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的带动下,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随之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也不断的增加,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们的健康产生了较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目前我市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约2360吨,其中实现无害化处理的只有1410吨(焚烧处理775吨,填埋处置635吨),仅占59.7%。可见,推广垃圾无害化处理及循环利用仍任重道远,亟须引起高度重视。
为此,在2019年的“两会”上,九三学社龙岩市委员会提出《关于加快推广垃圾无害化处理及循环利用的建议》,这个建议在当前的环境下推行是否可行?3日以来,记者进行了采访。
政协委员:
推广面临多重挑战
建议逐一突破难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垃圾无害化处理及循环利用主要存在四个主要问题,即垃圾分类回收脱节、规划布局不够合理、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污泥处置成本较高等。
对此,九三学社龙岩市委员会委员建议,一方面应禁疏结合促进垃圾分类,可通过出台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办公和生活、生产区域,应按照“三分类”(即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标准和要求,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同时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奖励制度。
同时,要做好合理规划布局,以龙麟水泥窑协同处理中心为主,逐步统一无害化处理龙岩中心城区、新罗适中和永定区、上杭县及漳平永福的垃圾,将原未集中处理的新罗东方片白沙、苏坂、万安三个乡镇的生活垃圾集中送往现在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在红狮水泥协同处理生产线完工后,逐步替代漳平周边的垃圾填埋场,在龙岩西部、北部各县有条件的水泥厂,在不增加水泥产能的前提下,择一处进行技改,覆盖武平、连城、长汀等县。
另一方面,应大力推广水泥旋窑协同处理垃圾。分步处置已填埋垃圾,把中心城区周边填埋场的生活垃圾,挖取送往水泥旋窑协同处理,并逐步扩大到清理所有中心城区周边已闭坑的垃圾填埋场,其清理出的土地可作为城市发展用地;推广实施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城市污泥、污染土壤、工业固废等垃圾送往水泥旋窑协同处理。
此外,建议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可转变政策补贴方向并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如适当提高水泥旋窑协同处理补贴标准。
部门回复:
针对政协提案建议
提高垃圾治理水平
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作为中央、省、市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是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环境保护攻坚战役及城乡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的重要工作内容,九三学社龙岩市委员会的建议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市住建局加快推进垃圾分类、乡镇垃圾转运设施建设、提升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以及推进水泥旋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等工作。2018年我市中心城市建成区已正式启动垃圾分类工作,选取部门小区、单位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同时,中心城市主次干道均有设置分类垃圾桶,并印发了《龙岩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方案》;全市124个乡镇已全部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94处乡镇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场和6处焖烧炉,已于2017年8月底前全面关停,计划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整改;全市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以上;永定区已将生活垃圾运至龙鳞水泥厂旋窑协同处理,漳平市计划将生活垃圾运至红狮水泥厂旋窑处理,预计2020年初建成投产。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建议,进一步加快城市垃圾无害化设施建设,积极推广水泥旋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协助城市管理部门不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切实提高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 施薇 刘玉荣 通讯员 赖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