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演员有一定的表演天赋,更重要的是他们要有一颗上进心。
演技和年龄无关,14岁的文琪获得影后提名,更多的则是30多岁还在自诩小鲜肉的流量明星。
下面用郑爽、鹿晗、涂们三位演员的演技对比,来为大家揭示小鲜肉和老戏骨之间的差距。请别再吹捧你们的小鲜肉了,等他们老了也变不成老戏骨。
郑爽在18岁时因出演《一起来看流星雨》中楚雨荨一角而出名,那时的她青春洋溢、朝气蓬勃,和楚雨荨的形象合而为一,成为她演员生涯的敲门砖。
举个例子,她当时的表演虽然稚嫩,但是贵在真诚,只有真诚的表演才能让观众产生共情。楚雨荨面对慕容云海居高临下的态度,奋起反击,郑爽的眼神很好地达到了传递愤怒情绪的目的。
10年后的2019年,郑爽饰演《流淌的美好时光》中的易遥,除了配音让人感觉更出戏之外,竟然看不出郑爽在十年间取得的任何进步。故步自封的表演方式,毫无长进的角色塑造,似乎都在诉说郑爽浪费的十年美好时光。
举个例子,第一集她回家面对母亲的质问,没有表现出丝毫的紧张,也没能让观众感受到母女之间剑拔弩张的对立关系,再加上她轻飘飘的配音,让剧情味同白水,毫无吸引力。
更致命的还不是她的不长进,而是大退步。不仅没有锤炼出属于自己的表演特点,还弄丢了自己拿手的眼神表演。
演戏的时候她的眼神飘忽不定,完全没有抓住角色的性格,也让观众看得一头雾水。在《演员的诞生》舞台上,她的这种缺点被放大,再加上无端端的笑场,让章子怡发怒质疑她的专业态度。
和郑爽一起出道的张翰,前期也是因为演技夸张而备受诟病,幸运的是他遇到了吴京,遇到了《战狼2》。张翰把一名表面心比天高实际却是眼高于顶,遇到危险时激发出男儿气概的富二代塑造得十分成功,一举摘掉了流量小生的帽子,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郑爽在十年间没有遇到好角色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可是她在娱乐圈兜兜转转,最终又回到了偶像剧中,不仅没有撕掉身上“楚雨荨”的标签,反而愈发活在角色的阴影中。
演技在客观上需要人生阅历作为依托,随着年龄的增长,演员对于人生的感悟更多,更能表现出人物角色的内心复杂的情感和情绪递进的层次性。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演员大器晚成,就像凭借《老兽》中的精彩表演获得金马奖影帝的涂们。
涂们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老戏骨,虽然他出演过很多的经典电视剧,但最终都是戏火人不火,毕竟一位长相无甚特别的老演员,不会有太多的资源扶持。涂们从“成吉思汗”演到了吴三桂,又从吴三桂演回了成吉思汗。
以往作品中他饰演的角色都有小说原型,所以条条框框限制了他的发挥。直到《老兽》的出现,才真正让涂们享受了一次表演的过程。涂们为我们展示出的,不是演员涂们,而是真正的老兽。
老兽在方言中的意思是“老混蛋”,下面举3个表演细节的例子,让我们来看看涂们是怎么诠释角色的混蛋之处的。
一、老兽不止一次偷走妻子的救命钱,妻子生死放任不管,反而出门和其他女人鬼混。甚至骗走了老兄弟赖以生存的骆驼,让角色的“老而坏”的形象跃然纸上。他们的子女也忍受不了老家伙的一再欺骗,一气之下绑了他,逼迫他痛改前非。
老兽自救后想的不是如何修复和子女的关系,而是打电话报警。做笔录的时候,涂们掐着两边的肋骨,一边说着要严厉惩罚子女,一边疼的呲牙列嘴,像极了一头年迈无力的老兽。
二、老兽坐公交的时候要从中门下车,但是乘务员没好气地劝阻:“中门是上车的,没看见啊?从前门下!”老兽回击:“管事管的还挺多,后面又没人,我就从这下怎么了?”说完便拽起了窗户旁边的一个小伙子,从窗户上跳了下去。
跳出窗户口的老兽,因为身手早已不复当年,摔趴在地连声叫苦。从这一细节可以看出老兽在年轻时的样子,但是他心中对于世界的理解仍然没变,和乘务员的争执更像是为了维护自己“兽的尊严”。
三、老兽遇到了两人发传单推销房子,因为被挤得狠了些,老兽破口大骂“滚你妈的”,并且动手推了其中一人。没想到那俩人气不过,将老兽堵到墙角揍了一顿。但是即便双拳难敌四手,老手口中依旧没有一句服软的话,就像狮子被鬣狗欺负,纵使打不过,也不会低下自己的头。
涂们将老兽“虎落平阳被犬欺”的无奈塑造得形象而立体,他抹去嘴角鲜血的那个动作,仍旧是他年轻时的样子。
涂们的演技没有太惊艳的地方,但是整部电影下来他的表演都保持了统一性和高层次。在这部电影中,我们甚至看不到表演的痕迹,从始至终都浑然天成。涂们就是那头气力不逮的老兽,就是那个守着老旧的规矩,让人爱恨不得的老混蛋。
鹿晗主演的《上海堡垒》上映风波终于告一段落,本想着靠着本片证明自己,没想到却被钉在了耻辱柱上。《上海堡垒》上映前吹嘘着比肩《流浪地球》,上映后被观众批判得体无完肤,甚至一部分观众冲着鹿晗就直接给了差评。
什么时候开始,流量明星竟成了票房毒药?
流量不是原罪,罪魁祸首是演员的不求上进。鹿晗在接受采访时坦承:“不只是我,现在的流量明星不可能像其他演员那样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塑造一个角色,不现实。”坦诚得就像是在诉说一件很平淡的事,没有丝毫的隐瞒,和愧疚。
演员不能花时间去塑造角色,如同医生不能花时间去研究病情,工人不能花时间去熟悉设备,作家不能花时间去搜集资料,记者不能花时间去深挖真相。
如今的生活节奏确实是快,一部电影拍摄周期短则2周便可,一部百集电视剧更是可以3月之内完工。浮躁的岂止是鹿晗,还有那些所有的流量明星,其实不止,还有整个娱乐圈,甚至包括万千的观众。我们似乎已经无法沉下心去欣赏一部剧,去真正体验一位角色,只是想着赶紧追剧,1倍速,1.5倍速,甚至2倍速播放,在最短时间内追完剧情。
演员都没花时间去塑造角色,怎么能吸引观众花时间去观看呢?
《上海堡垒》上映前有一个关于导演滕华涛的采访,其中有些东西还是能打动我的。比如他说:“好莱坞的科幻道具已经是一个体系,而我们则要从一把椅子、一个操控台开始,从零开始。”这句话我记忆犹新,对于我们观众来说也是如此,虽然《流浪地球》打响了第一枪,但是我们要清楚和好莱坞之间如鸿沟一般的差距。
再说回鹿晗,我认为《上海堡垒》票房失利的锅不应该由他来背,最起码不应该让他自己来背,但是鹿晗在《上海堡垒》中的表演仍旧是电影最大的污点之一。鹿晗的表演差到什么地步?
举个例子,也是我们最不能忍受的一点——鹿晗作为一名军人,他竟然留着长刘海,窄紧的军帽只能像棉花一样浮在他的头上,似乎是避免压垮他的秀发。导致他整个的军人形象都非常不真实不可信,不管主创们以什么理由来为他开脱,鹿晗的专业态度值得怀疑。
再举个例子,鹿晗在影片中似乎只有一种表情,板着脸就像我们都欠他五块钱一样。无论是遇到自己暗恋的女神,还是在好兄弟面前,甚至多年之后再收到女神的回复,鹿晗都表现的非常淡定。
其实这也不怪鹿晗,我想不止一个人曾告诉他,好的演技就是别外露,收着点演才能显出你的演技。这纯属一个误区,演戏方式有3种:表现派、体验派、方法派。对于大多数年轻演员来说,很容易就会进入表现派的范畴:夸张的表演、特定的动作等。
体验派指的是演员代入到角色当中,把自己当成剧中人物,张国荣便是这一派别的佼佼者。这也正是为什么很多演员在影视剧拍完之后,还是走不出角色,因为入戏太深。
方法派是体验派的一种延伸,因为演员不可能经历过角色的生活,对于一些很难理解的情感,他会用一种近似的情感代替。
从《上海堡垒》中的表演来看,鹿晗使用的是体验派的表演方法,他很努力地想要进入角色,可是很可惜他无法把自己真正地置身于世界末日,所以他表演出来的情感都是虚假的,是靠他自己臆想出来的,导致观众无法产生共情。
我们总是用演技来作为衡量演员的唯一标准,但是究竟什么是演技,却很难说出个所以然。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能够让观众产生共情的就是好演技,否则就是烂演技。这是一个最直观的判断依据,也是最准确的判断依据。
流量明星不是原罪,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不求上进。塑造角色应该从小入手,慢慢深入,如果没有时间去用心塑造角色,就算拍一百部《上海堡垒》,小鲜肉也只能变成老腊肉,变不成老戏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