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模仿妈妈“监督学习”,隔着屏幕感到窒息,你是同款家长吗?

2022-08-03   糖果妈妈

原标题:男生模仿妈妈“监督学习”,隔着屏幕感到窒息,你是同款家长吗?

中国教育研究院,曾对2523名家长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结果发现:95.1%的家长为辅导孩子的功课而发愁。

孩子小的时候不懂事,自控力不强,做许多事需要家长在一旁监督。孩子一天天长大,不再需要监督,家长的这个习惯却一直保留着。

被爸爸妈妈适当关注是幸福的,但被家长严格监督着,是有些窒息感的。

男生模仿妈妈监督学习的举动,掌握了“精髓”

一名男生在网上模仿自己的妈妈,用网络热梗来评价,就是“不能说毫无关系,只能说一模一样”。

他模仿妈妈表情严肃地推开门,给出警告:“赶快学习,不要偷懒,我每隔2分钟就会进来检查一次”。

随后男生不时从门口探头向内看,表情一会儿生气,一会儿满意,有好多次欲言又止

除了在门口较远距离地观察,男孩还模仿着妈妈,陆续把水、水果送进来,再找个机会收走杯子和盘子,顺便近距离观察情况

整个监督学习的过程,持续了4个小时之久。完美复刻了妈妈的一举一动,并掌握了表情的精髓,可想而知这名男生被妈妈“监督”了多久。

妈妈监督学习的方式,让许多人隔着屏幕感到窒息

没被妈妈这样监督过的人,觉得男生模仿得太夸张了,但亲身经历过的人,连连感叹太像了!

有些是学生,正每天被妈妈这样监督着,还有些人已经成年了,回忆起当初被监督的画面,仍然能感觉到紧张的气氛。

男孩在屏幕中忙了4个小时,看到他的人仿佛被隔着屏幕监督着,简直快要窒息了。

有趣的是,很多家长也看到这个视频后表示肯定,自己平时就是这个样子的,男孩模仿得非常到位。

糖妈看了男生的模仿,想起刚开始辅导小糖果写作业的自己,几乎是全程陪在她身边。

后来有一天,小糖果写着写着就笑了,说我坐在那里她太紧张,都快不认识字了,我才后知后觉给小糖果增加压力。

视频中男模仿的妈妈,在生活中有许多“同款”家长。大家本意是关心孩子的学习,担心他养成坏习惯,却不知家长过度监督往往起到反作用。

同款家长就在身边,不恰当地监督孩子学习有哪些弊端?

仅有17.1%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家庭教师”身份很合格,但他们的行为未必完全正确。

许多家长正像男孩的妈妈一样监督孩子,从小学生到大学生都没逃过。不仅家长很疲惫、很焦虑,对孩子也有许多不利影响。

最大的影响就是打断孩子的专注力,孩子思考一件事时,家长突然出现,要么监督孩子坐直,要么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或是静悄悄地到孩子身边晃一圈。

这都会打断孩子的思路,想象一下,孩子思考加解决一个问题可能需要3~5分钟或者更久,而家长每隔2分钟就来一次。

在家长眼中是监督,在孩子眼中这和捣乱没什么区别,写作业的速度反而变慢了,错题率也更高。

另外是孩子心理的压迫感,没有自己的隐私空间

换位思考,孩子被监督写作业,就像是家长被老板监督工作一样,就算没做错事也会感到紧张,时间久了内心会无比压抑。

孩子长大后渐渐需要独立的空间,常开门由着家长监督,或经常被家长推门而入,心情会比较烦躁,感觉隐私不被尊重。

家长监督学习要讲究方式,别让孩子有“窒息感”

家长长时间地监督孩子,会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和依赖感,没有时间和效率观念,家长说一句孩子动一下。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掌握正确的监督方式,才能让大人和孩子都放松。

接借助“矫姿器”解放自己

孩子握笔姿势不对、写作业时坐不直,家长在一旁说烦了,孩子也听烦了。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矫姿器,来规范孩子的动作,不在我们视线也保证正确的姿势。

监督“结果”和时间

孩子学习和做事的过程,并不需要家长一直在旁边监督。家长可以让他有独立思考的习惯,且不被打断。

不能在孩子写作业过程中,不断地指出错误。应该先让孩子独立完成,再由家长监督“成果”。规定好在什么时间内完成,后续帮助孩子改错、提高效率。

糖果妈妈心里话:

每个孩子的习惯不同,如果孩子喜欢有家长陪在身边,家长可以看书、练字,不干扰还孩子就好。

若孩子不喜欢被一直监督着,就给他一些空间,在孩子需要时再进入他的房间。

【今日话题】大家喜欢全程监督孩子学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