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注意:出现这3种症状,说明病情恶化了

2019-07-01     泓华家庭护理在线

乙肝,大概是中国人最熟悉也是最陌生的感染病了。说熟悉是因为,根据2006年全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乙肝病毒携带率在7.18%,也就是大约每14个人里面就有一个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说陌生是因为,大多数人对乙肝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疾病知之甚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乙肝是乙型肝炎的简称,它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导致的疾病,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Baruch Blumberg在1965年发现。全世界数百万人因无保护的性接触、血行播散或母婴传播而感染。如果没有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这些人可能会进展为肝功能衰竭、肝细胞癌或死亡。

乙肝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症状

1、肝掌

人体的肝脏具有灭火雌激素的功能,当肝脏出现炎症或者肝功能异常时,肝脏灭火雌激素的能力就会下降,就会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过多,而雌激素具有扩张毛细血管的作用,因此患上乙肝就会出现肝掌,也就是手掌发红。

2、黄疸

乙肝患者肝脏受损,容易导致血液中胆红素的代谢异常,从而出现尿液发黄,巩膜发黄,皮肤发黄等黄疸症状。

3、恶心呕吐

人体内食物的消化离不开胆汁,而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当肝脏存在炎症时,分泌的胆汁就会相应的减少,进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因此乙肝患者常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油腻、腹胀等症状。

4、容易疲乏

肝功能受损时,食欲下降 ,且食物消化吸收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就会导致人体内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引起乏力,倦怠等症状。

乙肝的治疗

在临床上乙肝可以分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和慢性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释然体内存在乙肝病毒,但是已经同免疫系统达成了一种平衡,不会出现肝脏受损,可以参加正常工作学习,一般不需要额外治疗。

慢性乙肝是一种预后较严重的慢性肝病,是需要治疗的,如不进行规范治疗,多数患者病情将逐渐加重,有些逐渐进展至肝硬化、肝脏失代偿和肝癌。

慢性乙肝治疗的目的是最大限度抑制或消除乙肝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组织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主要治疗措施包括:抗病毒、抗炎保肝、抗肝纤维化、免疫调节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是治疗的关键。慢性乙肝的治疗均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系统化治疗。

慢性乙肝患者出现以下症状,说明病情恶化了。

1、肝区疼痛

肝脏内缺乏痛觉神经,乙肝一般没有剧烈的疼痛,但肝的表面有一层很薄的膜,也就是肝包膜,肝包膜上有痛觉神经分布,但肝脏发炎肿大时,肝包膜紧张,痛觉神经受刺激,因而部分患者可有右上腹、右季肋部不适、隐痛等症状,如疼痛剧烈,则说明有病情恶化的可能。

2、肝脾肿大

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早期,脾脏多无明显肿大,后期可因脾脏网状内皮系统增生,以及门静脉高压、脾脏淤血等引起肝脾肿大,如果是持续性肝脾肿大则提示肝硬化,因此要格外留心。

3、蜘蛛痣

蜘蛛痣是由于血液循环中雌激素水平增加,缺乏动脉肌压缩,从而导致中央小动脉扩张,压迫病变部位的中央小动脉分支,放松后血液迅速回填。中央小动脉和薄壁辐射血管看起来像身上有多处小细腿的一只蜘蛛。乙肝患者出现蜘蛛痣多是由于患者肝脏受损严重、肝功能下降引起,出现时要予以警惕。

点击“了解更多”可咨询专家健康问题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IGas2wBvvf6VcSZ_vV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