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刚进6月份,我们这儿的小麦都收获到家了。
天帮忙,人勤快,加上科学种田,小麦又获得了大面积丰收,单产都在1000斤以上,大伙心里都乐得像夏天吃下的蜜宝薄皮西瓜那样凉甜透思。
我们家的那3亩6分地小麦也达到了单产1100多斤的好收成。
俗话说,春争日,夏争时,小麦收后种玉米,夏种的玉米可不好耽搁,迟播一天,晚收接近一个星期。
小麦在地里都熟的透好,农民刚收下来,大多数人都卖掉了。
种地赚了钱,投资种玉米的劲头更大了,期待全年粮食取得大面积丰收。
农资店里角角落落里攒动着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的农民朋友们,大家说着笑着,都憧憬着今年的丰收年头。
我也和大家一样,买了4袋玉米种,6袋控释肥,小麦收完后的第三天就播到了地里。
农资买到手后,许多农民朋友们都开始播种玉米,他们是这样想的,玉米种下地之后,一时天不下雨,就开始灌溉。
没有水浇条件的农民朋友,都抱着等一等的态度,天天盯着天气预报看个不停,期待落雨之前把玉米种上。
谁知天不作美,玉米种播下好几天,天气还是干旱无雨。
原来机井,大沟里的那些水,越来越少,大伙寻思着,玉米种带化肥,时间长不播,恐怕种子出现意外情况。
大沟,机井里水哪撑得下那么多台汽油机,水泵,电泵一齐往上抽。
我们地头南的那条大沟下了七八个各种样式的泵,一天多的时间水就被抽干了。
只有两三家把地浇完了,大多数农民浇了一半,或只浇个地头就没有水了。
看着毒辣辣的太阳,几天不下雨的老天,望着旱着快要冒烟的地块,又想着地里的玉米种,真是让人干着急。
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一点没有浇,更是心里着急。
没有水源,大家七言八语地说,都把浇地的希望寄托在贾老四的那台机井上。
贾老四在我们那段地里包了几十亩地,用于种植大棚辣椒,土豆,花菜等经济作物。
在我的眼里,贾老四就是个怪人。今年都60多岁的人了,上没有老的,下边闺女儿都完成了儿娶儿嫁的任务。
让我们村里人羡慕的是,贾老四的闺女儿都十分优秀,都在外边的大城市里开公司,办厂,成了公司的经理,厂里的老板,家里经济十分宽裕。
贾老四的怪就在他是个离不开土地的人。
前几年,闺女儿把他和老伴都接进了城里,让他在城里生活,晚年享受几年福。
过了不到半年,他带着老伴非从城里回家,承包土地,继续着他的老本行大棚蔬菜种植。
妻子埋怨,儿子阻挡,他是全然不听。
无奈之下,妻子跟着他回到农村老家,儿子又给他2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给户家承包地钱,买窝弓,架电,还打了好几十米的大机井。
眼下天干大旱,没有了水源,都想用下他的那口机井,不过,大家都不想先开那个口。
这是什么原因,大家都想起了那36年发生的事。
那是1988年,也是遇到了多年不见的干旱,和现在的情况十分相似。
贾老四那时种植蔬菜,发展葡萄,开挖一片养鱼塘,他在地头上打了一眼大机井。
两段地的100亩都是望天田,没有播种机,也没有水泵,汽油机等,大家都是用镢头,小铁钗,挖坑,填水,下玉米种,都是从家里用水桶往地里挑水,用柴油铁桶用地排里从家里往地里拉水。
看到这种情况,贾老四放开了自己的那眼大机井,让大家抽水抗旱点播玉米。
一连半个月,不仅他机井跟的那两段地用他的机井抽水,就连老远的地块也用他的机井抽水抗旱。
那年的玉米真是神收,尽管玉米晚种了几天,还是获得了有史以来没有的丰收,玉米比哪一年收的都多。
吃水不忘挖井人。秋收后大家分别以给钱,送物等形式向贾老四致谢,他总是微微一笑,婉言谢绝。
事过36年,大家依然是念念忘,他再不提要钱的事,谁也不好意思用。
我把大家的想法告诉了他。
他沉思了一会儿,对我说:“这次他收钱。井水随便用,电费自己掏钱”。
他在电表上写上了自己的表号和微信号,谁用谁打钱。
大家都表示对贾老四的感激之情,开始排队架机进经抽水抗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