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7月19日,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庐山牯岭向蒋介石呈递国书。
地点:
庐山
类别:
人物
蒋介石在美庐会见司徒雷登(右二) 图源:庐山抗战博物馆
1946年7月19日,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庐山牯岭蒋介石行馆向蒋呈递国书,7月20日司徒雷登返回南京,他是第一个在庐山递交国书的外国大使。
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1876年6月24日~1962年9月19日),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外交官、教育家。1876年6月生于杭州,父母均为美国在华传教士。1904年开始在中国传教,曾参加建立杭州育英书院(即后来的之江大学)。1908年任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希腊文教授。1919年起任燕京大学校长、校务长。1946年任美国驻华大使,1949年8月离开中国。1962年9月19日,司徒雷登逝于美国华盛顿,终年86岁。
资料来源:庐山历史上的今天、百度百科
当年的中学语文课文中,有篇名为《别了,司徒雷登》的文章(不知现在还有没有),文章是毛泽东撰写的,作为社论发表于1949年8月18日的《人民日报》上。笔者已不记得那篇雄文的具体内容,或者说当年的我理解不了政治檄文,但字里行间弥漫着的那种嘲弄与意满的神气,还是留下了些许印象。司徒雷登,这位旧中国的最后的美国大使,也因为此文被中国人记住。
《人民日报》1949年8月18日头版
后来才知道,司徒雷登并不是个小丑模样的政客,甚至有评价说他是对近代中国贡献最大的美国人之一。他是出生于中国的第二代传教士,中文比英文还熟练。他担任燕京大学校长近三十年,将全部积蓄用来办学,使燕京大学成为一流名校。1946年起他才开始担任美国驻华大使,三年后心力交瘁地离开了中国。
本篇的主角却不是司徒雷登,而是一座庐山上的别墅。
1946年7月10日,司徒雷登被任命为美国驻华大使,按国际惯例,新任大使需向所在国首脑递交国书。7月15日,司徒雷登由北平飞往南京。18日,司徒雷登大使和美国特使马歇尔将军一起到达庐山,司徒雷登入住河东路8号。
《申报》1946年7月19日
7月19日,司徒雷登在庐山蒋介石行馆美庐,向蒋呈递国书。次日,司徒雷登返回南京。这是外国大使第一次在庐山向中国政府首脑递交国书,此事件也体现了庐山作为国民政府夏都的政治地位。
让我们别过司徒雷登,来看看他住过的那栋别墅——河东路8号。
河东路8号(准确的编号是河东路8A)现在的门牌是河东路175号。原为两层砌石混合结构,后改为一层,建于1896年,是庐山现存最早的别墅之一。房屋呈转角形式,造型生动、自然。这座独立的住宅有着幽静宽阔的庭院,它在美庐的背后,围墙很高,从外表看并不起眼。
河东路175号 图源:《庐山别墅》
这栋别墅最早的主人是英国传教士阿达姆斯,后转手给一位美国传教士。1946年,励志社将其购得,辟为国府招待用房。励志社是蒋介石创建并担任社长的军官俱乐部,最早服务于黄埔军人,后发展成为专为国民政府首脑、官员和外国来华军政人员提供后勤、日常生活及娱乐服务的机构组织。现在莲花洞好汉坡登山处残留的蒋介石休息室,就是当年励志社管理的场所。
1946年7月18日,作为国民政府招待所的河东路8号迎来了司徒雷登,司徒雷登也只是这栋房子著名的客人之一。
让我们将时间快进24年,来到1970年。在此期间,河东路8号的客人换了一拨又一拨。解放后,它改名为河东路175号,一直由庐山管理局直辖,用以招待重要的客人。1970年入夏前,河东路175号开始夜间施工,据说干活的是军人,白天都歇着。不久,人们发现这栋别墅的围墙增高了许多,竟有3米左右,外人绝难看到院子里的情形。这么高的围墙,在庐山的老别墅中,大约也只此一栋。
河东路175号的围墙 摄影:张廷,2022年7月
1970年8月,第三次庐山会议(即九届二中全会)召开,人们都知道,毛泽东又住进了专门为他修建的庐林一号(今庐山博物馆)。庐林一号占地2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位于芦林湖畔。去参观过庐林一号的游客一定会记得主席那间铺着绿色地毯的异常宽大的卧室和里面那张巨床,卧室一侧还有一间也是相当宽敞的卫生间。每天都有大堆游客挤在门口抻着脖子向内张望。
据警卫人员回忆,毛泽东在那张巨床上只睡过三个晚上。第一个晚上在1961年,庐林一号刚建好,他却不喜欢这间过于宽大空旷的卧室,两个月内只住过一次,其余时间都在美庐。后两次在第三次庐山会议期间,即1970年8月、9月间。除了开会,每天他在庐林一号办公,找人谈话,下午在芦林湖游泳。到了半夜,他悄悄地坐车离开,到围墙异常高大的河东路175号住下。那间主卧是司徒雷登当年住过的,有文章称他们睡的是同一张床,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主席的床是专用的,他来庐山前,床就已经运到了。
河东路175号正门 摄影:张廷,2022年7月
主席住在河东路175号是机密,除了极少数人,绝大部分与会代表都不知道。曾有回忆称,会议期间知道大祸临头的林彪想找主席谈谈,却连对方住哪儿都不知道。这种说法也相当不靠谱。领导人相互拜访可不是咱们老百姓,想上门就拎着苹果就去敲门。人家不想见,就不会回复申请,你站门口也没用,苹果改成车厘子也没用。当年彭德怀不也是这样?
为什么主席要秘密住在河东路175号?笔者以为,首先是他喜欢老别墅、旧房子。另一个原因,大家都懂,腥风血雨过来的人么。后来林立果想搞事,主席专列停在哪儿,哪天去什么地方,统统不知道。
河东路175号 摄影:张廷,2022年7月
1970年9月9日,毛主席离开庐山,再也没有回来。河东路175号并未被封闭或改造成景点,而是继续用来招待重要的客人。近几十年来访问过庐山的高级领导人,有很大比例曾在这栋幽静的老别墅中入住。1995年3月21日,又一位来到了庐山(怕封号不写姓名,《历史上的今天 · 3月19日 · 怹的一张拼图》),怹上午到庐山,下午离开,中午在此休息。这次下榻,也在河东路175号的传奇故事上又添加了一笔。
2002年,河东路175号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补录到2001年名录中)。如今这栋别墅归庐山别墅村宾馆,据说已经外包。别墅内部被装饰得富丽堂皇,全欧式洛可可风格,那可是相当豪华。有钱就能进去住,深度体验那啥的生活。
河东路175号别墅主卧 图源:澎湃网
最后再来说司徒雷登。离开中国后的他很是落魄,不久中风,在半身不遂中了此残生。2008年11月18日,司徒雷登的骨灰移葬杭州,了却了他回到中国的心愿。
年少时读《别了,司徒雷登》,知道他是个坏人,别的也搞不懂。成熟了些才明白,那篇文章中,司徒雷登只是个符号,是美国政府的代称。后来才知道,司徒雷登很不简单,还是位对中国贡献卓著的教育家。再后来才发现,其实司徒雷登对这边也很好,1945年秋天重庆谈判期间,毛专门宴请了司徒雷登,周恩来与司徒雷登的私交甚笃。现在翻阅历史才发现,这些人物之间,重重叠叠,就如庐山的云雾般飘忽迷幻。
无论乌云彩霞,还是艳阳雷电,一波波来了,一波波走了,山还是那座山。
1946年,周恩来与司徒雷登在南京美国驻华大使馆草坪上交谈 图源:简读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是介绍本地历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选取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发生在当日或当月的一个事件,配以相关的照片、新闻图片和文献书籍等影像资料,并对事件缘由及产生的影响作出适当的评述。由于笔者水平有限,资料残缺,必有谬误及取舍失当之处,诚请批评指正。