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是一门考验玉雕师综合实力的手艺。一件优秀的玉器,应是材质美和造型美的巧妙结合。有人曾感叹玉雕废料多,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变废为宝即是我们常说的化腐朽为神奇,在这里为大家展示一些近年来在玉雕界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及其作者,并尽量找到一些作品在雕刻前后的对比,让广大玉石爱好者感受一下变废为宝的精彩之处。
首先是一些以写实为主的玉雕作品,这种题材通常取材于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容易看到和接触到的事物,它们的作品当中不少都做得维妙维俏,几可乱真,虽然在意境上还有上升的空间,但也足以令人赞叹。
思念
沐浴
所谓玉雕的高手,不仅能用好料,而且还能把常人眼中的无用料、废料,化腐为奇,让它们成为人们手中的至宝,这才是牛!
《风雪夜归人》
《花花牛》
《老鹰捉小鸡》
设计师巧用妙色,将最普通的白色独山玉料上的那一溜白色,做成小孩子的头部,现在,你能猜出这件作品的价值吗?
《情有独钟》
作品巧妙构思,用完全写实的艺术手法化腐朽为神奇,将那一团象征生命的绿色花朵与蝴蝶,应用到了极致,使人不得不惊叹翡翠的无穷魅力。
《苹果》
《一路连升》
《果王果后》
认识这两种水果吧,估计很多人都吃过了。
《绝袋风华》
做得像不像,女士更有发言权。
《和谐》
是否可以穿在脚上?
《茶油鸡》
《温謦一生》
毛巾也是玉雕师变废为宝喜欢用的一种题材
《团圆宴》
虽然作品当中有的并不是我们常说的废料,但与其它组合起来后,效果一流。
《斑点狗》
这样的料子大部分玉雕师傅都不屑吧,但人家就是把它做出来了。
《民族文化系列》
都是些普通的料子,经玉雕师设计雕琢后,组合起来就会眼前一亮。
玉雕艺术要重视形似之外的神韵,这不单是一个雕琢技巧的问题,重要的是,它和玉雕人内在的心灵境界是密不可分的,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是简单的运用原料的特色或是精湛的工艺,而是表现出一种生命的境界,一种形神兼备的意境。以下的作品是否能给你一种别样的感觉 。
禅机系列之《悲悯》
观自在端严相,起利他悲悯心,垂首低眉,怡然自得。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以苍宇为书册,山河为纸笔,书写俯仰天地的境界,悲天悯人的情怀。
《青涩年华》
那纯真无邪的容颜,似含苞的花萼,只需光阴流转,便灿然泛香。怀念“娉娉婷婷十三余,豆蔻枝头二月初”的年纪,可恣情欢笑,亦可肆意伤痛。惜韶华易老,流年似水,每时每刻,都是不可再得的华年!
《雪中送炭》
一位很喜欢雕雪中送炭的师傅,分别有拖拉机版和牛车版。
《最美时刻》
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料子华丽变身。一个中国式的婚礼,你看得出来吗?
《美丽风景线》
《小候鸟》
留守儿童,一个社会的问题,作者用一种唯美的手法希望能引起人们对这一群体的关注。
《了》
雕刻的是荷,于丰也说,他原本是想表达人从出生、灿烂、老死这一过程。后来,另一位老师将作品名称改了,称这是一件带有实验色彩的翡翠作品,有种形而上的“另类”味道。
《畅游》
整块独玉原料本身仅有几处小面积的俏色,但在设计师鬼斧神工的雕琢下,一幅悠游自在的场景浮现在我们眼前,后面大片的脏色被巧妙地设计成为景,毫无违和感呀,不服不行。
《残佛》
这尊残破的佛像一度引起了专家学者的争议,“佛能不能打破?残破的佛还算不算佛?”成了大家质疑最多的问题。
“如何看待瑕疵”也是被问得最多的点。对待玉的瑕疵,没有标准的答案,或宽容、或挑剔,或半推半就,或欣赏,更多是私密的选择。
接受它的存在,但对影响美观度的瑕疵心生抱憾,却不甚苛求,有时候心中会窃喜:有瑕不一定是坏事,起码天然。
玩玉大家都喜欢一个词,叫升值。那么玉要如何升值呢?一个别人看不到的优点,你能发现它并更好的利用它,就是升值的最好方法。
如果你能看出它的不同之处,并合理的利用它,那么它的价值就会翻几倍,而且是大家都喜欢的那种。看瑕疵是瑕疵的,只是知道瑕疵,并不懂的它的优劣,所以看到瑕疵就唯恐避之不及。
看瑕疵不是瑕疵,说明他能理解瑕疵,能把瑕疵转化成玉雕的美。看瑕疵还是瑕疵,说明已经包容了瑕疵,它就是玉的一部分,它才是最真实的玉。
综合编辑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