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一场博弈,必须保持永远与对方不分伯仲,势均力敌,才能长此以往地相依相息。”
这句话,是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书中对爱情的总结,这种自立精神也是简爱内心遵循的人生价值观。
简爱从懵懂无知到成长为自立自强的女性,所经历的心路历程和生活洗礼,都让我们看到一个女性自我成长的变化。这让我想起《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她跟简爱有着相似的出身,却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路,这其中到底有哪些不同,又给我们带来哪些关于爱和尊严的启示呢?
自卑VS自立,同样是孤女,简爱与林黛玉在性格上有哪些不同?
简爱从小失去父母,跟随舅母长大,在不断与命运的抗争中,获得了自己的独立生活。而林黛玉也是因父母早逝,从小被寄养到舅舅家,却落得泪尽而逝的结局。为何两个人的命运会如此不同,这其实跟她们各自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1、面对不公平待遇时,一个反抗,一个抱怨
简爱知道自己寄人篱下,很想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可是调皮的表哥总是欺负她。有次她躲在窗帘背后看书,又被表哥拉出来欺负,简爱在气愤之下跟表哥直接打了起来,虽然受到了舅母的责骂,但她心里很坦然,认为自己做的没错。
在这里,简爱就表现出强烈的反叛思想,当受到不公平对待时,她敢于争取自己的权益,而相比之下,林黛玉在遇到不公平事情时,更多表现的是抱怨。
比如有次周瑞家的给林黛玉送花,林黛玉问她:“这花是单给我送的,还是别的姑娘都有”,当得知大家都已经有了时,她抱怨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会给我。”
在对比中可以看出,简爱对自己的生活有渴望和梦想,她更多表现的是积极的争取态度。而林黛玉的内心则有一份自卑感,虽有不甘,却不敢反抗,这样的纠结也让她产生更多的抑郁情绪,伤害了自己的身体。
2、面对爱情,一个主动争取,一个被动接受
在《简爱》和《红楼梦》中,都有大段的篇幅来描写对爱情的憧憬。
简爱在当家庭教师时,喜欢上了罗切斯特先生,而罗切斯特先生因为感情被伤害过,就假借要结婚的消息来试探简爱,简爱得知后对他说:
“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对你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我就没有灵魂和心吗?我跟你一样,有灵魂,有心,如果上帝赐予我财富和美貌,那我会使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离不开你一样。”
这段话,不卑不亢地表达了简爱勇敢追求爱情的态度。在她心里,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爱与被爱的权利,建立在精神层面的爱情,才是她内心最深的渴望。
而相对之下,林黛玉更多的是被动接受,她知道贾宝玉是喜欢自己的,却故意跟她耍小性子,让对方猜自己的心思,来试探贾宝玉对她的感情。
在很多人眼里,林黛玉有点太多愁善感,但这其实是她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不表现,需要通过一次次的被认同来建立安全感,也倔强地彰显自己的个性。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阿德勒曾在《自卑与超越》书中说:“当一个人面对她无法应付的问题时,表现出的情绪就是自卑情绪,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它可以使人平庸,也能使人精神振奋,力求振作,以期弥补自己的弱点。”
人人都会遇到困难,当我们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不同的态度也将决定自己的人生,主动地将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简爱赢得爱与尊严的关键。
独立与隐忍,是不同时代背景对价值观的影响,也体现出她们的行为差异
在简爱和林黛玉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两种不同的精神状态,这其实跟她们所身处的环境有很大关系。
所以,简爱在洛伍德学校的那十年,学习非常勤奋,长大后成为了一名老师,而且敢于主动实现梦想,通过求职的方式,获得了自己喜欢的家庭教师工作。
而林黛玉跟她所处的环境完全不同,她身处于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从小就被教育要恪守礼制,对父权制度产生了屈服心理,内心渴望幸福,却又不敢主动去追求。
当她看到薛宝钗入住贾府,贾宝玉与她谈笑风生时,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她在《葬花吟》中说道:“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就是表露无人理解自己的孤独感,这样的隐忍并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反而让她和贾宝玉之间平添几分误会。
弗兰西斯·培根曾说:“无可否认的,外在的事件助成大部分的命运,像恩宠、机会、合时的优点等,但一个人命运的塑造,主要掌握在他自己手中。”
简爱的独立和林黛玉的隐忍,恰恰是两种不同价值观下的行为差异,也让她们两人产生截然不同的人生。
舒婷在《致橡树》中也说:“如果我爱你,绝不做攀缘的凌霄花,借由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在一起。”
简爱追求的精神独立,恰恰是她与罗切斯特先生爱情的催化剂,她虽然是一个贫穷的家庭教师,但在精神上她与对方同样高贵,不带有任何功利,也因此赢得罗切斯特先生对她的尊重和爱恋。
从电影到生活,简爱的自立精神与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经历有关,也给予现代女性一些关于爱和人生价值观的启示
简爱的人生经历,很大程度跟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有关,在书中,有很多作者本人的生活痕迹,比如她出生于贫寒牧师之家,母亲早早去世,在寄宿学校读书,当过家庭教师和拒绝没有爱情基础的求婚。
林徽因曾说:“温柔要有,但不是妥协,我们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的坚强。”
那么,透过简爱独立与坚强的成长经历,都给我们带来哪些关于爱和人生价值观的启示呢?
1、就算一无所有,你还有追逐梦想的勇气
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五大层次需求理论”,分别是:身体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
从身体需求跨越到自我价值的实现,离不开超越自我的精神,也就是说,当我们深陷贫困或挫折时,依然要拥有追逐梦想的勇气。
2、学会控制情绪,才能真正成长
简爱的思想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改变。
比如在她小时候,受到表哥欺负会毫不犹豫地反击,这其实是她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到了洛伍德学校后,有次,简爱因校长的偏见被罚站在一个凳子上,并宣布她是一个“骗子”,她的自尊心被狠狠刺伤,眼里充满仇恨的火焰。
但好友海伦却告诉她:“生命实在太短暂了,把它用在怀恨和记仇上太不值得,在这世间,我们每个人都会犯下错误,没有一个人可以例外。”
加缪说:“真正的救赎,并不是厮杀后的胜利,而是在苦难之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宁。”
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让我们从迷雾中看清前进的方向,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3、真正的自立,是经历人生困境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简爱的成长过程,也是不断接受和认可的过程,海伦的离世、喜爱老师的离开,都让她在难受的同时,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简爱的乐观与自信,也给了罗切斯特生活的勇气。在婚后,他的视力渐渐恢复,可以看到光和月,也可以独立地生活。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结语
《简爱》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女性成长史,它的伟大之处,在于透过简爱对爱情和人生价值观的实现,给予现实中的我们一种精神的指引。
就如她所说:“我越是孤独,越是没有朋友,越是没有支持,我就得越尊重我自己。”
不管时光如何流逝,不管社会如何变迁,自立自强的精神永不过时。即便是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因疫被困在家中,依然对明天充满希望,在简爱的身上,获得克服困难和追求幸福的勇气。而这,就是这部作品给我们带来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