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上映,为何能打动常州市委书记写了近千字的观后感?

2019-09-18   北青文娱

9月17日,主旋律电影《桂香街》首映,导演石磊携主演代表句号、牟珈乐、杨琪芳到场,影片将于9月20日上映。

《桂香街》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共常州市委宣传部立项主抓,常州广播电视台、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出品。影片根据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的同名原著小说改编,由吕丽萍、句号主演,两次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导演石磊担纲编剧和导演。影片讲述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最美基层干部、江苏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常州市钟楼区原吊桥路社区原党委书记许巧珍从一名普通纺织女工成长为全国最美基层干部的成长经历。

电影的主人公原型许巧珍在担任社区书记21年里,她始终心系群众、为居民排忧解难、“无本书记”。因居民五次上书留任,许巧珍成为全国最年长的“小巷总理”。她先后荣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江苏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也是上世纪50年代全国劳模。2015年许巧珍因病去世,被中宣部追授为“最美基层干部”。《桂香街》在常州率先上映,中共常州市委书记汪泉观影后,深为许巧珍的先进事迹感动,亲自撰写观后感,全市各级党员干部也纷纷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围绕观看《桂香街》开展丰富多彩的电影党课活动,目前,常州观影票房接近1000万,江苏全省计划观影票房突破1200万。

北京青年报和北京头条APP经授权,特刊登中共常州市委书记汪泉的观后感

《桂香街》剧照

许巧珍,一个飘香的名字 ——影片《桂香街》观感

《桂香街》上映了,我迫切地想看。我想看影片主人公许巧珍的感人事迹,想看影片是如何进行“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表现。

我到常州工作后经常听到许巧珍这个名字,听人讲到她的“七+”社区工作法,听人讲到现在常州很普及的“道德讲堂”是她的“发明”,听人讲到她去世时许多社区居民自发地为她“送行”。作为一个最基层的社区书记、居委会主任,怎么能在去世数年后还为人们念念不忘?我既好奇又感佩。

中共常州市委书记汪泉观摩电影《桂香街》

于是,我专门去她生前所在的钟楼区南大街吊桥路社区考察,参观她的生平事迹。面对所见所闻,我深深地感动了。毛泽东同志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许巧珍不正是这样的人吗!她是在纺纱女工、“小巷总理”这样极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极不平凡的成绩。她创造了全国纺纱纪录、被评为全国劳模,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接见;她从纺纱厂退休后为社区工作21年,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她创立了“七+工作法”和“道德讲堂”,深受社区居民依赖和爱戴。她用毕生的奉献,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我当时想,要是能把许巧珍事迹搬上银幕,那是多么有意义啊!

许巧珍(左)担任社区书记期间与社区居民在一起

当然,我知道,要把许巧珍事迹搬上银幕并不容易,因为她的岗位太平凡了,她的事迹尽管不平凡但也不是轰轰烈烈,很难进行艺术表现。所以,《桂香街》上映,我迫切地想看。看着看着,我感动得流泪了,和身边许多观众一样流泪了。我感叹,编剧和导演的创作水平如此高超,使平凡小事得以精彩艺术展现;女主角吕丽萍选得好,其内外气质、公众形象和对角色的把握,都与现实人物高度契合;男演员句号演得好,他风趣幽默的天赋使严肃主题增添了许多活泼的色彩;女演员牟珈乐是常州人,她主动要求参演,体现了强烈的责任担当和深厚的家乡情怀,也成为影片的亮点之一。还有,影片镜头把江南文化韵味、水乡特色、古运河风光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令人大饱眼福、不禁心驰神往。

《桂香街》啊《桂香街》,您的主人公就像您的名字一样飘香。

文/中共常州市委书记 汪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