫胺氰
混配高氯氟氰药
速效长效防效增
例如结合防治赤霉病时可用:
22%高氯氟.噻虫嗪悬浮剂20∽30毫升+17%唑醚.氟环唑悬浮剂50毫升或丰乐农化美金子80毫升+磷酸二氢钾100克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不仅具有触杀作用,也具有很好的内吸传导性,对穗部和下部叶片的害虫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必要时一周后重喷一次,注意轮换用药。每亩不少于30公斤水。
预防为主要记清
选择抗虫好品种
播前拌种或包衣
春季蚜虫可减轻
合理施肥很重要
偏施氮肥生蚜虫
发现虫害要用药
喷匀喷透防效行
见虫就防要早治
轮换用药防抗性
注意:穗蚜抗性严重的地区,用药时要复配使用。例如阿维菌素+烯啶虫胺(或吡蚜酮、吡虫啉、噻虫嗪等);联苯菊酯或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蚜酮(或吡虫啉、噻虫嗪等);氟啶虫酰胺+啶虫脒等。
小结:小麦穗蚜的防治宜早不宜迟,这是因为蚜虫的繁殖能力超乎你的想象,所以要及时用药才是防治成功的关键。由于小麦蚜虫集中在麦叶的背面和中下部危害,我们必须选择速效加长效,内吸加触杀的药来防治,用两种不同性质的农药混配,来增加防治效果。
我们在配药时必须要坚持二次稀释,以防配药不均匀,影响防效,还可加入增效剂来增强药效。
特别是扬花期间,喷药时要注意避开中午,在下午四时以后用药,以免影响开花授粉,同时要注意安全防护,不用剧毒违禁杀虫剂,确保粮食安全。
来源:191农资人编辑,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