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检测的指标主要有4个,分别是: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指标1:总胆固醇
总胆固醇是血液中各种脂蛋白所含的胆固醇之和,总胆固醇的高低跟年龄、饮食、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
大家都讨厌胆固醇,认为它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梗的“凶手”。
但其实,胆固醇是人体内存在的重要物质,是合成细胞膜、维生素D3以及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激素的重要原材料。
而且,胆固醇还能帮助身体生成胆汁,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脂肪。
指标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是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危险性的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越高,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也就越大。
指标3:甘油三酯
跟总胆固醇不一样,甘油三酯比较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同一个人,因为饮食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时间段甘油三酯值也会有比较大的差异。
指标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是一种能转运胆固醇,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胆固醇。一般来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越高,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越低。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版》:
总胆固醇:3.25~5.18mmol/L是正常范围;超过5.18mmol/L就说明血脂偏高,需要及时干预;一旦高于6.22mmol/L时就得服用降脂药物。
甘油三酯:0.2~1.7mmol/L是正常范围;超过1.7mmol/L,需要及时干预;一旦超过2.26mmol/L,立刻开始药物治疗。
低密度脂蛋白:2.0~3.12mmol/L是正常范围;超过3.37mmol/L,需要及时干预;一旦超过了4.12mmol/L,建议服用他汀类药物来降血脂。
高密度脂蛋白:1.1~1.5mmol/L是正常范围。
第一种病:各种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脂最大的危害就是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各种心脑血管疾病。
血脂太高,血液变得粘稠,血液中的脂质就容易在血管内壁沉积,形成小斑块。这些斑块会引起血管痉挛,使血压升高,导致高血脂。
而且,随着血管壁上的斑块增多、增大,血管就会慢慢地被堵塞血管,血管管腔变得越来越窄,直接导致相应器官供血不足:
l 如果斑块堵塞了心脏冠状动脉,就会导致冠心病;
l 如果斑块堵塞了脑动脉,就会出现脑卒中。
第二种病:胰腺炎
胰腺是人体内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血脂太高,就会导致胰腺发炎,也就是胰腺炎。
胰腺会分泌胰液,胰液主要负责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
但如果我们暴饮暴食、过度饮酒、喜食油腻、刺激、重口味的食物,就会导致胰液分泌旺盛,但胰管导流不畅,最终发展成胰腺炎。
第三种病:脂肪肝
高血脂跟脂肪肝的发生密切相关。调查显示,高血脂人群患脂肪肝的可能性近八成。
长期大量摄入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多坐少动,缺乏锻炼的生活方式,会导致体内脂肪代谢异常,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形成脂肪肝。
绝招1:吃饭慢一点,每口饭嚼15下左右
吃饭的时候慢一点,多嚼几口,能增强饱腹感。
要知道,饱腹感信号传递到大脑,需要一定时间,如果我们吃得太快,虽然吃的食物已经够量,可饱腹的信号还没有传到大脑,所以还是会觉得没吃饱,继续吃。
你可以试着每口饭嚼15下左右,坚持3个月,就会看到效果。
绝招2:把精制米面换成土豆等粗粮
精制米面经特殊加工,几乎只剩下了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吃得太多,肝脏就只好合成更多地脂质,导致血脂超标。
而土豆、红薯、山药、玉米等粗粮,蒸熟后吃,不见吃饱了,这些粗粮里所含的膳食纤维还能吸附肠道里多余的脂质,降低血脂。
绝招3:蛋白质一定要吃够
很多人一直吃素,血脂还是高,这是为啥呢?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蛋白质没吃够。
脂质不溶于水,只有在载脂蛋白的帮助下才能到达全身各处。
如果一直吃素,蛋白质吃得少,甚至完全不吃蛋白质,身体里的血脂就无法运转,都积聚在肝脏里,导致脂肪肝。
绝招4:多喝茶,保护血管健康
民间早有喝茶有益心血管的说法,这正是花草茶中富含抗氧化剂的功劳。
如果你血脂高,建议喝些花草茶。
在诸多茶饮中,鳄嘴花茶对心血管尤为有益。它不仅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黄酮类物质,还含有三萜类化合物和植物甾醇等营养物质,晒干后泡水喝,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预防脑梗心梗等心血管病。
在我国,鳄嘴花茶主要产自海南,去那儿旅游的不妨带点儿回家。
绝招5:运动多一点
运动能降低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而且,运动还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每次运动的时间最好控制在30~40分钟左右,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
运动前要做5-10分钟的热身,然后再开始。为了避免停止运动后出现心脏缺血,高脂血症患者在停止运动前要有5-10分钟的调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