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战友聚会,你会参加吗?哪些人不来?看看老兵怎么说的

2024-05-28   亮剑君

导读:在2024年的今天,老兵们的战友聚会仍然是个热议话题。每年一次的战友聚会真的有必要吗?谁会参加,谁又不会来?这些问题在老兵们之间引起了不少讨论。本文将通过分析老兵们的经历和感受,探讨战友聚会的意义、组织中的挑战以及形式的变化。

战友聚会的背景和基本流程

战友聚会,曾经是很多老兵每年都期盼的一件事。那些曾经在军营中一起生活、训练、战斗的岁月,形成了深厚的战友情谊。每年的战友聚会,是老兵们重温旧梦、叙旧情的重要时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友聚会的热情似乎在慢慢消退。

以一位老兵的经历为例。小李退伍已经20年了,期间他只参加过一次战友聚会。那次聚会采用AA制,大家上午到达聚会地点,喝茶、打牌,中午吃饭喝酒,下午继续喝茶打牌,晚上再吃饭喝酒。对那些不喜欢打牌的战友来说,这样的聚会显得乏味无趣。小李后来再也没有参加过战友聚会,因为他觉得这样的活动缺乏意义。事实上,参加聚会的人数也在逐年减少。

战友聚会的组织难度和参与情况

组织战友聚会并不容易。首先,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大家来自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工作和家庭责任,协调起来颇为困难。其次,许多老兵对聚会的形式和内容也有不同的看法。一些人觉得聚会应该更轻松随意,而另一些人则希望有更多的互动和交流。

从小李的经历来看,战友聚会的形式单一,导致部分老兵兴趣缺缺。尤其是那些在体制内工作的战友,由于公务繁忙,往往无法抽出时间参加。而退伍后回到农村生活的老兵,可能因为经济原因或者觉得自己“混得不好”,也不太愿意参加。

在一次聚会上,不同背景的老兵也常常形成小圈子。做生意的战友们会坐在一起聊生意经,上班的战友们则讨论工作上的事情,而外出打工的战友们则分享打工的辛酸。这样的分化使得聚会的气氛并不如想象中那么融洽。

面对这些问题,战友聚会的形式是否需要重新思考?一些老兵认为,与其举办大规模的聚会,不如小范围的聚会更合适。几位平时联系较多的战友,三五成群,找个时间小聚,既方便组织,又能聊得尽兴。这种形式的聚会,既避免了大规模聚会的组织困难,又能让大家真正放松下来,享受重聚的时光。

实际上,许多老兵已经在这么做了。他们发现,与其每年一次的大聚会,倒不如经常与关系较近的战友保持联系,时不时聚聚。这样既保持了战友情谊,又避免了大规模聚会的诸多不便。

战友聚会的组织和参与情况,反映了许多现实中的挑战和思考。首先,时间和地点的协调是个难题。老兵们退伍后分散各地,有的在大城市打拼,有的回到家乡务农,还有的留在军队或者体制内工作。每个人的生活节奏和工作状态不同,找到一个大家都能参加的时间和地点并不容易。

其次,战友们之间的差距也在拉大。虽然大家曾经在同一个起点上,但退伍后的人生轨迹却各不相同。一些人事业有成,家庭幸福,而另一些人则可能面临生活的各种压力和挑战。这种差距在聚会上容易显现出来,可能会让一些老兵感到自卑或不适。

还有,聚会的内容和形式也需要改进。像小李那样,对单纯喝茶打牌不感兴趣的老兵并不在少数。如果聚会能增加一些互动性强的活动,比如回忆军营生活、分享退伍后的故事、甚至进行一些团队合作的游戏,或许能吸引更多老兵的参与。

对于我个人来说,战友聚会一直是个充满矛盾的情感体验。一方面,我怀念那段与战友们朝夕相处的岁月,珍惜那份深厚的情谊;另一方面,我也理解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便和挑战。每次接到战友聚会的邀请,我总是会犹豫再三。

在我看来,战友聚会的形式不必拘泥于传统的大规模聚会。小范围的聚会,同样可以达到增进感情的目的。与其一年一次的大聚会,不如平时多保持联系,定期进行小聚,这样既能让大家保持联系,又能真正享受重逢的快乐。

此外,聚会的内容也可以更加丰富和多样化。除了喝茶打牌吃饭喝酒,为什么不尝试一些更有意义的活动呢?比如组织一次短途旅行,大家一起登山、野餐;或者开展一些公益活动,回馈社会,这样既能加强战友间的互动,又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战友聚会的意义,远不止是一次简单的聚会,更是一种情感的延续和升华。无论形式如何变化,战友情谊始终是战友们心中最珍贵的财富。正如那句话所说:“战友情,一辈子”。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能有这样一份纯粹的情谊,实在是一种幸福。

写在最后

2024年的战友聚会,你会参加吗?或许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心中那份对战友的牵挂和怀念,无论参加与否,都不会因此而改变。希望每一位老兵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维系这份珍贵的情谊。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战友情谊,历久弥新。对此,您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