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走哪扫到哪,
移动支付已经成为日常。
倒是“只收现金”的店,显得有些不合群了。
这些只收现金,规矩多多的店,
老板大多是上了年纪的武汉老杆,
凭借老口味和不可名状的魔力,
照样吸引吃货们自备人民币前往!
这是一家在武汉为数不多的吃之前要“先做功课”的烧烤店。
爹爹婆婆都是出了名的“人狠话不多”,来这里吃烧烤,不被爹爹的“神语录”怼上几句,等于白来。
“爹爹电话停机了,估计是换号了,不下雨的话,他们每天下午四点会开门。”从吃货朋友口中获取重要线索后,我们四点钟准时出现在爹爹门口,没想到前面已经有三桌了......
之前说“四点不是去吃下午茶吗?”的同行朋友此刻正在被啪啪打脸......
室外38度的高温无情炙烤着,狭窄的屋内,婆婆着一件长衫,头上搭着毛巾,仅凭一个小风扇,站在炉边面不改色,眼里只有烤架上的肉串,偶尔想和婆婆搭上两句话,她却半天才从食物里回过神。
爹爹更是不苟言笑,但与人交流起来眼神很坚定,不熟的客人恐怕要心生几分畏惧;一身绿色长款军外套,似乎已经成为他的标志。
爹爹年纪大了,头发也近乎花白,步伐和动作也比较慢。都说爹爹脾气冲,点多了、点少了都不行。
其实爹爹有他自己的想法,会根据人数帮你判断分量,每天的食材也只准备那么多。
从1996年到现在,一家没有名字的店,就这样稳扎在堤角新荣村,一做就是二十三年。
尽管炎热,武汉吃货们的热情却丝毫不减。
“这是武汉最好吃的烤肉,他第二没有人敢说第一。”家住汉阳王家湾的黄先生,今天三点四十五就到了,是第一个来的。
黄先生算得上一个对烧烤真爱的武汉人了,经常一个人跑来朱爹爹家解馋,已经在这里吃了两年了。
“我以前在朋友圈问过,有没有人带我吃一家超过爹爹的烧烤,没有人敢接话。他们家肉很新鲜,每天自己现穿,有小时候的味道。”
一个小时的等待过后终于轮到我们,想着好不容易来一趟,招牌全部来一遍吧,可是最期待的巨厚实的“腰子”没有了,看来下次还得更早来!
爹爹家的肉串孜然给得蛮多,满满的古早味;肉筋也是串得实在,满满当当的一长条,瘦肉多肥肉少,吃着又鲜嫩又有嚼劲,满嘴都是孜然香。
脆骨是我见过最大块的,一根一根的送入嘴里,那种脆骨自带的嚼劲和肉香,在嘴里碰撞起来,现在想起都垂涎三尺。
素菜也不逊色,香菇黄瓜饱满多汁,清新的味道混合着浓郁的孜然香,给味觉解腻。
爹爹家的所有食材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块头“勺大”,你看这个馍馍,难怪旁边一桌的客人一直用眼神示意我们点多了......
“你要等两个钟头,还有什么东西(吃的)还说不清楚。”爹爹说完转身进了屋,接着忙活。
接二连三的客人来了又走,“天气热,改天来,够一等”,爹爹言简意赅,一点不带啰嗦的。
吃完付款时我们好奇问爹爹:“爹爹,您怎么不用支付宝啊?”“我不会用。”一向严肃的爹爹竟然笑了......突然觉得眼前这位拽拽的爹爹其实也挺可爱的!
店名:朱爹爹烧烤
地址:丹水池街办事处新荣村新湖街81号
要说汉阳这两年火起来的烧烤,建港的辣筋子,绝对榜上有名。
在武汉的烧烤江湖里,仿佛位置越刁,越像隐居山林的武侠高手,引得无数小卒登门造访。
开在居民区已经不稀奇了,开在“居民楼三楼”的烧烤,在武汉难得找到第二家!
辣筋子就是这样奇特的存在,位于红建村某居民楼三楼,既没有招牌,也没有名字,倒像是老饕们心照不宣的秘密基地。
提早来,带现金,10串起点……熟客们早已摸清这家夫妻烧烤店的习惯。尤其要记得带足现金,周边都是居民楼,不方便换零钱。
用老板的话说,当初做烧烤就是搞着玩,更没想到要用支付宝等移动支付。
本来只想做做街坊朋友生意,一传十,十传百,现在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即使生意好,也顽固地坚持只收现金。
“辣筋子”这个名字也是别人叫出来的,老板并不买账:“我这里不只筋子好吃,样样都是招牌。”
这家筋子吃起来厚实不油腻,肥瘦相间得恰到好处。孜然的香味包裹着新鲜的肉,可惜每个人只能点10串,且吃且珍惜。
隔壁桌小哥扬言,这家腰子我一个人能吃30串。果然,从来不吃腰子的人,连撸10串。腰子薄嫩入味,丝毫没有腥味。
脆骨、鸡爪、蟹柳、土豆等中规中矩,烤山药比较有特色,烤鸡翅焦香麻辣。
来这里吃就不指望环境和服务了,一个小房间,最多只能坐四桌。好在有空调,让大家在逼仄的环境里撸串不那么难捱。
老板娘手拿烧烤,穿越门帘,嘴上跟你说着话,身子已回到门外的烧烤摊。狭小的环境,拉进了食客之间的距离,确认过眼神,是惺惺相惜的吃货们。
建议5点之前到,否则不仅要在楼道间等位,最好吃的“腰筋”也会售罄。
店名:辣筋子
地址:建港路与红建路交叉口
牛肉粉面馆中的清流,二十年来始终如初,唐爹爹只收现金,所有荤的都是15元一碗,很多食客看着老板从青年做到现在的白发爹爹。
论名气,他比不上硚口街面上那些耳熟能详的牛肉粉面馆,仅仅是低调扎根在崇仁路一隅,附近的居民视为“宝藏地”,听说中午十一二点还有不少的哥来吃。
用武汉话讲,他们家就是“舍得把”,牛肉牛肚像不要钱似的往里加,吃完到中午都不饿,汤底浓郁且不油腻。
每次来都能看到每天新鲜的食材,满满一盆,老板自己做的卤水色香味极其诱人,让人食欲大开。
老店没有什么环境可言,墙上硕大的老式大风扇嗡嗡作响,丝毫不影响客人“嘬粉”的畅快。
老板唐爹爹是重庆人,以前就在武汉当厨师,后来一心经营着这家小店,足足20年之久,“味道上综合了一点武汉人的口味,重庆更麻一些。”
街坊习惯了现金支付,对于唐爹爹来说,“现金来的快些,支付宝慢了,你也扫我也扫,记不到那么多。”
如果遇上没带现金的客人,唐爹爹会告诉他去隔壁的副食店就能换钱。
分量多,实实在在,全年无休,24小时营业,这样扎实的老店,总能解救吃货们躁动的心。
店名:重庆牛肉粉面馆
地址:崇仁路与汉中路交叉口西100米
在青山建设三路上,有一家鑫鑫美食店,他家的热干面是一绝。无论是早上7点,还是中午12点,几乎都要排队。
这些排队的人里,总有一两个没带现金的人。“莫斯啊,我二维码都准备好了,结果你告诉我只收现金?”
惊讶之后,又不得不乖乖臣服地问一句:“这附近哪有取钱的?”
这家鑫鑫美食店开了十几年,一直都是到窗口现金结账,老板表示习惯收现金了,懒得搞支付宝。
热干面4元一碗,分量足。面条劲道,很好拌匀。传统的芝麻酱香,再加点卤水,没有过多的调料,却激发了热干面最原始的美味。
如果不赶时间,一定要用店内的不锈钢碗,吃起来更带劲。这是武汉过早的老味道,就像青山老城区的生活,安逸祥和。
店门口的香葱鲜肉饼,也卖得很俏,2元一个,加鸡蛋3元。来鑫鑫,热干面、蛋酒、鲜肉饼,成了很多人的过早标配。
店名:鑫鑫美食
地址:建设三路27号
武汉第一家蜜豆冰店,诞生在前进四路,一做就是29年。
1990年,武汉的夏天是单纯明朗的,快乐是简单纯粹的。没有网红雪糕,没有港式甜品,一份蜜豆冰,是武汉伢消解暑气的最佳下午茶。
锈迹斑斑的机器雪花般落下冰屑,堆起火山般的形状,一大勺炼乳,撒上葡萄干、椰果等,透心凉的冰爽。
蜜豆埋在洁白晶莹的冰沙下面的,吃到每一层都有惊喜。
“连空调和WIFI都没有的店,怎么指望有支付宝?”熟客们不计较这些,从裤兜掏出百元大钞,递给韩老板。
当年叽叽喳喳跑进店里的小学生,长成了大小伙,带武昌的女朋友来吃一份蜜豆冰,是羞涩的少年最委婉的爱意。
现在,前进四路已经打围拆迁,我们期盼在不远的将来,再吃上一口阿里山蜜豆冰。
店名:阿里山蜜豆冰
地址:三新横街与前进四路交叉口东南50米
我们寻遍武汉三镇,发现这些动则几十年起步的武汉老店,就像快节奏大都市里的一股清流。
真实地接触过这些老板后,才发现,他们只是比较传统。我们也应该理解他们的这点“特殊”,因为不知道哪天,可能就再也吃不到了……
#今日话题
你还知道哪些“只收现金”的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