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又称西岳、太华山,是五岳之一,位处于陕西境内。华山自古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说。
因华山之华和中华之华,同时华山又处黄河中游流域,其和黄河一起孕育了中华民族,据历代专家学者研究考证,古代华夏文明主要聚集在以华山为中心的方圆500千米的范围内,所以华山又有“华夏之根”之誉。
早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先民在华山脚下生活了。华山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和黄河一起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
华山还是道教主流教派的圣地,是“第四洞天”,是西岳华山君神的神祇。
华山的道教宫观很多,同时历史也很悠久,比如西岳庙、云台观、玉泉院。
华山之名,最早见于《山海经》和《禹贡》,是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华山之名了。
华山是西岳,而西岳这个称呼,据说是因为周平王东迁后,华山就处在了东周王国之西,所以就称西岳了。
华山西岳庙,始建于汉朝汉武帝时期,后来成为历代帝王祭祀华山的要地。其占地十二万平方米,因西岳庙在五岳庙中建置最早、面积最大,所以有“五岳第一庙”之称。
华山是华夏民族的圣山,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观日处位于华山东峰,也就是朝阳峰)。
华山的金锁关,是经五云峰通往东西南峰的咽喉要道,锁关后则无路可通。唐朝诗圣杜甫在《望岳》诗中写道的“箭栝通天有一门”就是指的这里。
而道家认为,华岳为仙乡神府,只有过了通天门,才算进入仙境。
华山千尺幢位于回心石之上,是华山第一险境。
千尺幢顶端,有仅容一人的石洞,当游人爬上最后一个石级时,便从洞中钻出,故而此洞名叫天井。
百尺峡位于千尺幢北,是登华山的第二个险境。“百尺峡”也叫“百丈崖”,两壁欲合,却被飞来的两颗石块从中撑开,人从石头下钻过,胆战心惊,生怕石块从两壁间掉下来,这就是“惊心石”。
华山苍龙岭,是华山著名险道之一,其位于救苦台南、五云峰下,以其苍黑色的外部和其似悬龙般的地势而得名。其如履薄刃,绝壑千尺的地势使得很多游客惧怕。
华山的老君犁沟是位于群仙观上方,据传舜这里本来是没有路的,后来老子李耳驾青牛用铁犁开的,形如耕地时留下的犁沟,故被称为“老君犁沟”。
据说,汉元帝的女儿南阳公主后来嫁给了王咸,当时汉室衰弱,掌权的是王莽。南阳公主见朝廷危乱,于是就劝王咸远离乱之苦,但王咸不肯,于是她就独自离开宫廷,后来他就到了华山白云峰隐居修行。这公主还是有道缘的,一年后她得道驾鹤而去。
而王咸却因朝廷危乱吃了很多苦,于是他就去华山寻找公主,然而他只是在白云峰北岭头上找到公主绣花鞋,俯身去捡,鞋已化为石,于是人们就把公主遗鞋的地方叫驾鹤岭,把白云峰称公主峰。
在中峰玉女祠南,龟石上有石砌洞龛一座,其顶虽无土无水,然独生一松,树干扭曲多姿,游人觅其周遭,均不见根生何处,故谓之“无根树”。昔视作神物,为其焚香者颇众,以求获福。唐顾况有诗云:“遥知玉女窗前树,不是仙人不得攀。”此树枯死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今仅存枯树,然其态犹可一赏。
五龙潭在今华山门北五龙桥下。由谷中涧水冲积而成。传说潭中潜居着五条五色巨龙,五龙常化为五位老人到武当山听陈抟讲解易学。因为陈抟才华横溢,气度不凡,五龙便有意指点迷津,言武当山不是陈抟的栖居之地,陈抟修成正果的地方是华山。
陈抟接受了五位老人的指点,于是收拾行装去了。
《禹贡》:导河至于华阴。即华山之北矣。
《山海经》: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高五千仞,广十里,远而望之,若华然,故曰华山。
《行经太华》是一首五言诗,
作者是
隋朝,孔德绍。
纷吾世网暇,灵岳展幽寻。
寥廓风尘远,杳冥川谷深。
山昏五里雾,日落二华阴。
疏峰起莲叶,危塞隐桃林。
何必东都外,此处可抽簪。
华山歌》的作者是
唐朝,刘禹锡,
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
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
灵迹露指爪,杀气见棱角。
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
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
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
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
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
大家去过西岳华山吗?觉得那里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