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小黄点”病害如何防治?方法都在这里了

2022-04-24   勒夫水溶肥

原标题:黄瓜“小黄点”病害如何防治?方法都在这里了

一、黄瓜褐斑病症状

黄瓜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病斑为黄褐色小点,直径约1毫米左右。当病斑直径扩展至1.5~2毫米时,叶片正面病斑略凹陷,病斑近圆形,稍不规则,外围颜色稍深,黄褐色,中部颜色稍浅,淡黄色,叶背病部稍隆起,似膏药状,黄白色。当病斑扩展至3~4毫米时,多为圆形,少数为多角形、不规则形状,叶正面病斑粗糙不平,隐约有轮纹,病斑整体褐色,中央灰白色、半透明,叶背病部生大量黑色霉层,正面霉层较少。

条件适宜时,病斑扩展迅速, 边缘水渍状,失水后呈青灰色。后期病斑直径可达10~15毫米,圆形、不规则形,对光观察叶脉色深,网状更加明显,病斑中央有一明显的眼状靶心,严重时多个病斑连片,呈不规则状。发病严重时,病斑面积可达叶片面积的95%以上,叶片干枯死亡。重病株中下部叶片相继枯死,造成提早拉秧。

二、病害发生规律及流行特点

病菌以分生孢子丛、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病菌还可以厚垣孢子和菌核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飞溅传播,进行初侵染,发病后形成新的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温暖、高湿有利于发病。发病温度20~30℃,相对湿度90%以上。温度25~27℃和湿度饱和时,病害发生较重。黄瓜生长中后期高温高湿、阴雨天较多、长时间闷棚、昼夜温差很大等均有利于发病。该病以保护地受害严重。春季保护地一般在3月中旬开始发病,4月上中旬后病情迅速扩展,至5月中旬达发病高峰。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1)引进、利用抗病品种,如津春3号。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3年以上轮作。彻底清除病残株,减少初侵染源。

(2)搞好棚内温湿度管理,注意放风排湿,改善通风透气性能。施用酵素菌制的堆肥、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施用的有机肥不得含有植物病残体。棚室栽培的,采用放风排湿、控制灌水等措施降低棚内湿度,减少叶面结露,白天控温28~30℃,夜间15℃,相对湿度低于65%。

(3)温汤浸种。种子用常温水浸种15分钟后,转入55~60℃热水中浸种10~15分钟,并不断搅拌,然后让水温降至30℃,继续浸种3~4小时,捞起沥干后置于25~28℃催芽,可有效消除种内病菌。用温汤浸种最好结合药液浸种,杀菌效果更好。

2、药剂防治

(1)种子灭菌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20分钟,洗净后催芽播种。用占种子重量0.4%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2)发病时喷施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25%异菌脲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或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1%乙蒜素乳油20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药, 连续防治3~4次。

(3)药土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份+适量杀虫剂+50份干细土(苗床床底撒施薄薄一层药土,播种后用药土作种子的覆盖土)。

(4)保护地在定植前10天,用硫黄粉2.3克/米3,加锯末混合后分放数处,点燃后密闭棚室熏蒸1夜。发病初期用45%百菌清烟剂200克/亩,或6.5%嗯霉灵粉尘剂15千克/公顷喷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