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也是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一周年。近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推动新时代南京文艺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南京“世界文学客厅”召开。
十年来,南京文艺工作者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勠力同心、勇立潮头,取得了来之不易的累累硕果,30部作品获全国文艺最高奖,百余件作品在国内外重要展赛中取得佳绩,开展800余项展示展演品牌活动,累计服务基层群众超过150万人次,南京市文联向着“全国一流城市文联”稳步迈进。座谈会上,专家、文艺家代表齐聚一堂,回顾总结新时代南京文艺繁荣发展的历程,进一步提升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探讨新时代南京文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
坚定文化自信,
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表示,“从坚定文化自信,到巩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再到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给文艺工作者指明了方向。”张德祥认为,文艺应当引领新时代的新风气,要创作优秀作品,彰显中国文艺的风范、作风、气派。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人民生活是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南京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政表示,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反映人民的历史意愿,表现人民推动文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伟大力量和他们的生动实践,塑造他们的英雄形象。同时,文艺工作者要精准地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从而为他们提供精准的文化服务。他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向人民群众学习。与此同时,要让人民群众走进艺术,体验艺术,参与艺术创造。
基层文联如何尊重和遵循文艺创作规律,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栖霞区文联常务副主席杜巍介绍,栖霞区文联坚持把持续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着力打造全链条创作机制,有效激发创作活力,全国首部家校共育题材话剧《高二,不慌!》等多部作品广受好评。
打造精品力作,
培育文艺人才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在世界文学之都南京,作家们用旺盛的文学热情,以多元广泛的题材、深刻内蕴的主题和丰富多彩的形式,奏响时代强音。前不久,青年作家向迅的作品《与父亲书》荣获了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南京是滋养文学的沃土,能够在这座文脉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文学氛围浓郁的城市写作是特别幸福的事情。”向迅表示,作为一个来江苏生活十年,来南京生活八年的文艺工作者,自己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南京市文联和市作协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这些举措培育了一批南京文艺生力军,孵化了一批文艺创作成果。”
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近年来,南京各艺术领域都在努力造就有影响的领军人物,文艺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南京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谢少承介绍,市书协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艺“宁军”。近年来,全市有200余人次在全国和省级重要书法奖项、展览中获奖、入展,优秀书法作品和理论专著的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市书协团结带领广大书法工作者将时代精神、文化内涵等融入书法创作中,使作品具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
绵延历史文脉,
赋能城市更新
南京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古今文明融贯一城,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承载地之一。近年来,南京市越剧团注重挖掘深厚的地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精心打造诗韵越剧“金陵三部曲”《乌衣巷》《凤凰台》《织造府》,为推动金陵文脉绵延发展做出贡献。“梅花奖”“白玉兰奖”获得者李晓旭表示,六朝古都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戏剧创作提供了不竭源泉。“金陵三部曲”的共性便是以年轻人的视角和当代价值观,对南京历史文化题材加以解读,依托传统美学,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许多戏迷朋友除了用购票观看的方式支持我们的作品,还会把我们的剧作中涉及的典故一一搜集,自发来到南京寻找这些故事的蛛丝马迹,更进一步了解南京、爱上南京。用越剧艺术为他们打开认识南京的另一扇窗,我无比自豪。”李晓旭说。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的必经阶段。在南京,文艺为城市更新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南京市新文艺群体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陈卫新结合自身工作,讲述如何“推动文艺创新,以文艺赋能城市发展”。
以乡村振兴为主旨的“响堂计划”,从多维度展现了艺术重构乡村的魅力,满足人们对于品质生活的追求。城南大板巷项目通过全方位挖掘历史文化核心价值内涵,探索了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更新路径,实现了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科巷菜场项目则通过不同的策展,使菜场成为人们生活休闲消费中的文艺策源地。南京是历史悠久的古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城市文脉,串联城市文脉的“见微知著”南京24+城市微展等活动获得广泛好评。他表示,要推动设计创新,形成人文经济发展的合力;梳理城市文脉,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的品牌;引导创意写作,赋能城市更新改造的升级。
座谈会由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政主持,南京市文联班子成员,以及市委宣传部有关处室和市文联各部门、市各文艺家协会负责同志参加。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