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特色鲜明 人文底蕴厚重

2024-06-27     山西经济日报

垣曲县历山镇同善村远眺。 本报记者 杨永生 摄
(扫描二维码看视频)

本报记者 杨永生

在垣曲县腹地,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同善村。这个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古村落,不仅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吸引着游客,还依托历山、望仙景区以及特色产业发展,展现出勃勃生机。

千年传承的厚重底蕴

同善村是历山镇政府所在地,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山西省旅游名镇”等称号。史书记载,该村在尧舜时期名为负夏,距今有三千多年历史,清末民初时改名为同善。在秦代,这里就修建了城池等防御设施;在唐代,这里成为重要的驻军场所;明清时期,因商道的发展及贸易的繁荣,这里再次兴盛;直至今天,该村还保存着十余处明清及民国建筑。

盛夏时节,记者在同善村看到,建于明万历四年的负夏古城门楼巍然耸立,城门楼上“负夏帝墟”的匾额清晰可见,仿佛在诉说着古负夏的辉煌历史。在这里以古负夏(今历山镇同善村)为中心,围绕虞舜传说形成了一个密集性虞舜文化圈,民众对虞舜崇拜莫至,以各种方式进行祭祀。据文献显示,在汉、唐、隋、元时期,同善村均有重修虞舜庙记载,该庙总占地面积30余亩,院内有120余通碑林。每逢清明时节,村里就要举行声势浩大的祭祀活动。明朝时期,在负夏城虞帝庙祭祀大典中,除了拜神祈福等祭祀活动外,还举办各种商贸活动以及表演舞龙、狮子舞、高跷、旱船等文艺节目。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同善村周边数十个村,以及阳城、翼城、绛县等地的信男信女们都来参加祭祀大典。清朝中叶,舜王祭祀大典达到鼎盛。

匠心独运的建筑艺术

日前,记者走进同善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心会馆。该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位于北门广场,取“志同道合,齐心协力”之意,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289平方米,历史上是商人云集、往来中转的场所。会馆按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建有山门、照壁、戏台、月台、献殿、关帝殿等建筑,两侧有掖门、廊房、火神祠、财神殿等附属建筑。整个建筑群布局严谨,错落有致,是晋南地区现存唯一比较完整的晋商文化会馆。

戏台作为会馆的核心建筑之一,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前檐额枋上镂空木雕花卉,行龙栩栩如生。献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卷棚顶,额枋、雀替、柱头、板枋等部位均雕刻有精美的花卉图案,令人叹为观止。

除了同心会馆外,同善村还有很多明清时期的民宅建筑,这些建筑不仅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更是当地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村落保护力度的加大,这些承载数百年历史记忆的实物,逐渐得到了修缮和保护。

农文旅融合助振兴

同善村的周围,云集着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望仙大峡谷、天盘山原始古林风景区、诸冯山、小浪底风景区、历山舜王坪景区等旅游景点。

历山峰峦叠翠,高居云表,是山西南部最高的山,保存着华北地区仅有的一片原始森林,有华北“绿肺”之称。舜王坪海拔2358米,因“舜耕历山”而得名,顶部地势平坦,四周悬崖绝壁,有占地面积5400余亩的亚高山草甸。望仙景区,有着尧舜二帝的美丽传说和奇特的仙山神水,景区内三步一潭、五步一瀑,瀑连潭、潭连瀑,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丰富的历史人文、自然风光资源,为同善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随着全域旅游战略的深入推进,历山镇提出了“生态历山,旅游重镇”的发展目标,推进生态观光、休闲采摘等农文旅融合发展,实施了小米特色产业基地、食用菌生态种植示范区、土蜂蜜养殖小镇等项目。该镇先后投资2000万元,对北城门楼和同心会馆进行了修缮,并建起了仿古街区,修建了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设施,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同时,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如舜帝文化节、古建筑摄影展等,也吸引了更多游客。

同善村以舜帝文化为纽带,以传统村落为依托,以产业为支撑,以旅游业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该村依托历山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产业,游客们在这里可以感受到舜帝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可以领略到古村落的宁静与美丽。该村正逐步成为一个集文化、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胜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81864fd5a884c3e44484ff9258496b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