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员在频繁换位中迷失,李霄鹏“造油”计划宣告失败

2019-08-09   狮王


“万金油”往往是一个褒义词,用来形容场上能够打多个位置的球员,这类球员一般都是基本功扎实或者身体素质强悍足以支撑适应各个位置的变化情况,一般一支球队能够拥有一两名这样的球员就可以说是“烧高香”了,但中超有这样一支球队,他的主教练频频将队员安排在不同的位置试图实施人工“造油”计划,这就是鲁能泰山的主教练李霄鹏。

自从李霄鹏接管球队以来,战绩从出人意料满足球迷到后来的略微下滑,这一升一降亦容易引起球迷心理的落差,让他们不满。不得不说李霄鹏在亚冠、中超和足协杯三条线能将球队带到如此程度,的确给人带来惊喜,但有两点依然让球迷诟病,那就是战术和用人。连续两个赛季鲁能都以佩莱为中心坚持高球战术,本赛季更是用这一战术引领了整个中超夏窗引援的潮流,虽说战术好使但随着战绩不佳不免遭到人们质疑:这个支点战术真的那么好使?真的可以一个战术打遍天下?另一方面那就是对球员的利用程度,本赛季李霄鹏麾下的主力球员就那么几个,除非个别球员状态不好或者战略大轮休,要不很少有新球员进入主力阵容,最重要的是就算主力受伤李霄鹏也会用其他的准主力替换而不是对位换人,这就造成了新人不上位、旧人频繁换位迷失的窘况。

李霄鹏为鲁能培养了大批“万金油”,以u23小将为主,在鲁能阵中u23无论你踢什么位置,上场后你的位置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边前卫,不管是规划外援小德还是学霸段刘愚,再往前数姚均晟、刘洋、崔巍等,或许除了刘军帅被固定在后腰位置上,其他的u23只能被用在前场,这或许是李霄鹏的战术,让他们在上场的二三十分钟用体能冲破对手的防线,但这也造成了一点那就是因为位置变化而给年轻小将带来的不适应,为什么作用强大青训的鲁能一直没有出彩的u23呢,或许就跟李霄鹏强行改变球员原有位置有关,姚均晟租借天海回到了熟悉的中场位置却表现越来越好,被誉为鲁能95一代最强的中场陈科睿变成前锋后竟然碌碌无为。两相对比,不难看出球员只有适合才是最好的。

除了u23,其他位置上人员的使用也有待商榷,在对阵恒大的比赛中,李霄鹏将王彤安排在后腰的位置上,不可否认马加特时期王彤在后腰位置打出了极高的水准,但那时候鲁能后防有吉尔中场有蒿俊闵,王彤插上后有充足的时间回到防守位置,但与费莱尼搭档时,缓慢的移动速度导致费莱尼无法及时落位,这时候鲁能的中场完全被打穿,这也造成鲁能下半场接连丢球的局面,丢球后李霄鹏更是将张弛换到后腰,张弛在右路可以说平趟但在后腰上就有些勉强了。

鲁能的边后卫通常也是边前卫也可以客串中卫,有时候一名球员每场比赛都要更换位置,但这种强行换位容易造成球员思路的疲劳,或许“万金油”真的不是人为的,李霄鹏真的该适时地提拔一些新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