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陕西。
陕西关中一带底蕴深厚、人文古迹众多,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小众秘境。春节假期,在距离西安周边2小时车程的关中,我就发现了一座神奇的村子。村子名叫“水帘村”,村里有座“花果山”,山上不仅供奉着齐天大圣孙悟空,还有流传千年的“世界奇观”。
水帘村位于咸阳彬州,彬州是座县级市,历史十分悠久。其旧称“邠州”、“豳州”,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号称“公刘故里”。彬州位于咸阳西北部,距离西安150公里,距离甘肃平凉160公里,自古是连接秦陇的咽喉要道,也是丝绸之路的要津。
丝绸西去,石窟东来,佛教石窟与丝绸之路相映生辉,彬州作为西出秦地长安的第一站,望长安、踏征程,佛教石窟大佛寺的兴盛自然可以理解。2014年,大佛寺石窟作为“丝绸之路”中的一个项目点,也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很多人不知道,就在距离大佛寺石窟5公里的地方还有个水帘村,村里还有个花果山石窟。
提到水帘村、花果山,很多人第一反应便是《西游记》。这座历史悠久的石窟寺,确实和西游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过除此之外,它还有积淀深厚的佛教石窟文化和民间传统习俗,令人啧啧称奇。
花果山原名“明岨山”,是一座红砂岩石山。早在南北朝时期,因地处交通要道,当地百姓为 了躲避战乱,开始在石崖上开凿洞窟,用于居住和储藏粮食。那时的花果山,已经形成了“九曲十八洞”的景观。
到了唐朝贞观年间,鄂国公尉迟敬德奉命监修大佛寺时,顺便对花果山石窟进行了一番加工。为了庆祝太平盛世,人们在花果山的百米高的石崖上开凿了诸多石灯窝,每年元宵节,便在石灯窝里的上千盏油灯,远远望去,灿若群星,民间俗称“点灯山”。
到了明朝,花果山石窟历经了两次大规模的扩建,山上开凿的大大小小的石灯窝到达了1700多孔。彬州每年正月十五点灯山的传统民俗活动也流传至今,已经千余年。如今,“彬州灯山会”也已经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明朝时,因为《西游记》的故事广泛传播,相传唐玄奘西天取经途径此地,后人便依附“西游”故事,称此地为孙悟空的故乡。由此,“花果山”、“水帘村”的名字便流传了下来。
如今,花果山石窟山体中空、洞窟上下贯通。从外面看似乎是一个平面,走入其中,才发现里面洞洞相连、别有洞天。
修建的木质楼梯,只容一人通过,必须手脚并用才能通过。
石窟有大有小,部分洞窟内供奉有各路神仙,虽然都比较简朴,但可以看得出香火还是很旺盛。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塑像。
专门供奉齐天大圣孙悟空的石窟。
石窟洞的外侧,有一段露天地方,可以可以近距离看到每孔石灯窝。
这些石灯窝开凿得整齐有序。因常年燃灯,石灯窝和崖壁上留下了黑色的印迹
站在崖壁边上,可以俯瞰脚下的水帘村和对岸的景色。彬州是两山夹一河的布局,泾河穿城而过,两侧是连绵起伏的山脉,整座城市就位于河谷地带。
下山时,发现在石窟寺的第一层还有一尊齐天大圣像。据说这座神像是清朝乾隆八年(1743)用铁铸造的,高50厘米,底宽35厘米,重40多公斤。大圣衣着光鲜,神龛上摆满了香烛花束,可见其香火旺盛。
花果山灯山会每年元宵节时举办,据说庙会从正月十二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此时,山上灯火通明,各穴灯火犹若连珠、千穴流金,十分壮观。不知道今年的点灯会是不是已经开始如期举办了呢?
花果山石窟寺距离大佛寺石窟只有5公里,约十分钟车程。如果来彬州旅游,建议两个景点可以串联起来一并游览。我们来时没有收门票,不过我看到墙上挂有“门票十元”的牌子,可能目前是旅游淡季,游客较少,所以才直接参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