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商丘这些人拟登上省级光荣榜!

2023-12-20     天命生商

原标题:点赞!商丘这些人拟登上省级光荣榜!

12月20日,记者从商丘市文明办了解到,日前,河南省“乡村光荣榜”候选对象367人(组)公布,我市入选35人(组);在此基础上,产生河南省120人(组)“十佳乡村光荣榜”候选对象,我市入选12人(组)。

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按照河南省文明委工作安排,从2023年6月起,河南省文明办在全省组织开展了2023年度河南省“乡村光荣榜”选树活动,共分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好邻居、好乡贤、群众组织好会长、乡村创业好青年、移风易俗好榜样、志愿服务好标兵、家风家训好传人、基层优秀宣传工作者、文明乡风建设优秀支书等“十好两优”12个类别。经各地层层选树推荐、评审委员会严格评审等程序,提出了2023年度河南省“乡村光荣榜”人物候选对象367人(组),并在此基础上,从“十好两优”12个类别分别择优选树10名“十佳乡村光荣榜”人物候选对象,共120人(组)。按照选树办法和程序,现将候选人对象予以公示,听取社会各界意见,接受广大群众监督。公示时间为2023年12月18日至12月20日。

附:

商丘市入选2023年度河南省

“乡村光荣榜”人物候选名单

一、好媳妇

田爱新 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周集乡何庄村村民

王兰英 永城市茴村镇杨套楼村村民

孙艳粉 永城市卧龙镇夏竹园村村民

轩金华 睢县白庙乡徐阳沟村村民

二、好公婆

王素玲 商丘市睢阳区李口镇孙楼村村民

刘桂兰 虞城县刘店乡大刘楼村村民

三、好妯娌

方艳清、孟银杰 睢县匡城乡刘庄寨村村民

四、好邻居

张 胖 永城市条河镇郭集村村民

张 伟 虞城县镇里固乡枣子营村村民

刘见峰 柘城县陈青集镇王楼村村民

杨 波 睢县城关镇西门里村村民

马焕生 睢县河堤乡马庄村村民

五、好乡贤

苏 伟 商丘市梁园区观堂镇苏堂村人(民权九都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六、群众组织好会长

陈保生 虞城县刘集乡苏楼村红白理事会会长

七、乡村创业好青年

李治礼 商丘市睢阳区娄店乡赵楼村人(河南天野冷暖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

冯 雷 永城市蒋口镇洪楼村人(永城市民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王群喜 夏邑县何营乡王营村人(夏邑县美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朱婧源 虞城县利民镇蔡庄村人(虞城县虞玫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吴素平 虞城县店集乡宋庄村人(虞城县爱儿福服饰厂厂长)

张艳敏 宁陵县石桥镇孙迁村人(宁陵果源贡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冯 智 睢县白庙乡苏庄村人(河南省科智玻璃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

韩战士 睢县尤吉屯乡袁王庄村人(商丘市力恒刷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国栋 民权县王桥镇麻花庄村人(民权县麻花庄村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八、移风易俗好榜样

王海阳 夏邑县骆集乡彭楼村村民

陆付立 虞城县古王集乡官庄村民

孟学智 睢县凤城街道田庄村村民

九、志愿服务好标兵

王世威 商丘市睢阳区包公庙镇后庄户村村民

十、家风家训好传人

刘子卿 永城市大王集镇王集村村民

陈雁飞 柘城县起台镇西陈庄村村民

十一、基层优秀宣传工作者

刘夏秋 睢县西陵寺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副镇长

王媛媛 永城市薛湖镇文化站站长、宣传干事

张春霞 柘城县岗王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副镇长

十二、文明乡风建设优秀支书

刘仿超 民权县花园乡刘庄村党支部书记

王新建 睢县匡城乡匡城村党支部书记

李景财 永城市芒山镇夏庄村党支部书记

商丘市2023年度河南省

“十佳乡村光荣榜”候选人简要事迹

一、好媳妇

孙艳粉,1971年6月生,永城市卧龙镇夏竹园村村民。孙艳粉公公因病瘫痪六年卧床不起,她每天端茶送水、烧火做饭,给公公擦洗身子、洗脸剪头、端茶喂饭,把老人护理得干干净净。天有不测风云,2020年在外打工的丈夫突发脑出血,医治期间多次下达病危通知,但她从不放弃,四处求医,坚持为丈夫治疗,在她的悉心照料,10个月后丈夫逐渐有了意识,保住了性命。在康复治疗期间,孙艳粉每天为丈夫翻身、擦洗、喂饭、清理大小便,照顾得无微不至。丈夫因多次手术致使并发癫痫病,有时一天犯病三四次,有一次犯病时,孙艳粉来不及拿东西塞到丈夫嘴里,又怕他咬伤自己舌头,孙艳粉毅然决然地把自己的手掌放到了丈夫嘴里,等到掰开时已血肉模糊。在她的悉心照顾下,丈夫的病情不断好转。

二、好公婆

刘桂兰,女,1957年10月生,虞城县刘店乡大刘楼村村民。刘桂兰有三个儿媳,她十分疼爱她们,总是想方设法地默默支持她们,遇到困难鼓励她们,与三个儿媳互敬互爱、相互关怀,家庭关系十分融洽。她细心了解每一个人的饮食特点,总是做儿媳喜欢吃的饭。她悉心照料孙子们,不让外出务工的儿子儿媳有后顾之忧。二儿媳从外地嫁过来,她经常对其他两个儿媳妇说要像亲姐妹一样好好相处。几年前,二儿媳的娘家妈因病去世,刘桂兰怕她伤心过度,就一直陪伴她、开导她,说以后要把她当新闺女养。二儿媳的超市开张时,因身怀六甲,她便主动到店里帮忙,减轻儿媳负担。儿媳生孩子时,她像照顾女儿一样,每天扶着起床走路、擦身、端饭,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正是她这样默默奉献、无私付出,才换取了一个大家庭的和睦幸福。

三、好妯娌

方艳清,女,1998年5月生;孟银杰,女,1985年11月生,睢县匡城乡刘庄寨村村民。多年来,无论是涉及亲戚邻居婚丧嫁娶,还是两家孩子吃穿用度,妯娌俩从没因为谁出钱多,谁出力多而计较。方艳清坐月子期间,孟银杰不但传授她带孩子的经验,还亲自下厨给她炖鸡、烧鱼补充营养。孟银杰一下班就到方艳清家帮忙照看孩子、做饭。每逢农忙季节,方艳清也主动先到孟银杰家的地上干农活。对待两家孩子,孟银杰和方艳清都视若己出。2018年公公因肺癌住院,妯娌俩共同担负起伺候公公的重任。公公出院后,妯娌俩争相担负起繁琐的护理工作。她们贴心呵护公婆,照顾公婆等同亲爹亲娘,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共同谱写了新时代家庭文明和谐的赞歌。

四、好邻居

马焕生,男,1946年10月生,睢县河堤乡马庄村村民。马焕生待邻居如亲人,只要提起他,大家都会伸出大拇指。2022年5月,邻居马锦宗因身体不适需去县医院检查,马焕生主动开着家里的三轮车把人送到了县医院,全程跑前跑后,直至马锦宗的女儿从外地赶回才离开。马锦宗住院期间,他先后多次去医院探望,并主动帮助其家庭夏收秋种。马锦宗因救治无效去世后,他又忙前忙后帮忙张罗,还让妻子常常去陪伴马锦宗的妻子常玉玲,帮她减轻思想包袱。2023年春,家里雨水少小麦干旱严重,邻居马培新在北京做生意,抽不开身回家照料农田,得知情况后他就拉上水泵帮他浇灌农田。村里张爱玲、王秀荣两位老人的房屋漏雨,孩子们又不在家,他知道后就主动拿着工具帮忙修补。马焕生深得家乡邻里信任,左邻右舍遇事外出就会将钥匙交给他暂时保管。

张 伟,男,1983年6月生,虞城县镇里固乡枣子营村村民。“大家有缘住在一个村,就是一家人,就得为这个大家庭费点心、出点力。”张伟是这样说的,平时也是这样做的。2022年6月,村里80多岁的王大伯突然胸口痛,在家干活的张伟二话不说,开车将老人送到医院并帮助办理了住院手续,直到老人在外的子女赶到才离开。2022年8月,张伟在村口巡逻时,发现一名迷路的老人,第二天他就驱车几十公里把人送回了家。村里患有智障的邻居刘玉明与家人失联,几年来他陪同刘玉明家人先后去过20余个市县,行程达4000余公里,功夫不负有心人,2022年5月他突然接到泰州市一救助站的电话,说救助站的一个人疑似刘玉明,他立即通过照片确认,陪同刘玉明的家人连夜前往泰州接回了离家六年的刘玉明,让他们一家人团圆相聚。

五、好乡贤

苏 伟,男,1975年9月生,商丘市梁园区观堂镇苏堂村人,民权九都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2021年3月,苏伟了解到家乡坑塘整治困难颇多,主动邀请专业人员研讨坑塘治理工程,耗资42万为村里修建路肩、花坛等,对6个坑塘进行规范化治理,让原来的废旧坑塘变身为扮靓村庄的“景观塘”。2022年春季,苏伟主动捐资150万元,为村里修建水泥路3.1公里、下水道400余米,一举解决了村内下雨积水问题,赢得了家乡父老的交口称赞。2022年5月,苏伟为解决全村夜间照明问题,自掏腰包4万元购买了67盏太阳能路灯和1000棵红玉兰绿化树苗,用于乡村道路照明及路边绿化,极大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在苏伟的带动下,村里很多在外务工人员也纷纷捐款捐物助力家乡建设。

六、群众组织好会长(无)

七、乡村创业好青年

冯 雷,男,1983年8月生,永城市蒋口镇洪楼村人,永城市民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13年冯雷返回家乡蒋口镇创业,流转土地80亩从事萝卜种植,成立了永城市民乐种植专业合作社。2022年7月他联合另外两家合作社成立永城市民兴种植专业合作联合社,承包土地1万余亩,以“发展绿色有机蔬菜”为理念,带领农民种植萝卜、蔬菜、粮食,达到一年三熟,年销售萝卜10万余吨,实现土地价值收入翻番,销售额超亿元。2022年下半年疫情期间,他向永城市红十字会捐赠萝卜30万斤;向河南农业大学捐赠现金1万元。2013年至2022年共带领97户乡亲种植蔬菜、萝卜共同致富,其中5户贫困户实现脱贫,生活走向富裕,安置附近村民1000余人就业,让他们日常生活有了可靠的保障。

八、移风易俗好榜样

孟学智,男,1965年2月生,睢县凤城街道田庄村村民。孟学智积极倡导新事新办、能简则简。他有三个女儿,都是自由恋爱、婚事简办,抵制高价彩礼。大女儿订婚时,男方主动提出要给较多彩礼,孟学智当场拒绝。最终,大女儿的彩礼只有2万元,被众邻啧啧称赞。孟学智主张厚养薄葬,父母健在时,他把老人的生活起居照顾得井井有条。2021年他的父亲因病去世,他作为长子对自己父亲的葬礼提出了几条建议并得到家人支持:一是不搞大操大办,一切从简;二是对前来帮忙的乡邻,既要吃饱吃好,也要注意节俭,不铺张浪费;三是取消纸扎、铁炮、唢呐戏班等。村里治丧委员会也同意了他的建议,丧事办完,村里群众纷纷效仿,大大扭转了村里的风气。

九、志愿服务好标兵

王世威,男,1989年1月生,商丘市睢阳区包公庙镇后庄户村村民。因自身腿脚不便,他自学手艺在家门口开理发店谋生。自幼受父母的教育影响,始终坚持与人为善、善待他人。他推己及人,萌生了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卧床不起的人群上门免费理发的念头。从2013年8月起,走村串户为老人免费理发,从刚开始不被人信任,到慢慢被人接受,他一做就是20年。有时遇到生活特别困难的老人,还主动送米面粮油和生活用品。后来为了更好服务行动不便的人群,他每周一专门为老人理发,一周去一个村庄,极大地方便了有理发需要的老人。这样虽然很辛苦,但看到老人脸上露出的幸福笑容,王世威觉得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十、家风家训好传人

刘子卿,男,1968年10月生,永城市大王集镇王集村村民。他家的家训是“老实做人,踏实做事;尽己之能,奉献社会;严爱教子,相敬夫妻”。2005年转业后,主动申请自主择业,先后在河南华星集团等多家企业担任管理岗位,面对每一个岗位,他都兢兢业业,受到用人单位一致好评。2017年、2020年被评为“优秀转业干部”。连续七年参加“爱心送考绿丝带”活动,累计百余名学生受益。疫情期间,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加入社区小区志愿者服务队,组织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捐款11300元。多年来,累计参加为困难群众、贫困家庭捐款捐物活动40余次,捐款1万余元,衣物120余件;为本镇修桥铺路、集资办学、举办物资交流大会等捐款近两万元。两个子女品学优良,大学毕业后已顺利就业;夫妻关系融洽,妻子工作务实敬业,连续多年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2015-2017年,以父亲刘永信为核心的大家庭被评为“永城市最美家庭”“商丘市文明家庭”“河南省最美家庭提名奖”。

十一、基层优秀宣传工作者

刘夏秋,女,1991年9月生,睢县西陵寺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副镇长。她充分利用各村幸福大讲堂、便民服务群等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发挥睢县第一届县委旧址和杨拐国防教育基地等红色文化资源,不定期向群众宣传讲解,让群众感受红色文化、缅怀革命先烈累计100多次,人数达5000余人。组建乡村两级常备志愿服务队168支,志愿者2000余人,深入开展爱老敬老、关爱留守儿童、“三夏三秋”生产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发动各村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支书、老干部等参与制定村规民约,带动村民自治,推动移风易俗。联合启动“家和业兴幸福西陵”工程,以党建为引领,以学习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总抓手,以“在家尽孝,为党尽忠,知行合一,正己化人”为总原则,以开展“一顿饭”“一盆水”“一个节”“一把扫帚”“一节课”五项活动为具体抓手,探索出一条可复制推广的乡风文明建设之路。

十二、文明乡风建设优秀支书

李景财,男,1973年1月生,中共党员,永城市芒山镇夏庄村党支部书记。他坚持以“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文明家园”行动“十个一”项目建设为引领,立足村庄实际,积极对村文化阵地进行提升改造,打造了文化广场和活动中心,邀请镇文艺队开展“送戏下乡入村”等文艺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注重古村落保护,修旧如旧保持历史风貌,携手夫子山景区编排《陈蔡绝粮》《孔子游园》情景演出,恢复“泥响”手工艺制品等打造特色文化村庄。每年定期开展“乡村光荣榜”“星级文明户”和“五好庭院”等活动,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修订完善“一约五会”制度,出台《夏庄村红白喜事消费标准》,积极倡导婚事新办、白事简办,深入推进移风易俗。

来 源:今日商丘客户端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a88f5c44499afa1d9b1555e46cfe8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