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国际三大评级公司穆迪警告,美国高水平的政府债务和赤字,加上国内的政治边缘政策,可能会危及美政府发行的固定收益的全球地位。
这家评级机构周五将美国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相比之下,惠誉在 8 月份下调了评级,标普则在 12 年前就采取了行动。
三大机构都行动过了,意味着连美国自己人也认为美债问题不小,未来是一个大考。
与此同时,我们的减持仍在进行——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中国在9月减持了273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连续第六个月减仓,总持仓规模降至了7781亿美元,跌破了14年来首次跌破8000亿美元大关。
目前持有的量相比高峰快要腰斩了,根据十月离岸汇率变动以及贸易情况,预计下次公布的数据,我国持有量还会减少。
在近两年减持过程中,有一个迹象已经众所周知,我们在加大黄金购买力,很明显的特征出来了——中国在优化外汇结构。
再看一组数据:根据投资公司研究所的数据,截至11月15日的一周内,约219亿美元流入美国货币市场基金。总资产从前一周的5.71万亿美元增至5.73万亿美元。
这个钱是怎么回事——美元收割回流的资本进来的钱,没有直接或者少量购买美债,而且以另外一个固收形式存在。
解释一下,在美元加息的时候,美债价格是持续跌的——美联储加息时,不是存款利率,也不是贷款利率,而是“联邦基金利率”,即美国各银行间相互借贷资金的利率。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上调后,金融机构向美联储借款的成本增加,商业银行对企业和个人的贷款利率也将上升。相应增加。
这时候很多人看到把美元存在银行的收益比买美债的收益还高,就会有人开始抛售美债。
于是流到美国的资本自然会在价格跌的时候去抄底美债,往年都是这么干,现在不敢了,两个原因:一是美债问题日益严重,资本层面意识到了风险,二是这一次美联储加息疯狂了,以至于倒闭了不少银行,和买美债有巨大关系。
也就是说,美国人自己也不敢乱买自己国家的美债了。
要知道,当下美元的主要背书之一就是美债,因此无论是内还是外,如果都减少美国是很慌的,有人为外国人持有美债规模没有明显变化,谁在买呢?
欧洲以及其他依附美国的,说白了就是他们押注美债不会出问题,所以稍微一查就知道,欧洲在近几年疯狂买美债,其中英国买的最多。当然,一旦赌输了,美国玩完,英国也倒下。
对我们来说,优化外汇结构,目的就是要深度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先从国内入手,加大“熊猫债券”发行。
1月至10月期间,德国汽车制造商宝马和东方汇理银行等外国公司以及中国企业的海外分支机构通过出售熊猫债券筹集了创纪录的1255亿元人民币(173.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1%。
上月末,加拿大国家银行以3.2%的票面利率出售了一只三年期熊猫债券,筹集了10亿元人民币。
用央妈的话说,熊猫债券正在稳步提升人民币作为融资货币的功能。一直在激励银行向离岸公司放贷,并允许在中国境外更广泛地使用人民币。
根据SWIFT的数据,人民币在贸易融资中的全球货币份额从年初的3.91%跃升至9月份的5.8%,首次超过欧元。
在中国以外,那就是加强和“一带一路”国家合作,促进人民币债券使用,以及贸易上的本币结算。
这一步最不好走,因为老美这两年天天污蔑,说我们搞“债务陷阱”,实际上真正套住第三世界国家的还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
就说斯里兰卡,这两年西方疯狂诋毁,无论是政客还是媒体,然后嚷嚷着要为该国减负,重组债务,于是各种谈判来了。
结果现在问题是,我们已经和斯里兰卡谈好了,很突然,然后一下子把西方“贷款坑”——巴黎俱乐部吓傻了,但还不甘心,说我们和斯里兰卡协议不透明,不会允许IMF给斯方放贷。
然而更吃惊也来了,在经过我方同意以后,斯里兰卡央行行长说与其他债权人分享了42亿美元中国债务协议的条款。
但是,到目前为止,其他债权人,尤其是“债务主力军”——西方资本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办了,反正之前一直喊着给斯里兰卡减债,现在动作也没有。
不过经过这些事情,国际社会更能看清,与中国合作的好处,以及使用人民币的优势,阿根廷用人民币还债(IMF)已经开了先河,相信有越来越多的国家都会如此操作。
总的来说,内外两个方向都走实了,人民币国际化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