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盖寺绿松石国家矿山公园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日前,郧阳云盖寺绿松石国家矿山公园总体规划评审会召开,郧阳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蓝劲松,副区长张浩等出参加评审会。
云盖寺绿松石矿位于鲍峡和胡家营镇境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绿松石矿之一,出产的绿松石被誉为东方圣玉。2017年经原国土部批准,具有国家矿山公园建设资格。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郧阳云盖寺绿松石矿山公园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认为《规划》范围合理,定位准确,目标明确,思路明晰,功能分区可行,突出了矿山公园建设的主题和特色,一致同意通过该《规划》。
蓝劲松要求,按照专家组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规划设计,全力打造云盖寺绿松石国家矿山公园,助力郧阳旅游事业发展。(来源:郧阳网 编发:幻影)
>>延伸阅读
云盖寺绿松石“鲍蓝”世界闻名
十堰云盖寺的绿松石闻名世界。《郧阳府志》和《矿物大典》记载:“绿松石产云盖寺山。绿松石玉雕、玉器、玉饰的国际商标为‘中国云盖古寺’。”
云盖寺的绿松石为何这么出名?云盖寺国营绿松石矿厂到底有过怎样的辉煌呢?近日,记者同专家一同探访云盖寺国营绿松石矿厂。
图为郧阳云盖寺绿松石
“鲍蓝”世界闻名
近日,记者驱车2小时从黄龙镇赶到郧阳区鲍峡镇,镇上随处可见绿松石行,大大小小有四五十家。
张星国是一家绿松石行的老板,2002年他开店时,当地只有两三家绿松石行,2012年一年时间就新开了近四十家。究其原因,张星国说:“2012年,绿松石价格大涨,销售从公斤计算变为用克计算,优质绿松石售价从每公斤两三万元飙升到每克一千四五百元。”
记者在绿松石行里看到绿松石做成的手链、项链、戒指、室内摆件等,来往打听的人不少,多半是市里或者外地来当地批发的。这里的绿松石远销北美、南美、西欧、东欧、东亚、中东等多个地区。
“云盖寺绿松石最好的品种就是高天蓝,行话里也叫鲍蓝,世界闻名。”店里的老行家告诉记者,云盖寺山所产绿松石,是世界上稀有的高档玉石,其中三斜昌晶系,呈天蓝色和碧绿色,石质细腻,形若翡翠,光彩照人,素有“云盖石”、“绿宝石”之美称。他一边说着,一边拿出自己收藏的绿松石原矿石。矿石表面呈黑灰色,中间透着隐隐的蓝,像雄孔雀尾巴的颜色。
老行家说,云盖寺的绿松石颜色鲜亮,而竹山的绿松石有一种偏哑光的感觉,尤其是在盘带后,越盘越蓝。为了说明得更清楚,老行家拿出云盖寺产的绿松石佛珠和竹山产的绿松石佛珠进行对比。
云盖寺山主峰海拔862米,山上有座寺庙。绿松石出产在5亿年前形成的寒武纪含矿地层。分不清是因寺而名山还是因山而名寺,当地人介绍,唐宋时期云盖寺附近就已开采绿松石了,现在山上还能看见那时候的矿洞。
有人称,云盖寺这一带为中国矿业之母,是中国最早开采绿松石的地方。这一说法并非没有根据。云盖寺以北10多公里的董家湾,1992年考古人员就发现了6万平方米的春秋战国古铜矿遗址。
郧阳区鲍峡镇技术工人们正在加工、打磨、抛光云盖寺绿松石原石
国营绿松石矿厂曾盛极一时
张星国的朋友贺立斌是云盖寺国营绿松石矿厂前厂长,厂子破产后,他进了朋友的公司。他带着记者来到矿厂,现在的矿厂大门已被锁住,从铁门缝隙可以看到破旧的厂房和零零碎碎的矿渣,其中有一栋厂房已经被推倒。
“当年这个矿的产值曾占郧县(现更名为郧阳区)全年财政收入的一半……”贺立斌说,别看矿厂现在冷冷清清,以前曾是我国最大的绿松石企业,全国闻名。《郧县地矿》一书记载,自“1954年国家收回国有组建县办国营绿松石矿,从1954年—1999年,绿松石总产量为800余吨,累计创汇3亿美元,最高年产量达30吨,年产值达1200万元。”
贺立斌回忆说,矿厂最顶峰的时期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每天下矿井的有四五百人,产量是每天半吨到一吨,郧县财政收入的大部分都来自这个矿。《郧县志》上记载了那段辉煌岁月:1974年8月6日至11日,轻工部和工艺美术总公司在郧县绿松石矿召开全国玉器工作经验现场交流会,郧县绿松石矿负责人作经验介绍;1977年郧县绿松石矿获国务院工业学大庆先进企业奖;1992年7月6日,郧县首家中外合资企业——郧县雷霆绿松石工艺品有限公司建立;1994年1月15日,世界最大的一块天然绿松石在云盖寺山产出,长82厘米,宽、高各29厘米,重66.7公斤,呈蓝绿色,结构完整,质地细腻。
然而盛极一时的国营矿厂,如今只剩矿渣、破旧的厂房和凌乱的砖块。2005年底该厂破产,现在已被私人承包,半面山坡被围了起来。贺立斌说,私人老板打算休整后,再度开发。
山谷深处到山顶堆积着厚厚的矿渣,现如今已被翻得凌乱不堪。多年来,在矿渣里翻捡绿松石是当地农民的一项重要收入。
云盖寺后山就是绿松石矿址
云盖寺历经沧桑
沿着山坡爬山半小时,到达山顶的云盖寺,一排砖房映入眼帘。寺门口立着两尊旧石像,一马一狮,寺内供着十八罗汉、财神、观音、弥勒佛、如来佛等。十八罗汉着新漆,如来佛石像只剩下一个佛头,刻工甚是精美,纹路清晰。
院内有两个碑,一个是明代的,一个是当代的。新立的功德碑上写着:“云盖寺源于明末,古为宗教圣地。其时香火之鼎盛,可与道教圣地武当山相媲美,素有 ‘先云盖,后武当之说’。然该寺历经沧桑,终被毁。有志之士赵智全、何青等倡导重建云盖古寺,并于二零零六年七月十五日竣工……”旁边的旧碑已被岁月侵蚀,字迹不再清晰。
相传唐贞观年间,尉迟恭在此山建造寺院,因寺院所处山势高而常年有云雾笼罩,故得名云盖寺,此山即为云盖寺山。
如今守庙的是66岁的黄荣海,他本是山下住户,10年前住进了寺庙。黄荣海告诉记者,新寺建成以前,只有十几个难辨年代的残破小石佛,被一块大红布连成一排,立在旷野里。新寺修成后,香客络绎不绝,春节期间每天都有几百号人来进香、上供。(十堰晚报2016年3月24日报道 文/记者 张瑞颖 图/记者 刘成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