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痛批:有领导干部在决策时胆大妄为,造成严重损失,背后往往牵涉腐败问题
编辑 | 余晖
最新一期的《求是》杂志刊发了甘肃省委书记胡昌升的署名文章,文章的标题《为牢固树立和践行造福人民的政绩观》。
资料图
文章从“以高度自觉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以深刻自省把握和坚持正确政绩观”“以鲜明导向锤炼和塑造正确政绩观”“以良好生态培育和涵养正确政绩观”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在“以深刻自省把握和坚持正确政绩观”方面,文中提到,作为相对欠发达地区,未来一个时期甘肃面临着发展不充分和不平衡的双重压力,面对着扩规模和促转型的双重难题,需要应对内生动力不足和外部竞争加剧带来的双重挑战。
发展越滞后,任务越紧迫,干部越容易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挑战越严峻,压力越集中,政绩观越容易出现偏差、陷入误区。
对于政绩观方面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坚决纠正。
种种跑偏错误行为,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折射的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带来的后果都很严重,妨碍了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影响了地方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和成效,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败坏了党风政风,带坏了社会风气。
党员干部要常常揽镜自照、自警自省,充分认识政绩观错位的严重危害,及时纠偏纠错。
在“以鲜明导向锤炼和塑造正确政绩观”方面,胡昌升提到:
他写道,要正确对待“大”与“小”、“公”与“私”、“权”与“责”,对个人利益得之淡然、失之坦然,对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重而又重、高于一切,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凡是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
谋划决策要有“望远镜”的视野,兼顾当前和长远,扎实调研、科学谋划,抓住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共同富裕的纲和目,谋好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和计,坚决避免“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
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面对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保持“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的态度和作风,始终做抓实见效的行动派、实干家。
坚持循规律和重实际相结合,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自然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绝不能“脱离实际硬干”、“为了政绩蛮干”,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要拿出“敢接烫手山芋”的魄力,坚持事不避难、迎难而上,动态筛查各领域存在的遗留问题,制定清单、压实责任、靶向攻坚,全力以赴推动遗留问题解决,坚决防止旧账变坏账。
要涵养“甘当绿叶衬红花”的胸襟,在成就别人的同时成就自己,把掌声留给同志,把“官声”留给历史。
对职责交叉、边界模糊的难事,功成前要勇于托底,功成后能甘居幕后,追求集体的大风光,不出个人的小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