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放手的父母,同样不懂爱

2019-08-02     李点点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中国爸爸为了让自己13岁的儿子见见世面,就把他送到澳洲朋友玛丽家去过暑假。

土豆番茄妈

当玛丽在机场接到小男孩后,说了这样一番话:

"你爸爸虽然托我照顾你,但我对照顾你的生活并不负有责任,因为我不欠你爸爸,他也不欠我,所以我们之间是平等的。

你13岁了,基本生活能力都有了,所以从明天起,你要自己按时起床、自己做早餐吃并把盘子和碗清洗干净,因为这些事情都不是我的责任。

洗衣房在那里,你的衣服要自己去洗。

另外,这里有一张城市地图和公共汽车的时间表,你自己看好地方决定要去哪里玩,我有时间可以带你去,但若没时间的话,你要弄清楚路线和车程,可以自己去玩。"

13岁的小男孩听完之后有些诧异,因为在北京的家里,他的一切生活都是爸爸妈妈全盘负责的。

土豆番茄妈

他从没有想过自己要做什么,也从没考虑过父母帮他做的事情其实都应该由他来承担,但这次澳洲之行,彻底改变了他。

一个月后,小男孩回到北京,家人惊讶地发现,这个孩子变了,变得什么都会做:叠被子、洗碗筷、清扫屋子,对人也变得很有礼貌……

小男孩的爸爸惊奇地问玛丽:"你施了什么魔法?让我儿子一个月之内就长大懂事了?"

土豆番茄妈

玛丽说:"我什么也没做,只是让他做自己的事,别总是麻烦别人罢了" 。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懂得合理的退出,适当的放手,给孩子空间和时间,这样才能让他们实现自我成长,变得越来越独立。

这几年,亲子类综艺节目挺火爆,比如《爸爸去哪儿》、《妈妈是超人》等等,通过这些节目,也让我们了解到许多明星的带娃日常。

其中胡可的育儿方式受到许多人的好评,在《妈妈是超人2》的一期节目中,当时胡可正在切菜,小鱼儿在走过来的时候重重地摔了一跤,痛得哇哇大哭。

这种时候,许多父母应该是立马过去连抱带哄了吧,但胡可却装作没看见,继续干手里的活。

小鱼儿趴在地上哭了一会儿,发现没人理他,于是停止了哭泣,自己爬了起来,又去玩了,就像什么都没发生。

胡可虽然也心疼孩子,但她明白,孩子磕磕碰碰是很正常的事情,摔倒再爬起来是人生的第一课,得让孩子自己站起来,这样才能越来越独立。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去吃苦,去试错,这才是理智的父母应该做的事情,万事不包办,不伸援手不是残忍,而是一种克制的爱。

毕竟,温室中的花朵是无法抵挡狂风暴雨的,父母的职责之一,就是让"困难"不断打磨孩子的韧性。

土豆番茄妈

正如知乎网友说的那样:"孩子就像一颗小苗,应当生活在自然中,经历一些风雨,家长可以当一把小伞,但决不可当一个温室。"

在成长过程中,渴望独立和自我完善本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和渴求,父母如果过度插手,就极易打断这个过程,不妨安心做个观众,让孩子自己去解决。

意大利教育学家玛丽亚·蒙特梭利曾说:"永远不要去帮助一个孩子完成一个任务,当他觉得自己能够胜任的时候。"

有次去朋友家玩,当时我们在客厅聊天,突然从她女儿的房间里传出"哐当"一声响,是杯子砸地上的声音。

我和朋友急忙过去探个究竟,原来是她女儿不小心把放在桌沿的热水杯碰掉了,水洒了一地,瓷碴子也散在四处。

土豆番茄妈

正当我想上前帮忙收拾的时候,朋友把我拦住,说不用管,让她女儿自己来就行。

只见那还不到五岁的小姑娘,先是利索地拿起扫帚把碎片清扫干净,然后又艰难地扛着比自己还高的拖把,将地面的水渍擦干,虽然略显笨拙,但也干得有模有样。

后来朋友和我说,她对女儿从来不会惯着,从小到大,只要有机会,就让孩子多动手去做家务,孩子三岁时就已经学会洗自己的小短裤了。

土豆番茄妈

正是由于朋友的"不插手",让她的女儿在小小年纪就学会了许多技能,而且兴致也越来越高,还开始跟妈妈学做饭了,独立能力非常的强。

这样的孩子,无论日后学习成绩怎么样,起码可以把自己照顾得好好的,父母也不必过多的操心了。

而独立能力强的孩子,一般都会比较有主见,对未来的目标也很清晰,也更容易成功。

土豆番茄妈

有位差点破坏孩子独立性的母亲,说过这样一段经历:

"我的孩子大约3岁时,就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什么事都要自己做,却动作迟缓让人发狂。

一次出门前,我强忍住不耐烦,让他自己挑衣服穿衣服。

没想到,孩子折腾完后,突然跑来亲了我一下,成就感满满地说:"谢谢妈妈!"

土豆番茄妈

这声意外的谢谢,让我醒悟,比起我为他做些什么,他更希望我不要去干涉他。而当父母习惯放手让孩子大胆尝试,他们的表现往往让人惊叹。"

孩子终有一天是要离开父母,独自远行的,不插手,让孩子尽快独立,是提前为孩子的成长插上了翅膀,能飞得更顺,飞得更高。

而那些不懂放手的父母,他们真的不懂什么是爱。

作者樊登曾分享过一个小故事:

他有个朋友,十分重视女儿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行了着重培养。

14岁时,女孩去美国留学,自己收拾行李,独自飞行了27个小时。

土豆番茄妈

到达后,才知道美国不允许15岁以下的孩子单独飞行,女孩被扣在机场。

女孩给爸妈打电话告知情况,她虽然只身在异国他乡,却淡定地说,让我试试自己解决。

女孩向警察展示了一系列文件,证明自己是来读书的,解释是因为不了解年龄限制,买了机票就一个人飞来。

后来,警察给她放行,机长也很欣赏她,邀请她到驾驶舱参观,并与机组人员合影,一时传为佳话。

心理学中有一个"手表定律":当拥有两块以上的手表时,并不能帮人更准确的判断时间,反而会制造混乱,让看表的人失去对时间的判断。"

土豆番茄妈

在孩子教育上也是这样,父母强行介入,过多插手的话,就相当于多给了孩子一块可以选择的"表",这让他们反而显得无所适从。

而学会旁观,让孩子自己去处理问题,促使孩子更快的学会各种技能,可以独当一面,能更好的适应这个世界。

土豆番茄妈

正如作家李月亮所说的那样:"为人父母,最大的成就是培养出会与世界相处的孩子。"

毕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嘛。

在我很小的时候,看过一个故事,说是一个村里有两个渔夫,一个捕鱼技巧高超很厉害,另一个却连平时吃饱肚子都难。

按理说,技巧高超的渔夫,可以把他儿子教的更厉害,整个村子的人都拭目以待。可是结果大家发现,吃不饱肚子的渔夫儿子后来居然赶超了,而厉害渔夫的儿子却和普通的渔夫没什么大的差别。人们很不解,直到村长站出来告诉大家,大家才明白是真么回事。

厉害渔夫因为自己对捕鱼的天气、水流条件、工具都了如指掌,他就事无巨细的教导自己的儿子,但是他的儿子因为有个超级老爸在,什么事情都习惯了听指挥,慢慢的反而失去了思考的动力。而不厉害的渔夫呢?自己尚且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更别谈去教儿子什么了,但是他儿子通过自己摸索、观察、学习,结果却成长为新一代捕鱼高手。

故事虽短,但是充分说明,父母该放手时且放手,适当时候的旁观,兴许就是孩子成长的最佳机会。

毕竟不经过摸爬滚打的孩子,只是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之下,永远都不会真正的长大。

— END —

土豆番茄妈-最懂妈妈的倾听者

专注养娃资讯、夫妻关系、婆媳相处、好物分享。是倾听者,是朋友,是育儿道路上的同行者,是最懂妈妈们的人。

育儿路上有我,你不孤单!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Gq8oGwBvvf6VcSZEM9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