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狂飙》的帖子,竟然看到有人说高启强和高启盛有基情。
尺度少儿不宜,“深夜吻上他略微干燥的嘴唇。”
剧版和原著有差别,这个我们都知道。
但说高启强和高启盛有基情,我很难相信。《狂飙》原著,我从头读到尾,没有发现这一段啊——如果你们看到,劳烦告诉我。
我只记得,高启强举报高启盛,并对他先斩后奏。
高启强认为,举报高启盛,不是大义灭亲,而是断臂求生。
高启盛接受了高启强的提议,在警方面前特意强调高启强大义灭亲。
剧版让人感动,原著更加真实。
原因是,高启强是做苦肉计的高手,只要对大局有利,他会用尽一切办法搞事情。
他让高启盛自首,和后面用香港杀手行刺高晓晨一样,都能看出高启强是个做事强调大局观念的人。
除了削弱人心黑暗的一面,剧版还拔高正面人物的光辉形象。
最明显的例子是,剧版将安欣圣人化。
比如说,剧版中,安欣主动提出在2001年的除夕夜值班。
原著中,安欣不愿出风头,拒绝打捞黄翠翠的尸体,孟德海惩罚他,让他除夕夜值班。
““除夕那天,你们刑警队的排班调一下,你和李响去值班!”
“局长,您日理万机,这种小事也要管?”安欣一下子泄了气。
这个安排,既改变了安欣的命运,也改变了高启强的命运。
就在除夕夜,安欣看到高启强被唐家兄弟欺负,这激发了他的拯救欲。
而后,安欣要做高启强的金手指。
我觉得被动值班更好,它说明一次偶然事件,就改变了安欣和高启强的命运。
这更让人明白命运的无常和残酷。
为了配合安欣的圣人形象,孟钰和安欣的感情线也变得拧巴了。
剧版中,安欣主动和孟钰分手——我曾分析过安欣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
安欣拒绝孟钰的真相,应该是安欣已经意识到,如果将来孟德海也沦为黑恶势力的保护伞,那么孟钰将会非常纠结,是力挺丈夫大义灭亲,还是选择父亲,和丈夫撕破脸?
法制还是人情,安欣能轻松做选择,但是孟钰做不到。
安欣保持单身状态,是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圣人情怀。
原著中,孟钰主动提出分手。孟钰看清安欣是个工作狂魔,他无法给孟钰想要的婚姻。
孟钰笑了笑:“我理解你,欣赏你,甚至崇拜你!但和你生活,很累。”
“是我配不上你。”
孟钰冲安欣举起面前的酒杯:“永远不要变!做你想做的人!以后咱们各自安好,谁都不欠谁的。”
剧版孟钰,非常恋爱脑,原著更符合孟钰的现代独立女性的形象。
她爱安欣,但是她的智商让她明白,这样的安欣不适合当老公。
剧版和原著有差别,应该离不开那(shen)啥(cha)的影响。
我曾专门写过孟德海,分析了他确实被剧版洗白了。这种删改也导致了《狂飙》在第26集后腹泻式烂尾。
《狂飙》的豆瓣评分一度是9.1,大结局后跌到8.6。
强行洗白孟德海,就是对《狂飙》艺术质量的伤害。
读过原著后,我才看出它为孟德海做了大量伏脉千里草蛇灰线的伏笔。
比如说,孟钰告诉安欣,崔姨爱干净,但家中有个柜子从来不打扫。原著中就交代,在2011年,高启强给崔姨送房子,柜子里有房产证。
这说明高启强在拉拢杨健之前,就已经尝试拉拢孟德海了。
再比如说,孟钰给安欣下毒,也是孟德海的主意。
当孟钰说出杨健要用毒品毁掉安欣、好给自己创造逃跑机会的时候,孟德海居然说出这样一句话:“如果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也只能冒险了。”
孟钰诧异地望着父亲,像看着一个陌生人。
孟德海拍拍女儿的头:“为了家人,我什么都可以做!”
同样是以权谋私,孟德海有点良知的赵立冬(没良知)。
孟德海不惜冒险毒安欣,符合他的为人——安欣只是侄子,孟钰才是闺女
在打捞黄翠翠尸体的案件中,孟德海就明确告诉安欣,“以我和你安叔的关系,你不去谁去。”
私情影响孟德海的判断,亲人一直是孟德海的软肋。
如果你对剧版后半部分剧情不满,我建议你读一下原著。你会有个感受,出版业和影视行业的那啥标准是不一样的。
原著《狂飙》有一幕国产剧很少涉及到的暗黑情节——器官买卖。
我曾写过关于黄翠翠的内容,剧版中,她是勒索未成反遭灭口。原著里,她要卖肾换钱,却被徐江摘掉两颗肾。
摘掉的肾给了赵立冬的亲戚。
徐江和赵立冬狼狈为奸,他搞皮条生意,也做器官买卖。
有人被徐江圈粉,我实在难以理解。他终究是影响社会安定的黑恶势力啊。
孟德海被洗白,黄老的戏份也遭到严重的删改。
原着明确提出,赵立冬一直打压孟德海。黄老是孟德海的靠山,他提高了孟德海在官场上的容错率。
剧版故意忽略了这一点。至于原因,大家见仁见智。
当然,最不能让人原谅的是高启强聪明人设的崩塌。
剧版中,高启兰明确表示立刻出国保平安,高启强却说,留在京海最安全。他反对高启兰出国,和指导组正面刚。
这种鱼死网破的劲儿,我,无法理解。
原著中的设定相对合理些。黄老知道高启强有问题,赶紧撇清自己,将高启强送给他的“人民公仆”还给高启强。
这个情节非常强悍。一个位居高位,最后平稳着陆的大领导,黄老的政治头脑绝对是超一流水准。
高启强这边也做了两手准备,一边和指导组斗志斗勇。一边将财产转移到国外。赢了,他继续作威作福,输了,他就逃到国外。
剧版中的高启强,简直就是京海的平头哥,不管能不能打得赢,一定要干。
最后,再来聊聊陈书婷之死吧。
剧版中,过山峰制造车祸杀了陈书婷,这个设定有点傻。
主要有两点原因。
其一,陈书婷丧命,高晓晨却无大碍。两个人都坐在前排,伤势怎么可能天差地别?
通常来说,副驾驶的死亡率高于司机。
其二,蒋天派人杀掉陈书婷,是没有利益只有损失的纯粹风险。
为了发泄杀掉陈书婷,只会引火上身。这样的蒋天太像个小喽啰,他竟然能和高启强这种段位的高手斗了六七年。
原著中的设定,是黄瑶杀死了陈书婷。
这个设定比剧版好。
“但高启强不一样,他利用了我爸,把我当作人质,自己还越活越好。陈书婷的死也是我干的,是我把她从盘山道撞下去的。”
安欣惊讶地问:“可是陈书婷对你很好,你为什么要对她下手?”
黄瑶喊道:“为什么我家破人亡、寄人篱下,他高启强就能阖家团聚、幸福美满?!我一直耐心地等着,等到高启强足够信任我,这样我才有足够的力量把他毁掉!”
高启强杀死黄瑶最亲近的父亲,黄瑶就害死高启强最亲近的妻子。陈书婷丧命,会让高启强备受失去妻子的痛苦。
当然,他没直接杀高启强,最重要的原因是风险高。
总而言之,原著和剧版拥有一样的故事主线,细节方面的呈现却有很多不同。
从这些不同之处,我们能看到那啥标准对两种信息媒介造成的影响。
如果你喜欢《狂飙》,也对原著也感兴趣,可以找来读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