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巴斯绞肉机:俄军渡河突遭炮击,坦克残骸遍地,士兵横尸滩头
据外网消息,近段时间以来,俄罗斯军队在顿巴斯地区的作战行动已经取得较大进展,已经有部队顺利渡过北顿涅茨克河,对该地区乌克兰军队后方产生了较大威胁,俄军取得了战役主动权。但与战役上的成功相反,俄军在渡河作战的战术行动中似乎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俄军在卢甘斯克州别洛洛罗夫卡附近的锡维尔斯基顿涅茨河上的渡口遭到了乌军的炮火打击。乌克兰军队摧毁了这个渡口的浮桥和大量俄军武器装备,俄军损失惨重。
网上流传着一段据说是乌克兰官方发布的视频。视频中北顿涅茨克河上俄军架设的一处桥梁已经被炮火摧毁,桥身断开,箱体上有多个疑似炮弹造成的弹孔。桥梁两侧的岸边以及更远处道路旁的树林里满是各式各样俄军作战车辆的残骸,粗粗一看多达数十辆,其中不少是坦克和装甲车。
许多媒体博主统计了残骸数量,多少不一。仅在渡口直接被炸毁的武器装备就有一座带式浮桥,7辆T-72B主战坦克,14~38辆BMP-2步兵战车,7辆MT-LB装甲车,5辆军用汽车和一艘小拖船。这里根据他们的统计数粗略汇总,大约有70~80个装甲车辆被炮火摧毁,包括T-72B坦克,BMP-1/2步兵战车,MT-LB装甲输送车,以及其他军用车辆。
从残骸数量看,俄军至少搭进去1个营级战斗群的装备,但目前并不清楚人员伤亡,俄军伤亡数字有从300~1500人的各种说法。这样看,俄军至少有一个旅级单位失去了战斗力,按照现代军队的标准,一支部队的人员或技术兵器的战损达到20~30%时,就可以视为失去战斗力,需要后撤修整。
这次的俄乌战争中,俄军虽然屡屡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地遭受损失,但若说单次战斗损失,如果抛开大型军舰的损失不谈,此次顿涅茨克河渡口的战斗恐怕是开战以来最大了。这次战斗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大的损失,大家又可以从中汲取哪些经验教训呢?
从视频看,战斗发生在北顿涅茨克河一处拐弯处,两岸树林较为茂密,有低级别道路,可以供各型作战车辆通行。战斗发生时,除部分俄军坦克和装甲车位于桥梁两侧的岸边,其余车辆均隐藏于后方道路两侧的树林里。
关于战斗的大概过程,目前网上看到的版本是河流南岸的乌军发现北岸有俄军部队的行踪,于是派出工程人员到河边进行侦察测量,推测出了俄军可能的渡河地点以及架桥所需的装备及时长,并做了相应的准备。
后来俄军果然在乌军推测的地点架桥,最终遭到乌军的炮火覆盖。据乌军宣传,俄军还遭到了他们的空袭,但考虑到前不久乌军企图登陆蛇岛时遭遇到的俄军防空火力,我对此深表怀疑。据说乌军使用的火炮有BM-21火箭炮、2S1系列自行火炮。
从现场痕迹看,许多坦克和装甲车辆被摧毁的较为彻底,坦克炮塔四处飞散,周围地面有较多的弹坑,这说明乌军乌军可能集中了数个营级炮兵集群,在无人机指挥下进行了集火式炮击。也有推测乌军还使用了精确制导弹药。
俄军总共选取了三处地点渡河,包括视频中这处在内的两处渡河行动被乌军挫败,另一处渡河成功。此外,近期不仅俄军在渡河,乌军也在另外的区域企图渡河,只是至今尚未成功。网上流传着一张乌军渡河的桥梁被俄军伊斯坎德尔导弹命中的图片。
从俄乌两国的渡河行动看,在远程高精度武器大量使用的今天,渡过敌方防守的河流已经成为一项风险和难度较高的军事行动。俄军这次遭受惨重损失的渡河行动也足以让我们得出诸多的经验教训。
但在说经验教训之前,我们先说点题外话。俄军这次渡过顿涅茨克河并不是顶着乌军的火力强渡,而是和乌军一样,选取合适的地点偷渡,这说明什么?
说明俄乌两军对于河流的防御都没有形成绵亘的防线,而是采取了布置监视兵力,发现敌军后再使用火力进行打击的方式。往更深的层次说,就是目前俄乌两军前线兵力都不太充足,都在尽可能节省兵力。
言归正传,我们继续说俄军此次的渡河行动。本次俄乌战争,在乌克兰的刻意隐藏和西方的大力援助以及俄空天军不太给力的对地打击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俄军并未能彻底压制或摧毁乌克兰军队的炮兵力量。这些存留的乌军炮兵成为了俄军地面部队屡屡遭受损失的重要原因。
本次的渡河行动,俄军应该在渡河前先使用特种部队渗透或者无人机侦察等方式摸清渡河区域后方可能隐藏的乌军炮兵,并使用空天军或者远程精确打击火力对这些炮兵进行摧毁。在渡河时也应当让反炮兵力量保持警戒,以便随时压制可能出现的敌方炮火。
鉴于这次渡河区域周边较为茂密的树林以及自行身管火炮和自行火箭炮较强的机动能力,想要将这里隐藏的乌军炮兵力量彻底摧毁的确不易。所以俄军只能在尽量摧毁敌方火炮的前提下,努力屏蔽或消灭对方炮兵观测点,让其炮兵失去目标。就像是对付一个身手灵活的敌人,无法砍掉他用来攻击你的四肢,但是可以遮住他的双眼。
有乌军参战人员描述,俄军在渡河区域附近释放了大量烟雾,说明俄军采取了这类掩护措施。但这远远不够,俄军释放的烟雾仅仅只能影响西方的卫星侦察和乌军的中高空侦查,对于乌军地面炮兵观察员以及超低空侦查的小型多旋翼无人机作用不大。针对后两者,俄军需要采取另外的措施。
首先,部署足够的野战防空力量和反无人机装备,以应对包括小型多旋翼无人机在内的敌军空中侦察。通过无人机指挥的炮击在本次战争中取得了大量的战果,不论是俄军还是乌军的地面部队,被无人机+炮兵盯上以后,都会损失惨重,而且无力反击。
其次,使用通讯干扰手段,干扰或屏蔽该区域敌军通讯,使得敌军即使侦察到我方渡河信息也难以在短时间回传,该方式还能干扰敌军无人机操控。
第三,如果可能,先利用少量特种部队或者侦察部队偷渡到河对岸建立一定范围的警戒线,避免敌方地面人员接近渡河点。
第四,如果第三方案无法实施,迫不得已时先对对岸进行炮火覆盖,尽量消灭可能潜伏在对面的敌军侦察人员。
通过上述几项措施,渡河部队可以尽量减小敌军对自己实施火力打击的可能性,即使遭到火力打击也能降低其精确性,减小伤亡。
此外,俄军似乎有些托大,视频中俄军作战车辆残骸分布较为集中,说明俄军在可能遭到敌军炮火覆盖的情况下,渡河部队并未有效分散,这增大了在遭受乌军炮火覆盖时的损失。
最后,从俄军遭受损失后,没有对乌军进行反炮兵射击并修复桥梁再次渡河,而是直接放弃了此处渡口来看,俄军这次渡河是一次大规模的行动,做好了强渡的准备。让俄军损失惨重的北顿涅茨克河渡口之战,只是一个局部的战斗损失。
实际上,乌军并没有阻挡住俄军渡过北顿涅茨克河的整体行动,因为俄方同时搞了好几个渡口,并且渡河的时间也不一样。只是,尽管俄军在随后的战斗中依然成功强渡了北顿涅茨克河,但是之前的惨重损失造成整个战斗的被动。
但对付乌军这类兵力和侦查能力较弱的敌人时尚且可以采用多处偷渡的方式,如果面对北约这类拥有更强侦察力量和远程火力的对手时恐怕就行不通了。因为对方未必会给你偷渡的机会,此时就必须事先做好强度准备,如果偷渡不成立刻改为强渡,承受伤亡,并使用强大的火力压制敌人强行渡河才有可能取得行动成功。
在这次俄乌战争中,无人机的应用由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无人机的引导下作战的一方,具有超强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因此有机会寻找敌人的弱点,从侧方或后方进行袭击,有机会进行精准炮击。在两个多月的俄乌战争中,双方将四轴民用无人机玩的出神入化,俄军和乌军的大量无人机几乎改写了本次战争,在无人机的参与下进行地面战斗将成为未来战争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