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某电影节上,海清曾说过一段让人瞠目结舌的话。
先是胡歌在台上调侃到:”我很便宜,请各大导演用我!“
没想到,说者无心听者有心,一旁的海清轮到自己讲话时,开始了一段诉苦。
大概的意思就是,她作为中年女演员,感觉到位置一直很尴尬。
没有”当红小花“的名号,也不亲自参与制作,从未想过退居幕后....
台下的明星们大家都心知肚明,只好尴尬的一笑。
事后,有人说她矫情,也有人说她是卖惨。
当然,站在我的角度,我觉得她说的是实话,这就是中年女演员的真实情况。
出道以来,海清一直努力在演戏,但是一直摆脱不了”媳妇“这个人设。
不过,换个角度看,这或许是海清的强项。
从《蜗居》到《媳妇的美好时代》,海清凭借着这两部剧备受关注。
每次看她演得电视剧,她在剧中的角色,好像就是现实生活中的自己。
而在2022年,海清不再抗拒演媳妇,并且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改变。
从《蜗居》到《心居》,收视和口碑双丰收。
不可否认,家长里短永远都不过时,永远都是时代的焦点。
而滕华涛和海清这对老搭档,依旧表现这么强势。
据悉,《心居》在东方卫视、浙江卫视同步播出。
一经播出,就拿下了同时段收视第一,成为了今年国产电视剧的又一副王炸。
故事聚焦的依然是买房,但是这里却有着一语双关的用意。
表面上,好像是物质层面的房;事实上,其实在讲都市人的心房。
为什么会这么说?
其实很简单,人在陌生的城市漂泊,家往往是心灵最好的港湾。
一个人想在大城市立足,无疑是需要一个房子,但更多是想自己的心有个寄托。
不过,新瓶装旧酒,可能会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但是根据观众的评价看,《心居》这次加了点新东西在里面。
好评不断不说,有些观众还在剧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这种戏里戏外的联系,让我看到了这部剧的潜力。
《心居》的第一张底牌就是双女主,刚开场就展现了两位时代女性的不同生活。
海清饰演的冯晓琴,是个家庭主妇。
自从嫁入了大城市,就成为丈夫家的”保姆“,负责照顾男方一家人的生活。
一天的”工作“就是买菜、做饭、带孩子、做家务.....
而童瑶饰演的顾青俞,典型的白富美人设。
住着大房子,追求者排着队,赚着别人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
这样的两位女性,生活在同一个家里,无疑是残酷的。
但是这不足以引起观众对这部剧的共鸣,于是导演拿出了第二张底牌——买房。
2.外来媳妇VS本地姑子
为了孩子能够上一所好的学校,冯晓琴想买一个学区房,但是自己并没有多少钱。
于是她便叫丈夫去找双胞胎姐姐顾清俞借钱买房,而冯晓琴却用了一句话将她的念想给堵住了:“我马上要结婚,要买2000万的豪宅”。
结果,这句话从口中说出,立刻引起了两个人的矛盾。
关于是否该借钱,屏幕外的观众展现了激烈的讨论。
支持冯晓琴的观众,认为一个能买2000万豪宅的人,拿出200多万支援家人买房,有何不可?
而支持顾清俞的观众,认为于情于理可以借,但钱是自己,不借也不为过。
暂且不讨论谁是谁非,更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在后面。
为什么顾清俞不愿意借钱给冯晓琴买房?
在她的心里,如果冯晓琴有房了,就会搬出去住,过自己的生活。
但是这个家就没有人管,谁来做饭、做家务、照顾父母?
看到这里,不少观众可能要为冯晓琴打抱不平,认为凭什么儿媳妇就有照顾老人的义务,而身为女儿的顾清俞却可以不用?
对此,顾清俞自己做了回答:
首先,冯晓琴嫁到了上海,她所拥有的生活,都是拜公公婆婆所赐,理所当然付出是应该的。
其次,顾青俞是个精英女性,在她的人生观中,自己照顾老人的时间,所付出的代价太大。
对于这样的回答,更是激起了观众的愤怒。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关键就是冯晓琴的丈夫,还是一个特别无能的男人。
不仅没能帮妻子减轻负担,还增添了不少麻烦。
导演滕华涛不愧是都市生活剧的老手,仅仅通过两场戏,就引出了全剧的核心矛盾。
而且还把人物塑造得很成功,将家庭关系刻画得很细致。
与此同时,也为未来的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而作为整个故事的中心人物,海清的表演依然让人赞不绝口。
她将一位女性的挣扎、情绪、处境等表现得层次分明,每句台词都说的铿锵有力。
有那么一瞬间,仿佛说出了很多女性的心声。
难怪,就连央视对海清的演技点名夸赞。
不仅央媒这么认为,观众也这么认为。
自开播以来,海清在剧中的台词,频频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当然,一部剧不可能做到完美,也会有不少的质疑声。
有部分观众认为,这部剧把生活拍得处处是狗血,容易引发焦虑。
对此,我觉得可能会有影响,但是也不容忽视它的另一面,那就是《心居》拍出了生活中从不公开讲的事。
主角们的人生,就是从我们生活中复制过来的,让每一位观众都可以从中看到自己。
总的来说,《心居》不算完美,但是它却把普通人寻觅一生的问题,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而海清作为中年女演员的代表,正是因为她的丰富人生阅历,所以才让剧中人物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可能就像海报中那句话:“生活便是如此,每个人都在艰难而又孜孜不倦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