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全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三零”创建工作会议召开。会前,省委书记楼阳生会见了我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先进典型单位代表。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孙梅君参加会见并出席会议。
会议宣读了《中共河南省委政法委员会关于表扬全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三零”创建工作先进典型的决定》,对全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三零”创建工作先进典型进行了表扬和授牌。
其中,我市梁园区平原街道、永城市苗桥镇、民权县南华街道、睢县法院河堤法庭等四家单位被评为全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梁园区平原街道
化解基层矛盾纠纷“3456”工作法
梁园区平原街道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为主线,以构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为目标,创新开展基层治理“3456”工作法,着力将创建“五星”支部、“三零”创建和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有机结合,有效提升了辖区群众的幸福指数。“三元”共治,筑牢基层治理“新根基”。积极构建党委主导、群众主体、社会主动的工作格局,有力推动党员群众“身入”社区“主阵地”,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四治”融合,增添基层治理“新动能”。坚持自治为先、法治为纲、德治为基、数治为依,坚持抓实“三零”创建,推行“党群半月谈”、基层社会治理“五联五动”工作模式,打造街道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实现沟通联系群众扁平化、零距离、全天候的目标。积极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打造“红梅调解工作室”品牌,为百姓搭建说事、议事、调事平台,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五方”协同,汇聚基层治理“新力量”。探索建立部门共建党支部、职能服务党支部和党员网格,有力拉动了党员、网格、物业、志愿、协会等五方力量,全域划分50个网格,构建区域“红色组织体系”,将基层治理工作由从“独奏”变为“合唱”,实现了“问题在网格内解决、民意在网格内提升”。“六制”并行,提升基层治理“新质效”。创新推行了“协同作战”、“应急处突”、“领办实事”、“助企直通”、“书香润民”、“有事好商量”等六大机制,在统筹社会资源、夯实基层基础、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永城市苗桥镇
化解环境纠纷“三步”工作法
永城市苗桥镇立足实际,勇于创新,以“零上访、零案件、零事故”三零平安创建为抓手,坚持“打造安全环境、治理人居环境、壮大产业环境”三步工作法,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化解各类纠纷,助推乡村振兴。打造安全环境,促进平安和谐。通过培育选拔优秀干部,不断提升党员干部服务群众、解决问题、带动发展的能力;通过提升活动场所功能,高标准建成集村“两委”办公、党员活动、村民议事、便民服务、文化娱乐等功能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不断提升为民服务能力;通过开展“大宣传大排查大走访大化解”活动,坚持“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的工作标准,切实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治理人居环境,构建和美乡村。按照“一园两区三宜居”的发展思路,先后投入近3亿元用于改善民生,为困难群众新建住房100余间实现“住有所居”、帮助108户贫困户成功脱贫“摘帽”实现发家致富、资助96名贫困学子继续就学深造保障“学有所教”,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壮大产业环境,实现致富增收。立足资源禀赋,全镇规划布局南部特色水产养殖区、中部绿色环保畜禽养殖区、北部高效农业示范种植区,通过土地、资金、集体资产入股等形式,盘活资产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民权县南华街道
“党建+社区+公司”基层融合治理工作法
民权县南华街道前进社区积极探索构建“党建+社区+公司”基层融合治理新模式,创新运用“3214”工作机制(用好三支队伍、推动两个融合、成立一个临时党支部、实现四方联动),不断深化“三零”平安创建,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推动自建房、无物业小区管理的创新之路,无人管、不好管的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党建统领全过程,物网智网齐并进。南华街道办事处牵头,社区(村)群众共同出资参股成立物业公司,开展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工作,强化社区党组织对物业公司的工作指导,做到纵向“架”网,横向“联”网,党建“统”网,及时解决居民需求,使网格化管理真正成为管理的“好帮手”、与居民交流的“连心桥”。两家三支共参与,四方汇聚凝合力。推动“两委”成员和物业公司交叉任职、双向进入,推动缔造“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治理理念两个融合,用好党员、网格员、南华管家三支队伍,实现办事处、社区、物业、居民四方联动,形成了“自下而上、居民参与、物业协同”的自治格局,让社区工作力量逐步成为基层群防群治的新型力量,成为居民最贴心、最靠得住的人。技防服务有保障,社区治理显成效。聚焦技防建设、服务管理、问题共治等方面,做到安防全覆盖、服务有质效、治理共推动,不断提升为民服务能力,让物业服务过程成为党联系群众、凝聚人心的过程,切实激活基层治理新效能。
睢县法院河堤法庭
“网格化+”诉源治理新模式
睢县法院河堤法庭以“三零”平安创建为指引,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党委政府治理格局,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在党委领导、法庭功能前移、各方力量联动的原则下,构建“网格化+”诉源治理新模式,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搭建联动平台,凝聚化解纠纷合力。与辖区乡镇派出所、司法所、土地所、各村委干部及网格员搭建联动平台,形成了“党委领导、司法引导、网格全覆盖、法治保障”的共建共治共享平台,将各自的优势整合起来,形成合力,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下。优化专业化建设,成立维护农民工权益审判团队。打造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前哨战”,对于可能成诉的群体性、类型化纠纷,充分发挥属地主导作用,主动参与调解,努力做到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诉”。建立诉前引导和解决机制。贴近基层群众,提供便捷服务。对进入到诉讼中的案件,区分情况,在诉前未排查出来的纠纷,及时与当地乡村干部、网格员沟通联系,邀请介入调解,快速高效解决纠纷、化解矛盾。同时加强以案释法工作,做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将法治理念根植在辖区群众内心,推动形成人民群众“办事依法、有事找法”的行为自觉。
来 源:商丘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