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有一支名叫“亚速营”的武装屡见报端,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从2014年开始,该武装组织频繁炮击乌克兰顿巴斯地区,造成当地大量平民死伤。
俄军将其定义为新纳粹势力,恨不得将其全部消灭。在马里乌波尔战役中,俄军、车臣和乌东民兵奋勇作战,最终成功剿灭了这支臭名昭著的新纳粹组织。
不过,依托乌克兰这片土壤,亚速营死灰复燃重新组建,并招募了大量极端人士。在这些人里面,有一个名叫卡尔尼丘克的前亚速营老兵。此人在马里乌波尔战场被俄军俘虏,后来通过俄乌战俘交换回到乌克兰国内。
卡尔尼丘克在俄军战俘营里表现良好,认真接受俄军的思想改造。然而,被俄军释放回国后,卡尔尼丘克的态度立即发生180度大转弯,又重新加入到了新亚速营,成为第3特种兵突击旅的一员,并奔赴巴赫穆特战场跟俄军作战,试图一雪前耻。
2月19日,援引乌媒的消息,在巴赫穆特战区,卡尔尼丘克与“瓦格纳”雇佣兵遭遇后被击毙。他求锤得锤,最终逃不过命运的审判。那些因为亚速营炮击而惨死的顿巴斯平民,相信很乐意看到这一幕。
早在俄乌冲突爆发初期,俄罗斯就定下明确目标,必须要清除顿巴斯的新纳粹力量。不过,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俄军俘虏亚速营人员后并未直接就地正法,而是遵守《日内瓦协议》履行应尽的义务。
按理来说,俄军心怀仁慈放过他们一马,这些人理应珍惜。但卡尔尼丘克却重新回到了组织中。可见,卡尔尼丘克这个人如同朽木一样,已经无法通过改造重新做人。
“瓦格纳”与俄军不同,这支武装是私人武装力量,作战勇猛心狠手辣。当与“瓦格纳”遭遇后,乌军活命的机会很渺茫,基本也没有做俘虏的机会。因为按照“瓦格纳”的规定,打死乌军的奖金要多于抓到俘虏的奖金。所以,“瓦格纳”在作战中一般不会留下活口。
如果卡尔尼丘克与俄军遭遇被俘,俄军大概率还会按照《日内瓦协议》履行义务,但卡尔尼丘克偏偏撞上的是“瓦格纳”士兵。恶人需要恶人磨,“瓦格纳”可不会去在意那些条条框框,一旦碰到基本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